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执中 |
释义 | 陈执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父名恕,为朝官,凭父荫,为秘书省正字(校正书籍的官),有机会博览群书。之后升警卫、司礼等官署机构任职。到公元1003年(真宗咸平六年),陈执中被派遣出任梧州知州,政绩斐然。《宋史》有传。 人物简介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名相陈恕之子。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上书卷五)。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谥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主要事迹北宋仁宗时代的宰辅陈执中是位贤相,他曾在梧州任知府16年,政绩斐然,声誉卓著,对梧州情意殊深,对国事更有卓识。 他在梧州任职期间,皇帝真宗年事已高,且染病在身,“大臣莫敢言建储者”。他上奏《复古要道》3篇和《演要》3篇,“以蚤(早)定天下根本为说,真宗异而召之”。在朝廷上,真宗要陈执中从衣袖里拿出《复古要道》,让群臣提意见,大家都齐声赞好。真宗又指陈执中衣袖笑问:“你还有更精彩的在里头么?”执中又从袖间拿出《演要》,辅臣们读后也齐声赞好。原来陈执中远在遥远苍梧,心忧其君,心怀天下,上奏皇帝劝其及早确立太子,以定天下大计,稳定民心。此谏说出公卿大臣想说又不敢说的心里话,皇帝又欣然纳谏,皆大欢喜。因此这位苍梧知府在朝廷上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陈执中后来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下面是他后来的仕途“简历”: 人物仕途进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徙江宁府、扬州,再迁工部郎中,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又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改尚书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逾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逾月复官。迁吏部、观文殿大学士。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逾年辞节,改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徙河南府,又徙曹州,皆不赴。过都,以疾赐告,就第拜司徒、岐国公致仕。 陈执中确实是个好官。陈执中在宋仁宗任宰相。“身居宝马三公位”的陈执中虽为一品大官,权倾朝野,但他从不以官高自恃,更不以权谋私,而是处处严于律己,为官清廉。由于陈执中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所以深得仁宗皇帝的垂青。对此,有些人心怀不满,攻击陈执中呆板固执,处事太死板,说他不是当宰相的料。对此,陈执中嗤之以鼻,仍不改初衷。一次,一个谏官对仁宗说:“陛下之所以看重陈执中,是不是因为他曾在先皇面前请求立陛下为太子?其实,他不说太子也是非陛下莫属,他有什么功劳可称道的呢?” 仁宗道:“并不是为了太子的缘故,而是陈执中为相,坚持以国家为重,从不以权谋一己之私,从不做欺骗瞒哄的事,所以我才这样信任他。”这个谏官听皇上这么说,就无言以对了 陈执中为相,确实是于公于私都是如此磊落光明。他决不允许以私害公,不允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在他的亲朋中存在。陈执中的一个女婿找他想为自己安排一个好差使,就遭到了陈执中的拒绝。他说:“官职是国家的,并不是个人居室抽匣中的东西可以随便取用。你虽是我的女婿,但也不能把官职作为私人财物那样轻易拿取呀!” 诗歌作品陈执中主政梧州16年后离任时,留给梧州一首诗《题苍梧郡》: 莫讶南方景物疏,为君聊且话苍梧。 地倾二面城池壮,水迸三江气色粗。 山蓄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为仙呼。 官厅传自唐丞相,民颂思从汉大夫。 龙母庙灵神鬼集,鳄鱼池近介鳞趋。 朝台望尽悲歧路,冰井窥频爽发肤。 鲙美不堪全用鲤,果珍何忍命为奴。 云归上国名终远,郡带诸藩势未孤。 铜鼓声浮翻霹雳,桄榔林静露真珠。 溪平花槛饶桃李,疆压莺歌尽鹧鸪。 三足告祥文上载,独峰为盛事原无。 封疆自觉隋时广,饮食从分过岭殊。 行伍戢威遵下武,儿童知学乐从儒。 风轻别墅来渔唱,人到闲坊恋酒垆。 服尚鲜华几两蜀,市相交易类全吴。 营稀贤帅遍栽柳,扇慕良规各制蒲。 春耸门栏多列戟,雪从弦管舞双奴。 只因谈笑评风俗,僭用诗谣和袴襦。 