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志良 |
释义 | 陈志良(1950-),湖南人。陈志良教授主持工作11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单位集体立功13次,其中2次集体二等功,个人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获世界医坛首脑才华奖、首届中国药师周杰出新秀奖、首届中国药学发展基金提名奖、广东省科技丁颖奖。2001年获国家科委和中国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药学发展基金会”医院优秀管理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院士亲自为其颁奖。与之同姓名的,还有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籍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水产厅副厅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等人。 1、集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陈志良,男,1949年12月出生 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所学专业:财政金融 主要工作简历:曾任厦门水产学院教务处党支部书记、 院党委副书记、兼院工会主席、院纪委书记,集美大学副校长等职,原任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 2、上海籍高级工程师陈志良 1943年1月6日生,上海人。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学院渡河机械系。专长汽车、汽艇、液压传动,现从事石油机械制造。1985年因YJ3单管组装式采油树及井口装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讲十三等奖。 3、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个人履历陈志良(1950-),男,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任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副主编、广东省药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就荣誉陈志良教授曾主编、主审专著5部,其中2003年主编出版的“军事药学”是全国第一本用于军事方面的药学书籍。至今发表论文56篇。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科研成果突出,获第一军医大学科技成果重奖123万元。 研究方向1、新药设计与新药评价。 学术成果代表论文 1、心脏靶向超声造影剂空气白蛋白微球的研究(1), 1999,20(1):1,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新型载体聚己内酯对盐酸丁螺环酮缓释片释放的影响, 2007(2):125, 中国药学杂志; 3、Antitumor effect of polysorbate-80 coated gemcitabine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in vitro and its pharmacodynamics in vivo on C6 glioma cells of a brain tumor model, 2009,1261:91, brain search. 学术专著 1、军事药学, 2003,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学术简介1993年起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二类新药东冠注射剂的研究,2001年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1995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一类新药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注射剂的研究,2006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获863课题等各类重点资助课题基金多项。 陈志良教授主编和主审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1998年获全国首届中国药师杰出新秀奖,1999年、2000年2次获中国药学发展基金与中国药学会联合颁发的药学提名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和中国药学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唯一的医院优秀管理奖,2004年获广东省颁发的丁颖科技奖,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志良教授历任第一军医大学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全军临床药理基地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临床药理教研室主任,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教授,博导。先后受聘为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专家组专家,国家新药评审和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及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广东省医疗等级事故鉴定专家组专家 其它信息“造福患者,是我最大的希望” 提起陈志良教授,人们首先会和早期的“三九胃泰”、“壮骨关节丸”、“正天丸”、“胃必宁片”和“尿毒清”等耳熟能详的新药联系在一起。他对药物剂型及质量控制标准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这些造福大众的新药得以面世。其中,“尿毒清”的研究还获得了1994年国家新药基金资助,1997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此以后,陈志良在药学研究领域又获得了一系列突破。他主持的“5%的人血白蛋白造影剂的研究”2001年获国家生物制剂二类新药的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以980万元转让;现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FCT-188白蛋白微球研究,获国家新药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为广东省高科技重点资助项目,目前已成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准备申报一类新药。去年,他主持研究的“用于制造超声诊断造影剂的制备液及用其制备造影剂方法”又获得了中国优秀专利奖,填补了国内医院药学在这一奖项的空白,并获重奖50万元。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对比超声研讨会上,王新房教授等十几位专家曾集体签名上报有关部门,要求这种造影剂尽快上市。 在这些荣耀背后,必定有巨大的付出。但谈起这些,陈志良并不显得很激动:“我只是做了一些工作,国家给予我那么多荣誉,这是党和国家、人民对我的认可。拿奖时兴不兴奋?当然兴奋。我获得突破了才拿到这些奖。但是这些奖本身并不具备多大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我研究出来的东西,能为患者解决多大痛苦,能为人类带来多大幸福。