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杖洲 |
释义 | 男,1945年3月生,广东省英德市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学专业。原任全国最大茶叶生产商品基地之一,英德市茶叶局分管生产技术副局长,农艺师,现任英德市茶友之家家长,中国领导科学院院士、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特聘院士。 职务中国现代化管理科学院院士、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终身院士、中国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所终身高级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管理科技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世界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论坛》杂志社副理事长、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发现》杂志社理事、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唐人苦丁茶研究所顾问,佛冈县人民政府茶叶顾问、新兴县翔顺生态旅游公司技术顾问、英德市我和你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等职,系中华茶人联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员。 特点他长期在基层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岗位上工作,热爱茶业,事业心强,勤奋工作, 辛勤耕耘,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努力向上, 在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得到了茶业科技工作者和茶农们广泛好评。他从事茶叶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40余年,兴趣广泛,涉猎面广,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善于结合具体工作搞调研和开展科学实验,在各个时期负责的各项工作皆能圆满地组织实施,体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曾先后参加了国家科委、国家农业部 、全国农技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英德市茶叶局等单位下达或协作的茶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开发利用项目的工作,取得科研学术成果63项。 获奖主持完成的《春茶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苫丁茶育苗技术》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主持完成的《苦丁茶开发及其利用》被评为“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果”;主持完成的《春茶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被评为“中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茶叶深加工步伐》获新世纪、新济、新西部成果特等奖、新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大叶种茶树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探讨》获新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学术成功特等奖;《大叶种绿茶初制工艺初探》获2001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茶叶生产农事历及其主要技术措施》获全国农业科学成果一等奖;《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获中国新思想新学术成果一等奖;《广东王大茶俗来历》获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奖3、《获得茶叶优质丰产高效益做法和体会》获中国新思想新学术成果一等奖;《常规茶园转为无公害茶园的转换技术》获2002年全国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加快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振兴我国茶业经济》获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成果奖;《茶叶生态建设初探》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优秀成果特等奖;《英德茶业发展战略探讨》获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开展茶业生产系列化服务》获西部开发中国社会经济学术成果特等奖《天然药用植物代用茶——野菊花》获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代化前沿理论科研成果一等奖;《野生植物代用茶——野藤茶》获02—03年度全国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苦丁茶开发及其利用》获第二届经济管理与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苦丁茶良种参味开型大叶种》获抛—03年度先进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中国苦丁茶良种参味型大叶种栽培技术》获理论创新与区域发展战略成果特等奖;主持完成的英德市《茶叶高产优质新技术》荣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参与完成的《燕山滴灌技术》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主持完成的英德金毫红茶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红旗一号红茶获银奖;参与完成的一只英德红茶和二只英德绿茶分获国家农业部和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研究领域他见解独到、造诣较深、除掌握了茶学领域的主要理论与具有创见性的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为单位撰写《建立英德名优茶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生产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可行性研究报告》、《英德茶叶科技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英德茶叶集团公司章程》、《关于我市当前茶叶生产的调查报告》、《英德茶趣园导游词》《茶叶基本知识》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总结、茶业技术规程、培训教材等360余份;并勤于笔耕,曾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机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广东茶联佳作鉴赏》、《谁是真正苦丁茶》、《完善农村茶场管理体制,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调查》《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红茶》、《红茶感官审评技术》、《饮用英德茶是你明智的选择》等论文、总结、通讯、调查报告、应用技术类文章等348篇,其中《如何引进和选用茶树良种》、《如何配置茶艺用具》、《中国茶业的世界之最》、《茶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等235篇获优秀科技论文(作品)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苦丁茶》、《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理想的营养保健饮料》、《茶园水分管理技术》、《老茶树嫁接换种新技术》等246篇入选省级以上科技论文选,《提高大叶红碎茶综合品质技术途径》、《实施系列化服务,促进茶叶基地建设和项目开展》、《旅游观光好去处——茶趣园》等129篇被选入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材料和会议论文集。