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之佛和平之春图 |
释义 | 陈之佛和平之春图描绘了12只鸽子在和煦明媚的春天里自由、安闲的情景。画面上鲜花争艳,春意融融。鸽子形态各异,有的在草丛中悠闲地觅食,有的伫立在山石之上向远方翘首凝望;有的展开双翅在花丛中飞翔,有的正专心地梳理着羽毛……作者正是通过对象征和平的天使——鸽子情态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春之气氛的营造,勾画出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抒发了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赞美世界和平的主题,更赋予传统工笔花鸟画表现新的意义。 作品介绍【名称】陈之佛和平之春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者】陈之佛 【简介】 纸本,设色,纵169厘米,横86厘米,创作于1953年春。 工笔花鸟画兴起很早,历史上也产生过许多知名的画家,但到了民国时期,却日见凋零,每况愈下,整个工笔绘画的优良传统几乎丧失殆尽。面对当时工笔花鸟画画坛这种令人痛心的情景,陈之佛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挽救和振兴这一古老画种。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以后的几十年里,他可谓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所以说,陈之佛是拯救与振兴中国近代工笔花鸟画的功勋。傅抱石曾经为陈之佛题写过这样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是说自八大山人及恽南田故去后的三百年间,就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而论,大概只能推举陈之佛了。在陈之佛先生诞辰110周年,欣赏他创作的《和平之春》,不仅看到他的经典所在,更能感受到一个画家的爱国深情。 有人认为,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程序繁琐,很难抒发创作者的个性。其实,能否表现出个性画风并不仅在于艺术形式,更多的在于创作者的表现能力。这幅《和平之春》,当时,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一个春天,同时“世界和平会议”又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陈之佛创作了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佳作。 此作品篇幅宏大,石青石绿色的假山石颜色浓烈,与大红的重瓣碧桃花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呼应,在视觉上给人以很强的冲击与震撼,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在以鲜艳的色彩吸引住观者的同时,画面上许多细微之处又是妙不可言,显露出作者的独特匠心:红彤彤的碧桃之间点缀着许多晶莹如雪的单瓣桃花,使红的更红,白的更润;朵朵盛开的月季中还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一派浓浓春意跃然纸上,使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一种难言的愉悦与欢畅。 工笔画的构图往往因为流于呆板而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陈之佛的这幅作品在构图上却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画中景物虽然繁杂,但主次分明、动静相应、虚实相生,从而形成一种繁而不乱、平中显奇的独特韵味。 作为近代著名的工笔画画家,陈之佛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工艺图案家,所以,他对于作品的色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实践。在他的作品中有的颜色相当浓艳,却把握得当,像这幅作品中对山石与桃花的处理,能够做到艳而不俗,重而不滞,给人的感觉依旧是明净柔和、格调高古,有着富丽堂皇之美,没有丝毫的“火气”与“匠气”。有些地方的颜色又很淡,但是淡而不薄,比如那几只浅颜色的鸽子,依旧是滋味隽永,空灵蕴籍。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与传统绘画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应该属于“新工笔画”的范畴。他精心研究临摹过黄荃、徐熙、崔白等人的大量作品,熟悉各派的技法特点,对于传统绘画有着扎实的功力,又不一味地继承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发展。加之他早年曾留学日本,谙熟西方绘画中解剖、透视、色彩等知识,就使他的作品呈现着兼融中西的独特风貌。 人文简介陈之佛(1896—1962),原名绍本,学名之伟,号雪翁,浙江余姚人。1918年赴日本求学,1923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作为我国最早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留学生,他在前半生以不懈的努力在中国推广和传授实用美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成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奠基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