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永华 |
释义 | 1 台湾明郑时期领导人陈永华——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龙海角美人。据说陈永华曾化名为“陈近南”,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这时三藩叛乱,受耿精忠约,郑经率师伐清。郑经子郑克臧监国,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遂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 简介陈永华父名陈鼎。陈永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人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陈永华建设台湾,以“足民食”为起点。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郑成功以台湾数十万军民为根本,在陈永华一干人等的策划下,郑成功在台湾开始和日本、暹罗、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管道。陈永华死后,葬在今台南县柳营乡,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现存的仅是空冢。此外,民众为感念他的德泽,还设庙祭拜,就是今日府前路上的“永华宫”;“永华路”同样也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 至于其他传说,最著名的应当属“天地会”。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成立这一秘密组织。该会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化名为“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日后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成为让清廷头痛不已的秘密社会势力。 ◎ 生平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1662年5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永历十八年(1664年),金门、厦门丢失,陈永华随郑经回到台湾。第二年,晋升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陈永华亲自考察台湾南北各社,弄清开垦情况,回来后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土地刚开垦时就一年三熟,不仅戍守之兵,而且当地居民都可以丰衣足食。在农闲时候又进行军事操练,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 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但郑经认为:“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淳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教养生息,便能赶上中原地区。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陈永华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规定台湾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于是,台湾人民“自是始奋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施行,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陈永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建造圣庙学院。1666年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陈永华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延聘大陆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中原文化。 清翰林学士李光地听说陈永华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贺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 相关记载◎ 人物志——陈永华陈永华,字复甫,福建福建龙海角美人,生年不详。其父陈鼎,明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明亡后,躬自耕稼。唐王在闽建号,复为同安县教谕。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兵陷同安,陈鼎自缢于明伦堂。时陈永华已补子弟员,闻父丧,入城求父尸,负归殓葬。事毕,到中左所(今厦门)投郑成功,入储贤馆攻读。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原兵部侍郎王忠孝荐陈永华有经济才,郑成功用之为参军。翌年,郑成功议北征南京,诸将或言不可,陈永华独排之,认为“倘徒在闽争野争城而望中兴,此亦甚难”,赞成夺取南京以号召天下。郑成功悦,命其留在思明(今厦门)辅助世子郑经。