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颧突 |
释义 | 概述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普遍有颧骨高而前突的特征,而非洲和欧洲的标本则与此不同。如北京直立人的 颧骨高达65毫米,大荔人为52.6毫米,马坝人的颧骨较为前突,柳江人的颧骨也相当大而前突,山顶洞人的颧骨也较垂直且前突。中国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各时期的人类也都保留了这一特征。如半坡人颧骨最高值达54毫米。 区别颧骨突出度,在现代各主要人种中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白种人不突出,黑种人。不显、棕种人稍显、黄种人显著。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黄种人颧骨高而突出的特征,早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出现了,并一直保持至今。 矢状嵴矢状嵴是颅骨顶部正中由前向后延伸的一条骨脊。在蓝田直立人、北京直立人、和县直立人、大荔人、金牛山人、马坝人、山顶洞人、资阳人颅顶上都有明显程度不同的矢状嵴,形态上大体一致,位置也大体相同。欧洲的早期智人中只有圣沙拜尔人头骨上可见微弱的矢状嵴,其它有些标本仅见一些微弱的隆起。总的来说欧洲的标本矢状嵴出现率很低,且比中国的弱。 印加骨印加骨是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小骨,由于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出现率较高,并由南美印第安人曾建立的 印加帝国而得名。印加骨作为有较高出现率的性状存在于中国的古人类中。北京直立人6具头骨中有三例有印加骨;大荔人头骨上有印加骨,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化石上也显示出可能有印加骨的迹象;晚期智人的穿洞人头骨上仍可见到。现代中国人印加骨出现率较低,但常见于同属黄种人的美洲印第安人中。欧洲和非洲的古人类中则少见或不见此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