主编《重修颍川陈姓族谱板铺思盛公后裔支谱》(113万字)、《茶叶生产农事历及其主要管理技术》、《茶叶技术培训教材》、《茶园歌声》《中国茶与茶文化对外传播和茶叶对外贸易史概述》、《我和你英德红茶》与人合著《英德茶叶》、《中国茶与茶艺》一书,出版《茶叶生产农事历及其主要管理技术》。近几年来,他把有机茶生产加工56茶资源综合利用、植物代用茶——苫丁茶、野菊花、野藤茶等开发利用?茶叶市场开发与营销、茶艺开发与茶艺馆经营、茶与茶文化推广、茶与人体健康等作为研究重点,为我国的茶业、茶文化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 荣誉鉴于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他曾先后获得世界华人杰出专家、中华创业领导英才、中华成功人才、中国当代杰出人才1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华优秀人才、跨世纪优秀人才、优秀论文作者、核心论文作者、中国茶叶学会表彰的从事茶叶工作40年以上会员等众多荣誉他的事迹被先后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华茶人诗描》、《文明广东》、《南粤改革先锋》、《科学发展看广东》、《中华陈氏名人通鉴》《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大词典》、《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全球华人专家名人远程交流协作网》等189余部书或文献或网站。 《报刊上发表文章(1982——2006)一、论文、总结、综述1、发展曲江茶叶生产几点建议,曲江科技,1982(4):2; 2、茶叶生产农事历及主要管理技术(单行本),1982.10; 3、搞好茶叶商品基地建设系列化服务做法和体会,中国茶叶学会在昆明举办的“茶叶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研讨会”发言稿,,广东茶叶,1989(1):1~4;入选《中国时代经济论坛论文精选》(2003); 4、英德茶业发展战略及其对策探讨,广东茶叶,1990(1):1~7;,英德通讯,1991(5):1-8;,清远调研,1991(6):13~16;入选《当代优秀论文选集》(2000)、《当代中国企业干部优秀论文选》(2000)、《社会科学与西部大开发文集》(2002);获清远市1990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社会科学与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 5、英德绿茶初制技术探讨,中国茶叶,1991(4):9-11; 6、茶叶生产系列化服务做法和体会,全国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典型经验选编(1990),入选《广东省石灰岩地区农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3)、《跨入21世纪的辉煌篇章》(2000)、《21世纪基层领导者文鉴》(2002)、《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萃》(2002)、《中国时代经济论坛》(2003);获清远市1991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7、完善农村茶场管理体制,实现茶叶优质丰产高效益的调查,广东茶叶,1991(1):21-23;获清远市1992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8、大叶种绿茶初制工艺初探,广东茶叶,1991(2):33-37;入选《广东省石灰岩地区农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3)、《中国当代成果大典》(1994)、《西部开发与交流优秀文集》(2000)、《当代中国领导参考文库》(2002)、《中国当代优秀人才创新思想文库》(2004);获清远市1992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东欧中亚经济研究所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成果、2004年度全国优秀论文特等奖;行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优秀成果特等奖(2005);行业改革实践与科技理论创新优秀论文特等奖(2005)、中国改革发展战略研究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特等奖(2005); 9、充分发挥山区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茶业生产是调整山区农业结构的最佳选择,《广东省石灰岩地区农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3),入选《海内外华人发展精论》(2005);获清远市1992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 10、茶业生态建设初探,中国茶叶,1991(4):34-35;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精选》(2000)、《中国社科研究丛书》(2002);获新世纪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2002)、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优秀论文特等奖(2003)、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暨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3); 11、建设英德生态茶业初探,茶业通报,1991(4):5-8;入选《中国农业文库》(1997),获清远市199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2、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创效益,茶叶新闻,1991.4.30(2); 13、稳定茶叶生产的对策,广东农村信息报,1991.5.4(2); 14、今年茶叶生产的特点与对策,广东科技报,1991.8.3(2); 15、谈发展科技兴茶,羊城科技报,1992.5.11(3); 16、谈如何扩大名优茶生产,广东科技报,1992.8.8(3); 17、大叶种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中国茶叶,1993(3):13;,农业文摘,1994(3):71;入选《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2002);获清远市1994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8、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茶叶深加工步伐,中国茶叶,1993(5):20~21;,茶叶文摘,1994(1):26;,新海岸信息报,1994.6.8(2);入选《改革与发展》(1997)、《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1997)、《中华文库》(2000)、《中国特色理论发展获奖精典文库》(2002)、《新世纪、新经济、新西部》(2002)、《中国发展与领导决策文库》(2003)、《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创新思想文库》(2003)、《中华名人文论大全》(2005)、《中国改革与发展战略经典文库》(2005);获清远市1993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994)、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西部大开发与人才资源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十五”期间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入世理论论文评比一等奖(2002),新世纪、新经济、新西部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中国现代经济研究与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2)、新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一等奖(2003); 