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芝得 |
释义 | 简介陈芝得,男,1964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澳县,现为暨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年考入暨南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1984年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暨南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研究生,1987年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师范学院(现合并为广州大学)物理系任教,1995年到武汉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博士,1998年毕业并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获物理学教授资格。2000年-2004年先后到香港大学物理系做过为期13个月的访问学者。现为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员和《Chineses Physics Letters》的特约评审。2003年8月调入暨南大学物理系任教,2009年后转入电子工程系授课。 科研成果:承担过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获得金额为26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批准号 10575045)。 98年博士毕业后在蒲富恪院士(已故)的指导下进行单分子磁体量子驰豫行为的理论研究, 有数年工作积累, 特别对使用自旋相干态路径积分和瞬子方法处理自旋系统量子隧穿问题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先后与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梁九卿教授、香港大学物理系沈顺清教授和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王孝群教授有合作研究关系,已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 (1)早期的研究方向是自旋隧穿的基础理论(包括自旋相干态路径积分和瞬子方法)。首先是严格依照双变量路径积分的计算方法计算具双轴各向异性自旋系统的基态隧穿劈裂,由此首次得到与数值结果相符合的能级劈裂,澄清了自旋相干态路径积分不能得到定量正确能级劈裂这一历史问题[这一工作发表于 Phys. Rev. B, 67, 104420(2003),有10个pages];我们还将自旋隧穿过程的Berry phase 与由自旋系统mapped得到的粒子波函数边界条件对应起来,解决了mapping-technique中位相转换的问题;最近将对自旋系统的处理方法用于 Bose-Eistein 凝聚,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2)将复时间周期轨道方法推广应用于自旋相干态路径积分,发展了适用于自旋系统高能激发态和共振隧穿能级劈裂的广义瞬子计算方法(generalized instanton method),给出了具双轴各向异性自旋系统正确的相干位相,并由得到的结果成功解释了实验上观测到的具双轴各向异性自旋系统Fe 共振隧穿的自旋宇称效应。 (3)将发展的广义瞬子计算方法用于探讨环境自旋作用(包括大自旋间的偶极-偶极(dipolar-dipolar)和自旋-核自旋间的超精细(hyperfine)相互作用)对单分子磁体量子驰豫行为的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具双轴各向异性自旋系统中原来被量子相干禁止的奇次共振隧穿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重新激活,解释了实验上可以观测到奇次共振隧穿导致的quantum steps这一事实,我们还讨论了存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时在扫描场(sweeping field)作用下的驰豫行为,成功地拟合了实验上给出的非指数驰豫曲线。 自2000年以来已在这研究方向发表SCI收录文章共1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大部分发表于国际核心刊物(其中Physical Review 7篇, Europhysics Letters 和Physics Letter A各1篇,Chinese Physics Letters 1篇,Chinese Physics 2篇)。2005年在太原举行的第8届全国磁学理论讨论会上应邀做了题为“自旋隧穿的位相问题”的大会报告,显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005年以“耗散两能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为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获得资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