造福患者,这才是我最大的希望。” 陈志良还有另外一个希望:“这几年每次省科技厅开茶话会什么的,医院药学方面总是我一个人坐在那里,连科技厅领导都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我的希望。就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来讲,不外乎三条路:一是保障供给;二是临床药学服务;三是药学科研。但是仅仅满足于前两者的日常工作是不够的,因为具备贴近临床等优势,医院药剂科做新药研发有着很好的前途。而且,从更大的意义上说,国内生产的药品中,抗生素目前基本都是仿制药,我国在这块如果不努力去突破,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科研人员最怕项目‘流产’” 1970年,刚满20岁的陈志良走出了湖南乡村,参军入伍,来到了南方医院。陈志良说,这是他人生中一次最大的转折。在组织的关怀下,他被选派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深造,在此期间,陈志良立志要从事一生的科研工作。他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三大原则:一是不要被人瞧不起,二是不要白活一辈子,三是要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 毕业后,陈志良回到南方医院药学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难,孩子小、房子小,一个月才拿50多块钱,还要几代人吃,工作条件也不能和现在比。每每攻克一个药学难题,陈志良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他经常整晚整晚地泡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看书、查资料、写东西。更考验他的是,开发新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攻克下来非得十年八年不可。 谈到科研,陈志良总喜欢打一个比喻:最伟大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十月怀胎,每天都要惦念着肚里的孩子出来后会是怎么样,这十个月里不管有多辛苦,她都会挺下来。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也就像是“十年怀胎”,从立项开始,等到结题,才能放心。中间这个过程,就像个紧箍咒套在头上一样。作为课题负责人,要全盘考虑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等,不能做到一半,原料没了或试剂没了。更重要的是,新药研发往往有着很大的风险性,立项的时候就必须评估这个项目在十年或八年后是否在国际上还是一流的,还要评估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实验室工作以后,临床试验效果好不好。因此,科研人员,特别是课题负责人越做到后期就越紧张,生怕项目“流产”。 “压力非常大。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实在是太难了,太苦了,回想起来真是一生坎坷,但是一个人只要喜欢上了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为这个理想去奋斗。”陈志良感慨地说,“我给学生讲课时经常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只要你把东西学深学好了,你就有可能当上状元。做科研,每项研究都必须思路清晰、构思完整、可操作性强,而且还需要刻苦和毅力,持之以恒,这是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自己不像个现代人” 在陈志良办公室的柜子里,记者发现了很多牛奶和饼干,原来这是陈志良教授几十年来食谱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的办公室里什么时候都有这两样东西。”陈志良告诉记者。因为白天忙于应付一些行政事务,只有晚上和双休日才是他做科研的时间,指导研究生做实验,查文献、看书、写文章等,深夜一两点钟才回家睡觉是常事。饿了就吃点牛奶饼干,既方便又节省时间,还不会打断思路。就是在平时工作日,陈志良也很少去食堂吃饭,因为他觉得来来回回太浪费时间,大多数时候就打电话叫快餐“外卖”吃。在医药代表的心中,陈志良更是有名的“请不动”。 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陈志良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照顾家庭。“回想一下,几十年来,我就在结婚前陪妻子去逛了一次街,这么多年都没好好陪她逛个街或旅游什么的。”说起这些,陈志良觉得对不住妻子。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来没做过家务,家里老人孩子需要个什么他也不知道。他甚至至今不懂工资卡是怎么用的,工资卡也是妻子拿着,陈志良这些年来从来没进过银行,要花钱都是在妻子那里要现金。 “但她从来都没有怨言,非常体谅我,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明年就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吵过架。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就点事业,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说到这里,陈志良的言语中有一种平淡的幸福。 只会工作的陈志良平时什么娱乐都没有,甚至至今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逢年过节,他总会收到一堆老朋友的短信祝福,陈志良就按照来电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有时候陈志良自己都笑自己不像个现代人。现在,他也偶尔抽空向别人学着打打“拖拉机”了,“因为一辈子都不会玩,怕将来退休以后没人和我玩。” 社会评价陈志良教授是一个不容易激动的人,有着记者想象中的那种谦和、稳重、严谨的学者气质。但他也有激动的时候,只要谈起他的科研课题,从他的每一个眼神和手势中,你都可以感觉到他从内心勃发的热情。 4、福建省水产厅副厅长男,福建泉州人,1941年8月出生。1956年9月就读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养殖科。1959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福建政和县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县政府、县委会任科员、副科长等职。1983年调省水产厅工作,历任办公室副主任、人事处处长等职。1991年评定高级经济师职称。同年2月担任水产厅副厅长。陈志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善于学习和总结,撰写发表论文多篇,曾在中央一级论坛、刊物获特等奖、一等奖各二次,其中《福建建设水产大省构想与对策》入选《中国农业文库》;《在市场中求生存,在市场中求发展》入选《中国改革开放理论成果选》。 5、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个人履历1945年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特点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其作品风格凝炼且赋有新意,用墨浓淡有度,章法严谨且不拘泥,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他将艺术深植于民族和生活,用饱含感情的画笔歌颂着生活和大自然。 代表作品出版有《陈志良中国画作品集》等多部。《白云出岫图》(与王心昌合作)陈列天安门城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