19、英德绿茶初制工艺总结,本文是在一九九零年广东省茶叶上质量上品种科技研讨会上发言稿,,云南茶叶,1993(3):35-41;获清远市1990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0、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开展茶业生产经营系列化服务,茶业通报,1994(4):42-44;入选《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1997)、《今日辉煌》(1998)、《中国21世纪论坛》(1998)、《中国当代社科研究文集》(2001)、《21世纪中国基层领导文鉴》(2001)、《中国现代决策研究》(2002)、《西部开发与中国社会经济》(2002)、《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2002)、《中国21世纪发展优秀文库》(2002);荣获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2001)、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十五”期间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21世纪优秀论文特等奖(2001)、国际优秀论文奖(2002)、西部开发与中国社会经济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世纪人才论著精粹奖(2002)、中国创新优秀学术成果奖(2003); 21、摇钱树—苦丁茶,贵州茶叶,1994(2):21-23;入选《辉煌的季节》(1995)、《中华之魂》(1995); 22、提高大叶红碎茶品质综合技术途径,中国茶叶加工,1994(2):15-19;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精选》(2000);获清远市1994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 23、苦丁茶树体矮化及高产型树冠塑造技术,广西热作科技,1994(3):29-31;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1998);获清远市1995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4、加快英德苦丁茶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英德通讯,1994(13):1-5; 25、苦丁茶苗木繁育技术,贵州茶叶,1994(3):11-13;获清远市1995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6、新型保健饮品——苦丁茶,蚕桑茶叶通讯,1994(3):11-13;入选《中国农业文库》;获清远市1995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7、苦丁茶园建设、种植与管理技术初报,贵州茶叶,1994(4):20-23;获清远市1995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8、苦丁茶短穗扦插育苗技术,适用技术市场,1995(3):22—23;入选《中国改革经纬录》(1995)、《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全》(1995); 29、珍稀植物代用茶—苦丁茶,茶叶,1995(1):39-40;入选《中国当代农艺学论文年编·1996年卷》(1996)、《中国农业文库》(1997); 30、中国茶业的世界之最,茶叶机械杂志,1995(2):13-19;荣获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评委会二等奖(1998)、茶叶机械杂志优秀论文(作品)奖(1999); 31、苦丁茶,农村科技开发,1995(2):36-37;入选《当代中国管理者艺术丛书》(1998)、获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评委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2、高产优质高效益型苦丁茶树树体培养,贵州茶叶,1995(2):12-15;入选《中国当代农业文库》; 33、苦丁茶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适用技术之窗,1995(5):24-25;获清远市1997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当代管理艺术文集编委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34、发展苦丁茶前景广阔,热带作物科技,1995(4):24-26; 35、大叶种茶树密植矮化速成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景德镇茶叶,1995(1-2):43-48; 36、苦丁茶短穗扦插育苗新技术,适用技术市场,1995(3):22-23;入选《中国改革经纬录》(1995)、《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全》(1995); 37、苦丁茶开发利用和市场前景广阔诱人,茶报,1995(4):16-17;入选《走向新世纪》(2000); 38、苦丁茶良种—参味型大叶种,江西农业科技,1996(2):25-26;入选《中国当代农艺学论文年编·1996年卷》、《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评价》(1996)、《中国改革开放系列全书》(1997);获当代管理艺术文集编委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北京新世纪第二届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39、苦丁茶育苗技术,热带作物科技,1996(1):51-54;入选《中国当代科教文选》(1998)、《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公告》(1999);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1999); 40、良种苦丁茶短穗育苗新技术,中国农村科技,1996(7):11-12;入选《中国改革文集》(1998)、《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1998); 41、天然药用植物代用茶—苦丁茶,广东茶叶,1996(1):39-45; 42、老茶园改造策略和措施,广东科技报,1996.3.20(3)、,贵州茶叶,1997(3):19-21;入选《当代创业者丛书》(1996)、《中国当代改革者》(1996)、《中国当代改革者风采》(1996)、《科技理论与实践》(1996)、《开拓者论文精选》(1996)、《中国地方领导论摘》(1996)、《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1996)、《中国当代优秀企业家报告文学大型丛书》(1996)、《当代中国开拓大市场的新星》(1996)、《当代管理艺术文集》(1997)、《中国科技论文精选》(2000);获清远市1997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当代管理艺术文集编委会论文评比一等奖(1998); 43、苦丁绿茶加工工艺技术初探,贵州茶叶,1996(2):32-35; 44、大叶种茶树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新技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指导,1996(1):83-86;入选《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文集》(1997)、《中国农业文库》(1998)、《中国改革理论文献暨成就展》(1998)、《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2002)、《新世纪、新思想、新实践优秀论文集》(2004);荣获清远市1997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新世纪特色之路—理想与实践探索优秀论文奖(2000)、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新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新世纪、新思想、新实践学术成果特等奖(2004);获行业改革实践与科技理论创新特等奖(2005); 45、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苦丁茶,茶业通报,1996(3):9~11,,《广东茶叶专业协会资料汇编》(1998),获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评委会二等奖; 46、苦丁茶加工技术,农村新技术,1997(4):40~41;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1998); 47、苦丁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茶叶机械杂志,1997(2):11~13;入选《当代中国改革文选》(1998)、《世纪启示录——当代中国改革文选》(1998)、《新世纪探索——当代中国改革文选》(1998); 