词条 | 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装: 20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08095045 条形码: 9787208095045 尺寸: 21.8 x 14.8 x 1.2 cm 重量: 259 g 内容简介《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研究》是在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答辩论文《现代国家建设视野中的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执政党理论,深入调查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深入探讨原有的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伟大实践,从执政的视角为转型中国通过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服务型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战线组织来实现现代国家,提供一条现代公共治理的理性路径。 目录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创新与核心观点 五、结构安排 第一章 作为临时权力机构的人民政协(1949~1954年):制宪建国 一、人民政协的诞生与制度确立 (一)政权建设的原初构想与设计 (二)建国步骤的调整与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建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人民政协制度的确立 二、功能定位:代行权力机构 (一)制宪建国,构建新政权形态 (二),通过政府组织法,草创政权行政体系 (三)构建政权合法性 (四)精英吸纳 (五)政治动员,巩固国家政权 小结 第二章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1954~1978年):“服务与改造” 一、人民政协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和资产阶级的政策变化 (三)政协自身建设与地方政协的发展 二、功能定位与实践 (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二)协商咨议机构 (三)学习与思想改造场所:帮助各界人士进行自我改造 小结 第三章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与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政协(1978年~):吸纳、整合与代议 一、文本视角的制度化进程 (一)五次章程修改与制度人宪 (二)职能建设的制度成果 (三)经常性工作的制度成果 二、人民政协作为组织机构的科层化发展 (一)人民政协是不是国家机关? (二)人民政协组织机构的科层化发展 (三)干部队伍纳入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 (四)与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功能定位与拓展:吸纳、整合与代议 (一)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吸纳与整合功能 (二)作为切实履行职能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机构:民意表达和代议功能 (三)作为纳入决策程序的机制:“协商于决策前”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小结 第四章 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及其原因 一、制度成长与功能变迁 (一)从“统一战线组织”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 (二)从“思想改造的场所”到“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形式”的成长转变 (三)民主党派性质定位变化:从资产阶级政党到参政党 (四)界别变化:从传统行业到新阶层的延展 (五)政协委员变化:从“被改造对象”到“红色后代”、“公民精英” 二、变迁原因 (一)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深刻变化与调整 (二)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内在张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