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病名 : 人参果绵疫病
英文病名 : Ginseng fruit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为鞭毛菌亚门真菌。
危害部位 : 主要为害未成熟的果实。
生理生化特征 : 发育温限为8~38℃,30℃最适。相对湿度大于95%,菌丝发育良好。
危害对象 : 寄主范围较广,危害多种植物。
分布 : 部分人参果种植区。
孢囊梗无色纤细,不分枝,孢子囊无色,卵圆形,大小18~76×15~60μm;孢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游动孢子卵形,双鞭毛,大小10~14×6~8μm。
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借雨水反溅到近地面果实上,病菌萌发产生芽管,从果皮侵入发病,然后病部长出菌丝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通过雨水及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
7~8月高温多雨季节或低洼、土质黏重地块发病重。
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出现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有少许白霉,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深褐,皮下果肉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叶片染病,上面长出水浸状大型褪绿斑,慢慢腐烂,有的可见同心轮纹。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起垄栽培,可用地膜覆盖以防止雨水溅起病菌;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及时整枝打杈,注意通风透光,大棚栽培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湿;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深埋或烧毁。
可选用40%乙磷铝200~4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6~8天喷1次,兼顾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