48、苦丁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生长特性,蚕桑茶叶通讯,1997(2):38~41;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1998); 49、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叶机械杂志,1997(3):34~35;入选《现代管理文集》(1998)、《中国社会经济论坛》(1999);《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200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2005)、《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200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典文献》(200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2006)、《中华名人文论大全》(2006)、《中华知名人物理论创新宝库》(2006)、《中国学术档案》(2006)、《中国当代创新盛典》(2006);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1998)、茶叶机械杂志优秀论文(作品)奖(1999)、中国新思想新学术成果一等奖(2004)、当代优秀成果奖(2005)、国家重点人才创新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优秀科研学术创新成果特别金奖(2006)、中华知名人物理论创新论文特等奖(2006)、神州强国人才优秀文献(作品)特等奖(2006)、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首届知识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构建和谐社会经典文献(作品)特等奖(2006); 50、苦丁茶种形态特征、特性与主要品种,贵州茶叶,1997(2):10~13;,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9);获清远市1997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998)、国际优秀论文奖(2002); 51、春茶优质高产技术要点,农技服务,1997(2):17;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1998); 52、炒青苦丁茶加工工艺技术,中国农村科技,1997(1):44~45;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 53、春季茶园管理新技术,农村实用科技,1997(3):5;获当代管理艺术文集编委会二等奖; 54、如何引进和选用茶树良种,农家致富顾问,1997(2):27;入选《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跟踪评介》(1998)、《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8);荣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 55、春茶优质高产新技术,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4):24;入选《跨世纪精英文集》(1999),荣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 56、茶树改换无性系良种新途径——短穗嫁接,贵州茶叶,1998(1):8~11,入选《跨入21世纪的辉煌篇章·探索篇》(1998)、《中国专家人名辞典·论文提要》(2000)、《科教兴国战略文库·科学技术卷》(2000)、《中华学人理论文献》(2000); 57、广东茶联佳作鉴赏,茶叶机械杂志,1998(2):33~35;入选《当代管理者艺术丛书》(1998);荣获当代管理者艺术丛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998)、茶叶机械杂志优秀论文(作品)奖(1999); 58、采用短穗嫁接更换茶树良种技术探讨,热带作物科技,1998(2):57~59;入选《中国改革论文选》(1998); 59、茶果资源是个宝,综合开发效益高,中国食品报,1998·10·14(2)、,中华茶人,1999(1):42;入选《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丛书》(2003);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特等奖; 60、苦丁茶短穗营养袋育苗新技术,蚕桑茶叶通讯,1998(2):29-31;入选《当代管理者艺术丛书》(1998)、《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9)、《中华优秀科学论文集》(2000)、《中华学人理论文献》(2000)、《跨入21世纪的辉煌篇章》(2000);获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评委会二等奖(1998)、第三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 61、苦丁茶开发及其利用,中国茶叶加工,1998(4):29-31;入选《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1999)、《走向新世纪》(2000)、《新世纪、新思想、新实践优秀论文集》(2004)、《创新、实践、发展优秀论文集》(2004)、《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论文集》(2004)、《中国现代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论文精选》(2004)、《中国现代化理论成果汇编》(2005)、《中国改革与发展经典成果论著》(2005)、《国华名人文论大全》(2005)、《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2006);《国际优秀新学术创新文库》(2006);获中国首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奖(2005)、首届中国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2005)、中国改革与发展经典成果论著一等奖(2005)、文明中国优秀论文特等奖(2006)、当代世界功勋名人优秀成果奖(2006)、全国文化创新理论成果一等奖(2006)、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2006)、国际优秀新学术创新论坛金奖(2006); 62、春茶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广东茶叶,1998(2):33-37;入选《中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选》(1999)、《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公告》(1999)、《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9)、《中华优秀论文集》(2003)、《世纪之路——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2003)、《新世纪领导干部文集》(2004);获中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奖、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中国社科理论参考文库编委会世纪之路——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 63、擂茶与擂茶粥,南方农村报,1998、6、23(12),入选《当代经济发展文集》(1999); 64、老茶园嫁接换种新技术,农家参谋1998(4):16;入选《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9)、《中国当代优秀领导理论文选》(2005);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1998); 65、苦丁茶加工工艺技术,中国茶叶加工,1999(1):29~31;,适用技术之窗,1999(3):18~20;入选《共和国改革与建设五十年年鉴》(1999)、《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1999)、《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2000)、《现代科学技术文库》(2000);获清远市1995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第三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2000)、西部大开发与人才资源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新世纪改革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2); 