万里无媒休促蹙,数年从宦弄斯须。 却忧别后牵吟想,欲写幽奇入画图。 这四十句排律,一气呵成,字字珠玑,把苍梧古郡的形胜、史迹、风光、物候、民情、风俗、饮食、衣着、文化、信仰、生活习俗、社会世态等“一网打尽”,铺排修饰,熨帖可人!俨然用文字活画出一帧“大宋苍梧清明上河图”!一幅壮丽奇伟的历史画卷! 《宋史·陈执中传》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出之,乃《演要》也。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逾月,遂立皇太子。明年,坐考御试进士卷差谬,贬卫尉寺丞、监岳州酒务。稍复殿中丞、通判抚州,复右正言。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及利用得罪,乃召为群牧判官、权三司盐铁判官、知谏院、提举诸司库务,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同判流内铨,迁三司户部副使。 明道中,安抚京东,进天章阁待制。使还,知应天府,徙江宁府、扬州,再迁工部郎中,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此盖范雍纳诡说,失于戒严;刘平轻躁,丧其所部。上下纷攘,远近震骇。自金明李士彬族破,而并边篱落皆大坏。塞门、金明相距二百里,宜列修三城,城屯兵千人,益募弓箭手。寇大至则退保,小至则出斗。选阁门祗候以上为寨主、都监,以诸司使为卢关一路都巡检,以兵二千属之,使为三砦之援。熟羌居汉地久者,委边臣拊存之;反覆者,破逐之。至于新拊黠羌,如泾原康奴、灭臧、大虫族,久居内地,常有叛心,不肆剪除,恐终为患。今军须之出,民已愁叹,复欲遍修城池如河北之制,及夏须成,使神运之犹恐不能,民力其堪此乎?”陕西地险,非如河北,惟泾州、镇戎军势稍平易,若不责外守而劳内营,非策之上也。宜修并边城池,其次如延州之鄜、同,环庆之邠、宁,不过五七处,量为营葺,则科率减、民力苏矣。今贼势方张,宜静守以骄其志,蓄锐以挫其锋,增土兵以备守御,省骑卒以减转饷。然后徐议荡平,改张节度,更须主张,将臣横议不入,则忠臣尽节而捐躯矣。” 既而议刺土兵,久不决,罢知青州。又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改尚书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命悉焚之。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召拜参知政事。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逾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西夏纳款,与宰相贾昌朝请解枢密。七年春,旱,昌朝罢,执中降给事中。已而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逾月复官。 皇祐初,以足疾辞位,自陈不愿为使相、大学士,学士孙抃当制,遂以尚书左丞知陈州。宰相文彦博、宋庠以为礼薄,帖麻改兵部尚书。迁吏部、观文殿大学士。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会张贵妃薨,治丧皇仪殿,追册为后。王洙、石全彬务以非礼导帝意,执中随辄奉行,至以洙为员外翰林学士,全彬领观察使,给留后奉。久之,嬖妾笞小婢出外舍死,御史赵抃列八事奏劾执中,欧阳修亦言之。至和三年春,旱,谏官范镇言:“执中为相,不病而家居。陛下欲弭灾变,宜速退执中,以快中外之望。”既而御史中丞孙抃与其属郭申锡、毋湜、范师道、赵抃请合班论奏,诏令轮日入对,卒罢执中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逾年辞节,改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徙河南府,又徙曹州,皆不赴。过都,以疾赐告,就第拜司徒、岐国公致仕,卒,赠太师兼侍中。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及议谥,礼官韩维曰:“执中以公卿子,遭世承平,因缘一言,遂至贵显。天子以后宫之丧,问所以葬祭之礼,执中位上相,不能总率群司考正仪典,知治丧皇仪非嫔御之礼,追册位号于宫闱有嫌,建庙用乐逾祖宗旧制,皆白而行之,此不忠之大者。闺门之内,礼分不明,夫人正室疏薄自绌,庶妾贱人悍逸不制,其治家无足言者。宰相不能秉道率礼,正身齐家,方杜门深居,谢绝宾客,曰:‘我无私也,我不党也。’岂不陋哉?谥法:‘宠禄光大曰荣’,‘不勤成名曰灵’。执中出入将相,以一品就第,宠禄光大矣;得位行政,贤士大夫无述焉,不勤成名矣;请谥曰荣灵。”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子世儒,官至国子博士,妻李与群婢杀世儒所生母,世儒与谋,皆弃市。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