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热入肺卫证 |
释义 | 简介热入肺卫证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因风寒郁而化热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热耗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而成痰热壅肺证;或素患痰疾,复为风热之邪所袭,痰热搏结亦发痰热壅肺证,热入肺卫证必兼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病理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痰热壅肺证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证。若因于痰火壅盛,出现颜面掣动,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洪数,称为“痰火痉”;若因于痰火上逆,出现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疼,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称为“痰火头疼”;若因于痰浊来火,上蒙清窍,出现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称为“痰火眩晕”;若因于痰火扰动心神,出现怔忡时作时止,因火而动,称为“痰火怔忡”等。诸证均可为热入肺卫证之变证,亦可单独发病,临床当视具体病证,或清化热痰以解肺壅,或再辅以镇痉、熄风、安神、降火等法,务使药随证用,适合病情。 参照对比肺与大肠互为表理,病变亦可相互影响,大肠实热证每致热邪循经上攻于肺,出现类似痰热壅肺之气喘咳嗽,面赤身热,咽喉肿痛,如 《千金方》 云:“右手寸口气寸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但大肠实热证必以肠中结热症状为主,上逆迫肺症状为辅,且无痰热壅肺证之咯黄稠痰等症。另一方面,痰热壅肺证亦可因肺津耗伤,不能清肃下行濡润肠道而致类似大肠实热证之大便秘结。但本证必以肺中痰热证为主,大肠失润为辅,且不似单纯大肠实热证之腹痛拒按,呕恶腐臭,或热结旁流等。可资鉴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