66、茶资源开发利用大有可为,茶叶机械杂志,1999(2):8~11;入选《中国科技与投资商情》(1999)、《现代科学技术文库》(1999)、《中华文库》(2000)、《科教兴国战略文库·科学技术卷》(2000)、《跨入21世纪的辉煌篇章》(2000)、《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0)、《中国精典文库》(200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成果汇编》(2003)、《当代中国改革理论与创新成果优秀论文大全》(2003);获第三届华中地区技术推广二等奖(2000)、北京第四届中国新世纪精华文集代表作评选一等奖(2000)、西部大开发与人才资源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2)、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特等奖(200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花、茶、健康”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 67、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理想的营养保健饮料,云南茶叶,1999(1):26~30(上),1999(2):43~51(下);入选《中国知识经济文选》(1999)、《中国当代论文选粹》(2000)、《中国领导干部理论文集》(2003);荣获中国西部人文丛书优秀论文奖(2002)、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3); 68、广东三大茶俗的来历,农业考古,1999(2):109~110;荣获中国改革实践理论成果二等奖(2001)、2001年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优秀论文三等奖(2001)、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论文)奖(2002); 69、新植茶园快速成蓬技术,农村实用科技,2001(10):7;入选《中国西部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2002)、《现代科技理论成果文论大系》(2003);获东南亚人文经济与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中国西部人文丛书优秀论文奖(2002)、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优秀论文特等奖(2003); 70、搞好茶叶基地建设,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座谈会大会发言稿,获中国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2001); 71、天然植物代用茶野菊花,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1(7):30~31;入选《中国西部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2002)、《实践与探索参考文集》(2005);获中国农业论文优秀奖(2001)、东南人文经济与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中国科技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2005)、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选评一等奖(2005); 72、天然植物代用茶野藤茶,贵州茶叶,2001(3):11—12;入选《中国精典文库》(2003);获中国当代学术精典文丛一等奖(2006); 73、谁是真正苦丁茶,中国茶叶加工,2001(4):37~38;入选《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2002)、《中国精典文库》(2003)、《共和国改革文集》(2004);获中国世纪人才论著精粹奖(2002); 74、中国苦丁茶良种——参味型大叶种,贵州茶叶,2002(2):8-9、,热带农业,2002(4):12~14;入选《中国当代科教文选》(2002)、《理论探索与实践》(2003)、《21世纪领导文集》(2003);获02~03年先进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2003)、优秀科技成果交流农业科学类等级奖(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暨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3); 75、加速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振兴我国茶业经济,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经济发展文库(2002);《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2002)、《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2002)、《中国精典文库》(2003)、《当代中国百业改革理论与创新成果优秀论文大全》(2004)、《首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精选》(2005)、《首届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成果论集》(2005)、《中国科技理论成果》(2005)、《首届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成果论著》(2005)、《当代学术前沿精典文丛》(2005);《中国经济发展文库》(2005)、《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2006)、《国际优秀新学术创新文库》(2006)、《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200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文献》(2006);获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2)、中共建党宝典优秀论文奖(2002)、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奖(2003)、中国经济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首届中国现代化理论成果一等奖(2005);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成果一等奖(200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西南分院论文评比一等奖(2005)、新世纪优秀社科论文特等奖(2005)、首届中国当代学术前沿精典文丛论文评选一等奖(2005)、当代世界功勋名人优秀成果奖(2006)、全国文化创新理论成果一等奖(2006)、中国经济文化丛书一等奖(2006)、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2006)、国际优秀新学术创新论坛金奖(2006)、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2006); 76、中国苦丁茶良种参味型大叶种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02(7):34~35;入选《中国专家名人辞典论文卷》(2002)、《中国科研创新理论研究》(2003)、《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文集》(2003)、《中国领导干部理论文集》(2003);获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贡献奖(2002)、2002年龙马精神杯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贡献奖(2002)、2002全国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3)、知识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科技创新一等奖(2003)、中国管理科学院管理科学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特等奖(2003)、理论创新与区域发展战略成果特等奖(200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特等奖(2003)、理论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评比特等奖(2003)、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特等奖(2003); 77、常规茶园转为无公害茶园的转换技术,茶叶机械杂志,2002(2):22~23;入选《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选》(2003)、《华夏名人论坛》(2005);获行业改革实践科技理论创新特等奖(2005); 78、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贵州茶叶,2002(4):4~9;入选《现代科技理论成果》(2004);获华夏第三届精英杯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2004年度全国行业改革实践与科技理论创新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4); 79、实现春茶高产高质高效低耗技术措施,茶叶机械杂志,2002(4):22—23;入选《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集》(2003); 80、野生天然类茶植物代用茶—野藤茶,蚕桑茶叶通讯,2002(4):14~15;,广西热带农业,2003(3):27-28;入选《理论探索与实践》(2003)、《中国科技理论成果丛书》(2004)、《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4);获2002~2003年度全国先进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2003)、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现代科技理论成果一等奖(2003)、全国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004); 81、茶园水分管理技术,贵州茶叶,2003(2):7~9;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 82、茶园水分管理技术措施,广西热带农业,2003(2):24-26;入选《华夏英才文集》(2003);获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3)、第三届华夏精英杯科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 83、天然药用植物代用茶——野菊花,茶报,2003(3):31;入选《现代化前沿理论科研成果精粹》(2004)、《中国科技发展论坛》(2004)、《实践三个代表优秀文选》(2004)、《中国科技发展论坛》(2005)、入选《社会主义实践与发展经典文库》(2005)、《新时期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2005);获中国新世纪科教理论文集代表作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1)、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2004年度全国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4)、东南亚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坚持科学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2004)、第三届国情与人才战略园桌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现代前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004)、世界优秀论文(成果)国际金奖(2005); 84、饮茶与补充微量元素硒,云南民族茶文化,2003(2):35-37;入选《中国改革撷英》(2003)、《世界华人文化人丛书》(2005);获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2005); 85、如何配置茶艺用具,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003(4):157,荣获中国现代农业探索新论文库代表作一等奖(2004); 86、茶艺用具简述,茶报,2004(2):42,荣获2005年度优秀工程技术论文特等奖(2005); 87、茶叶生产农事历及其主要技术措施,茶苑,2004(1):51~52,2004(2):47~48;入选《全国优秀科技成果汇编》(2004);获全国优秀农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4); 88、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技术,贵州茶叶,2004(1);入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5);获行业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创新优秀成果特等奖(2005); 89、浅析苦丁茶,贵州茶叶,2004(4):7~10;获行政管理与中韩人才资本论坛一等奖(2005); 90、主编《颍川陈姓族谱板铺思盛公后裔支谱》(2004、12,精装本,113万字); 91、天然药用植物代用茶—野菊花,茶苑,2005(1):43~44;入选《实践与探索参考文集》(2006);获新时期发展战略优秀成果特等奖(2005)、现代化前沿科研理论一等奖(2005)、中国现代农业探索新论文库代表作一等奖(2005)、2005年优秀工程技术论文一等奖、中国科技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中国名人文化艺术促进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 92、后发酵陈化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茶苑,2005(2):26-27;获中国现代农业探索新论文库一等奖(2005); 93、渥堆后发酵陈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云南茶叶,2005(2):20-22; 94、在少儿中开展茶文化活动探讨,广东茶业,2005(2-3):33-35;入选《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05)、《盛世人才理论文库》(2006)、《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2006);获2005年度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选评一等奖(2005)、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盛英杯一等奖(2006); 二、应用技术类1、茶树弯枝养蓬技术要点,广东农民报,1991.4.10(3) 2、茶叶高产优质栽培要点,广东科技报,1991.5.22(3) 3、夏茶管理技术要点,广东农村信息,1991.5.25(3) 4、茶树大面积模式化栽培技术,广东农民报,1991.6.12(3) 5、茶园病虫的综合防治,广东科技报,1991.7.27(3) 6、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广东科技报,1991.8.28(3) 7、茶园施肥技术要点,广东农民报,1991.9.6(3) 8、怎样栽培优质高产茶树,广东农村信息,1991.10.12(上),10.19(下) 9、加强茶园冬季管理,夺取春茶优质高产,广东农村信息,1991.11.8(3) 10、茶园冬季管理,广东科技报,1991.11.23(3) 11、新建茶园技术要点,广东农民报,1992.2.16(3) 12、新茶园应如何规划、开垦、种植,广东科技报,1992.2.12(3) 13、春茶优质高产技术措施,广东农民报,1992.2.16(3) 14、如何增加春茶产量,广东科技报,1992.2.22 15、茶类知多少,粤港信息日报,1992.3.6(4) 16、新植茶园管理技术,广东科技报,1992.4.1(3) 17、茶树修剪技术,广东科技报,1992.5.16(3) 18、茶园杂草的化学防治,广东农民报,1992.7.15(3) 19、茶树秋季管理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8.5(3) 20、茶园施用复合肥效果好,广东农民报,1992.8.12(3) 21、名茶良种——英红九号,广东农村信息,1992.8.15(3) 22、可制红茶、绿茶的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广东科技报,1992.9.2(3) 23、不要在茶园施用含氯肥料,广东农民报,1992.9.2(3) 24、红绿茶兼用的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广东农民报,1992.9.4(3) 25、茶树根外追肥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9.23(3) 26、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广东农民报,1992.10.30(3) 27、茶园应推广专用复合肥施用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11.11(3) 28、苦丁茶栽培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11.18(上) 、20(下) 29、低产衰退茶园综合改造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12.30(3) 30、茶叶高效综合技术,清远报,1993.5.6(2) 31、苦丁茶加工技术,广东农村信息报,1993.12.25 32、苦丁茶快速鉴别法,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2.26(2) 33、提高夏茶品质栽培技术,南方农村报,1994.6.5(2) 34、怎样提高夏茶质量,南方农村报,1994.6.5(2) 35、苦丁茶短穗育苗新技术,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6.11(上)18(中)25(下) 36、苦丁茶短穗营养杯育苗新技术,广东科技报,1994.8.31(3) 37、茶园化学除草,广东农村信息,1994.8.27(2) 38、苦丁茶树种植技术,广东农村信息,1994.9.3(上)10(下) 39、苦丁茶树矮化栽培技术,广东科技报,1994.9.14(3) 40、秋冬季茶园的管理,南方农村报 41、苦丁茶树体矮化和树冠培养,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10.29(上) 11.5(下) 42、苦丁茶育苗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5):18 43、苦丁茶种植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8):20 44、苦丁茶加工工艺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11):48 45、苦丁茶高产型树体塑造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9):18-19 46、高产春茶管理技术,广东农村信息,1995.1.14(2) 47、春茶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南方农村报,1995.1.18(2) 48、推广春季茶园管理新技术,夺取春茶优质高产高效益,广东科技报,1995.2.8(3) 49、苦丁茶高产型树体和树冠的培养,南方农村报,1995.5.24(2) 50、茶园水分调节技术,南方农村报,1995.7.12(2) 51、如何控制茶树生殖生长,广东科技报,1995.8.5(3) 52、加强冬季茶园管理,夺取翌年茶叶高产高质高效,南方农村报,1995.101(2) 53、冬季茶园管理技术,广东农村信息,1995.11.4(2) 54、重视冬季茶园管理,广东科技报,1995.12.16(2) 55、怎样改造老茶园,广东农村信息,1995.12.16(2) 56、促进茶树营养生长调控技术,中国农村科技,1995(5):15 57、老茶园改植技术,南方农村报,1996.1.1(2) 58、如何引进和选择茶树良种,广东农村信息,1996.4.27(2) 59、苦丁茶科学加工技术,南方农村报,1996.5.31(2) 60、降低茶园旱热害的措施,广东科技报,1996.7.10(3) 61、茶园增湿防旱措施,广东农村信息,1996.8.21(2) 62、秋季干旱期的茶园管理,1996.9.20(2) 63、苦丁茶种植与管理,中国农村科技,1996(3):12—13 64、如何使春茶优质高产高效益,广东科技报1997.2.26(3) 65、名优茶制作技巧,南方农村报,1997.5.5(4) 66、老茶园换种新技术—茶树穗嫁接,南方农村报1997.6.20 67、冬季茶园管理须讲究,南方农村报,1997.12.5(4) 68、增产春茶新技术,应用科技,1997(1):34 69、大叶种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清远科技,1997(1):22 70、新茶园的选择、规划、建园与种植,南方农村报1998.1.13(4) 71、三高茶园建园技术,广东科技报,1998.2.18, 72、春茶管理技术措施,广东农村信息报,1998.3.14(3), 73、茶果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广东科技报,1998.10.14(3) 74、茶园冬季管理技术要点,广东科技报,1998.11.4(3) 75、认真抓好冬季茶园管理,确保翌年茶叶高产质高效,茶叶新闻,1998.11.28(7) 76、茶园建设的良种策略和措施,广东科技报,1998.11.28(7) 77、越冬期茶园增温提湿技术,1998.12.9 78、天然植物代用茶一野藤茶,云南茶叶,2001.9.18(4) 79、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农村实用科技,2001(10):11 80、茶树短穗嫁接换种技术,南方农村报,2001.10.27(7) 81、新植茶树弯弯嫩枝就成蓬,致富快报,2001.11.25(1) 82、怎样选择茶树良种,南方农村报,2001.1.29(8) 83、华南茶事历及其主要技术措施,南方农村报,2002.2.7(8) 84、有机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南方农村报,2002.2.21(7) 85、常规茶园转换成有机茶园要点,南方农村报,2002.23(7) 86、茶树良种的选择,当代农业,2002(1) 三、茶文化1、中国名茶,科学与你,1992(5):33 2、英德红茶,茶人之家,1992(1):51-52 3、中国红茶后起之秀—英德红茶,茶报,1993(4):64-65 4、情趣无限话饮茶,新海岸信息报,1994.11.30(2);广东茶业,2005,4:22-23; 5、中国茶树王,南方农村报,1995.4.5(2) 6、红茶、绿茶你适合饮用哪种茶,家庭科技,1995(3):26 7、中国茶业世界之最,茶叶机械杂志,1995(2):13-19 8、饮茶品茶是一种美的享受,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5(4):52-56 9、中国茶业的世界之最(续一),茶叶机械杂志,1996(1):36-38 10、中国茶与茶文化的世界之最(续二),茶叶机械杂志,1996(2):35-37 11、中国茶业的世界之最(续三),茶叶机械杂志,1996(3):27-29 12、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之最,南方农村报,1996.2.2(2) 13、丰富多彩的中国茶叶,美食导报,1996.12.13(5) 14、清茶一盏乐无穷,美食导报,1997.1.24(5) 15、清芬独赏我中华,美食导报,1997.2.28(5) 16、生命之火——茶叶中的硒,中国食品报,1997.2 207(3) 17、你适合饮用哪种茶,中国食品报,1997、2003(3) 18、英德茶趣园揭幕开园,茶叶新闻,1998.5.15(4);美食导报,1998.5.29(2) 19、全国第一家“茶趣园”最近在英德开园,中国特产报,1998.6.4(1) 20、擂茶与擂茶粥,南方农村报,1998.6.23(12) 21、广东茶俗—揭盖添茶,茶业之声,1998.9.23(3) 22、广东茶俗—主人斟茶时客人用指头轻敲桌子,茶业之声,1998.9.23(3) 23、冷开水泡茶可治糖尿病,茶业之声,1998.9.23(3) 24、饮茶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茶业之声,1998.10.18(3) 25、古老而又新兴的英德茶区,茶叶机械杂志,1998(1):30-32 26、茶趣园在英德市落成,广东茶叶,1998(2) 27、中华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结晶——客家擂茶与擂茶粥,茶报,1998(3): 28、茶叶产饮历史悠久的英德,农业考古,1998(4):256~261 29、揭盖添茶水,茶叶机械杂志,1999(1)1:23 30、沏饮冷开水茶可治糖尿病,茶叶机械杂志,1999(3):;37 31、手指轻敲茶桌谢奉茶,茶叶机械杂志,1999(3):37 32、广东三大茶俗的来历,农业考古,1999(2):109~110 33、广东茶俗的传说,中华茶人,1999(2):45~46 34、广东茶联拾遗,茶叶机械杂志,2000(4):36-38 35、苦丁茶的鉴别与饮用,中国食品报,2000.4.28(4) 36、你适合饮用哪种茶,中国食品报,2000.5.5(4) 37、把茶艺馆搬回家,你需置备哪些用具,中国食品报,2000.6.2(4) 38、中国茶艺主要用具简介,家政报,2001(255-256) 39、闲对茶经忆母校,英东中学革命文史,2002.9:317 40、揭盖续水——广东茶俗,茶博览,2003(2):86 41、高山茶与平地茶的区别,茶苑,2004(2):35 42、春茶品质的形成与特征,茶苑,2003(1):15 43、怎样鉴别新茶与陈茶,健康世界,2002(5) 44、茶叶品质优劣的评定,安徽供销合作商报,2002.6.7 45、苦丁茶的选购,茶叶机械杂志,2002(1):30 46、漫谈苦丁茶,中国特产报,2002.3.14(4) 47、情趣无限话饮茶,广东茶业,2005(4):22-23 四、报道、综述1、英德积极防治茶园害虫黑刺粉虱,广东农民报,1989.11.12(3) 2、英德县家庭茶园蓬勃发展,信息时报,1989.12.30(2) 3、英德县大力发展家庭茶园,市场报,1989.12.30(2);,广东科技报,1990.1.23(1) 4、英德红茶又获部优,南方日报报,1990.3.21(1) 5、英德红茶评为部优,广东农村信息报,1990.3 6、科技兴茶大有作为,广东科技报,1990.6.9(2);,茶叶新闻,1990.7.15 7、英德县建立茶叶生产服务机构,粤港信息报,1990.6.18 8、一站、一场、一厂、一公司,各尽其能,英德发展茶业生产经验受重视,广东科技报,1990.7.3(1) 9、英德县茶叶局工作到家,为科技兴茶作出贡献,广东农民报,1990.7.27(2) 10、英德茶叶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广东农民报,1991.2.27(1) 11、英德红茶添新秀,广东农村信息,1992.9.5(3) 12、广东名茶新秀——金美人,广东农民报,1992.10.4(3) 13、英德茶树王,粤港信息日报,1992.10.3(3);,茶叶信息,1992.10.25(2)3 14、英德实施茶叶优质丰产计划,广东科技报,1992.11.28(3) 15、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农民报,1992.12.9(3) 16、农家致富摇钱树——苦丁茶,信息时报,1992.12.8(3) 17、大有发展前途的苦丁茶,茶叶新闻1992.12.15(2) 18、农家摇钱树——苦丁茶,中国土特产1993(3) 19、美容益寿佳品——苦丁茶,科学与你,1993(4): 20、英德县建立苦丁茶繁育基地,广东农村信息,1993.1.16(3) 21、再谈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农民报,1993.2.10(3) 22、英德茶树王,广东农民报,1993.3.19(3) 23、谈谈绿色黄金——苦丁茶,茶叶新闻,1993.1.9(2) 24、大有发展前途的苦丁茶,广东科技报,1993.8.7(2) 25、英德苦丁茶苗供不应求,广东农村信息,1993.8.7(2) 26、无性系优良品种苦丁茶苗在英德培育成功,茶叶新闻,1993.1.9(1) 27、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科技报,1993.9.8(4) 28、英德苦丁茶——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佳,清远报,1993.10.14(2) 29、苦丁茶,江西科技报,1993.10.24(2) 30、全国最大苦丁茶生产基地在英德建成,广东农民报,1993.12.3(1) 31、英德县大力开发绿色黄金苦丁茶,茶叶新闻,1993.2 .05(2) 32、市场前景广阔诱人的苦丁茶,市场经济信息报,1994.7.15(2) 33、发展苦丁茶前景诱人,新海岸信息报,1994.8.18(2) 34、茶叶深加工前景广阔,广东科技报,1994.10.8(2) 35、一株苦丁树收入七万余,南方农村报,1995.5.3(2) 36、广东英德大力推广名优特稀茶树良种,茶叶新闻,1995.4.30(2) 37、木朗村尝到种苦丁茶甜头,广东科技报,1995.5.13(2) 38、种植苦丁茶,三年脱贫致富,茶叶新闻,1995.5.15(中) 39、单株苦丁树,产值七万余,茶叶新闻,1995.5.15(中) 40、广东英德推广茶树新良种前景诱人,中国特产报,1995.6.5(2) 41、参味型苦丁茶,广东农村信息,1995.6.17(2) 42、英德茶乡再创辉煌,广东科技报,1995.6.21(3) 43、单株苦丁茶收入七万余,茶叶行情,1995.8.25(1) 44、产量高、品质优、效益佳的参味型苦丁茶,南方农村报,1995.8.23(2) 45、石灰岩山区致富路——种植苦丁茶,广东科技报,1996.3.30(3) 46、英德乌龙茶脱颖而出,粤港信息日报,1996.7.9(2) 47、岩背,种植香茶致富,清远报,1996.7.23(2) 48、苦丁茶,一个甜果果,粤港信息报,1996.7.19(6) 49、红茶之乡亦产优质乌龙茶,茶叶新闻,1996.7.15(1) 50、茶叶用途岂止冲沏,综合开发市场广阔,粤港信息日报,1996.9.3(6) 51、茶果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南方农村报,1996.9.20(2) 52、茶树果实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6(8):29 53、茶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美食导报,1997.3.21(5) 54、茶叶综合利用九条途径,农村新技术,1997(8):13 55、茶叶的综合利用,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5):21 56、茶叶生产要走名优之路,广东科技报,1999.2.2(3) 五、本人发表苦丁茶文章1、美容益寿佳品——苦丁茶,科学与你,1993(4): 2、农家摇钱树——苦丁茶,中国土特产,1993(3): 3、苦丁茶育苗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5):18 4、摇钱树——苦丁茶,贵州茶叶,1994(2):21-23 5、苦丁茶种植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8):20 6、苦丁茶高产树型塑造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9):18-19 7、苦丁茶树体矮化及高产型树冠塑造技术,广西热作科技,1994(3):29-31 8、苦丁茶苗木繁育技术,贵州茶叶,1994(3):11-13 9、新型保健饮品——苦丁茶,蚕桑茶叶通讯,1994(3):28-30 10、加快英德市苦丁茶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英德通讯,1994.(13):1-6 11、苦丁茶加工工艺技术,农家致富顾问,1994(11):48 12、苦丁茶园建设、种植与管理技术初报,贵州茶叶,1994(4):20-23 13、苦丁茶树栽培技术,广东农民报,1992.11.18(上)20(下) 14、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农民报,1992.12.9(3) 15、农家致富摇钱树苦丁茶,信息时报,1992.12.8(2) 16、大有发展前途的苦丁茶,茶叶新闻,1992.12.15(2) 17、英德县建立苦丁茶繁育基地,广东农民报,1993.2.10(3) 18、再谈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农民报,1993.2.10(3) 19、谈谈绿色黄金——苦丁茶,茶叶新闻,1993.3.30(2) 20、大有发展前途的苦丁茶,广东科技报,1993.5.15(3) 21、英德苦丁茶苗供不应求,广东农村信息报,1993.8.7(2) 22、无性系优良品种苦丁茶苗在英德培育成功,茶叶新闻,1993.8.30(1) 23、绿色黄金——苦丁茶,广东科技报,1993.9.8(4) 24、英德苦丁茶——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佳,清远报,1993.10.14(2) 25、苦丁茶,江西科技报,1993.10.14(2); 26、全国最大苦丁茶基地在英德建成,广东农民报,1993.12.3(1) 27、英德县大力开发绿色黄金苦丁茶,茶叶新闻,1993.11.30(2) 28、苦丁茶加工技术,广东农村信息报,1993.12.25 29、苦丁茶快速鉴别法,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2.26(2) 30、苦丁茶短穗育苗新技术,1994.6.18.25(2) 31、市场前景广阔诱人的苦丁茶,市场经济信息报,1994.7.15(2) 32、发展苦丁茶前景广阔诱人,新海岸信息报,1994.8.18(2) 33、苦丁茶短穗营养杯育苗新技术,广东科技报,1994.8.31(3) 34、苦丁茶树种植技术,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9.3(2)上、10(2)下 35、苦丁茶树矮化栽培技术,广东科技报,1994.9.14(3) 36、苦丁茶树体矮化和树冠培养,广东农村信息报,1994.10.29(2)上、11.5(2)下 37、一株苦丁树收入七万余,南方农村报,1995.5.3(2) 38、木朗村尝到种植苦丁茶甜头,广东科技报,1995.5.13(3) 39、种植苦丁茶,三年脱贫致富,茶叶新闻,1995.5.15(中) 40、苦丁茶高产型树体和树冠的培养,南方农村报,1995.5.24(2) 41、单株苦丁树,产值七万余,茶叶新闻,1995.5.15(中) 42、参味型苦丁茶,广东农村信息报,1995.6.17(2) 43、单株苦丁茶收入七万余,茶叶行情,1995.8.25 44、产量高、品质优、效益佳的参味型苦丁茶,南方农村报,1995.8.23(2) 45、苦丁茶短穗扦插育苗新技术,适用技术市场,1995(3):22 46、苦丁茶短穗育苗技术,农村新技术,1995(5):14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