顺治十八年(1661年),成功欲取台湾作为“进战退守”的根据地,诸将意见亦不一。陈永华认为,夺取台湾虽有困难,但“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请郑成功自裁之。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在台诸将举郑袭(成功之五弟)护理国政;黄昭、萧拱宸等人伪造“成功遗言”,拥郑袭为东都主,分兵准备抗拒郑经。郑经闻报,即在思明继位发丧,授陈永华为谘议参军,调集舟师准备过台。同年十月初七日,郑经率师抵澎湖,欲即扬帆进攻台湾。陈永华劝道:“此事必先以礼,然后加兵,则师出有名。当藩主(郑成功)新丧时,国家无人,诸将请袭护理,亦未为非。今须先通知退避、迎接,看各官如何举动,方可进兵。”郑经采纳其言,结果顺利解决台、厦对立局面。 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攻占金门、厦门二岛,郑经率全师到台湾。翌年八月,授陈永华为勇卫。陈永华从此“职兼将相”,更加剖心不贰,全力辅助郑经。授任新职后,即不辞辛劳,亲历南北各社,“劝诸镇开垦,栽种五谷”,解决军民的粮食问题;因“煎盐苦涩”,便在濑口修建盐埕,“暴晒作盐”,上裕课,下资民食;又教民“插蔗煮糖”,兴贩各国,“岁得数十万金”;“教匠取土烧瓦,往深山伐木斩竹,起盖庐舍,与民休息”;又在府城筑围栅,起衙署,禁淫赌,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各置签首,加强管理。在食、住等事就绪之后,便注重文教,向郑经建议“建圣庙,立学校”。康熙五年(1666年),圣庙落成,旁置明伦堂,陈永华奉命为学院;又令各社设学校,延师教子弟,并拟就选取人才办法,“三年取中式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同时又采纳侍卫洪旭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习武,加强武备。鉴于清朝实行经济封锁,台湾布帛甚缺,陈永华建议郑经派遣一旅进驻厦门,“勿扰沿边百姓,善与内地边将交欢”,以促进两地物资交流,并举荐江胜任其事。于是,台湾物价大平,洋贩益兴。 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驻闽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平西王吴三桂反叛,举兵反清,遣使到台湾,约郑经出兵会师。郑经以陈永华为“留守东宁(即台湾)总制使”,全权处理台湾军国事务。陈永华“戢兵抚民,供给军需,具有成规;尤爱惜士类,为政佐儒雅,东宁赖以安。”当时,台湾“夜不闭门,百姓乐业”。郑经的几个弟弟恃势占夺民田,陈永华屡禁不止,只好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请准由郑经长子郑克监国。郑克是陈永华的女婿,年方十六,但明敏果断,从此诸督不敢专横,台湾百姓“喜有天日”。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率冯锡范、刘国轩等从厦门败回台湾。冯锡范、刘国轩见陈永华手握重权,诸事方正敢为,心实忌之,便用计诱使陈永华辞职退休,而冯锡范乘机揽权。陈永华悔之无及,又见郑经不理政事,日近醇酒妇人,已无大志,遂郁郁不乐,于同年在台湾病卒。 ◎ 台湾外志——陈永华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奸谋。轩教锡范解辞兵权以许之,范喜其善策。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即当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焉,归来即先上启,解辞兵权。经以示锡范,锡范曰:“伏甫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焉是。”经依锡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辞者再,经令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永华方悟为锡范所卖,悔之无及,心大悒怏。 永华退居无事,偶尔倦坐中堂。有顷,左右见永华起,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宾主言语,唯唯应诺,徐而睡去。逮觉,即唤左右将内署搬徙,让居客。左右问其故,永华曰:“瘟使者欲借此屋,吾业许之。”左右曰:“瘟使者欲何为?”华曰:“到此延请诸当事者。”左右曰:“谁?” 华曰:“刑官柯平、户官杨英等,余尚有不可言者。”嗟吁而已。数日,永华死,继而柯平、杨英等亦死,悉如永华言。(清 江日升《台湾外志》刘文泰等点校 齐鲁书社2004年1月版) 陈永华(1628-1680)字复甫,同安人。鼎子。隆武二年举天兴乡试。少好奇谋,以管乐自许。闻福京陷,叹曰:“大明历数三百年,今得二百八十年,后绵之者非我其谁耶?”世人皆窃笑之,目为狂生。鼎死同安,奉母出求尸敬一亭,负归殓葬。郑成功初谋起兵,犹豫未知所适。王忠孝荐永华有经济才,成功招见。永华说曰:“国姓欲伸大义于天下,兵须资粮,而囊无一文,不足集士众。若以百人起,是身投虎口,危可立待。”成功曰:“吾雪耻耳,岂惜身命哉!”曰:“轻生赴之,无益也。事贵有济,且需之以乘机。”因具策所以,成功然之。顷之,有三洋舶泊海口,故郑芝龙所使以贩日本者,船有重载。永华说成功曰:“取洋货易之,可致兵士,成桓文业在此一举。”成功往取货,主舶者不与,乃与永华谋,召之饮,于坐上收之,出而尽籍其货物与人,简兵集众,数日得万余人,遂复海澄附近诸岛。成功大喜,曰:“永华今之卧龙也。”辟为参军。成功夜多不寐,时有所谋,就商永华,相语达旦以为常。 永历十三年,成功议北伐,诸将或言不可,永华曰:“取南直而两岛自安。偷闲岁月,自老其师,非策也。”及行,留辅其子经思明,诏经曰:“吾遗永华以佐汝,汝师事之。”达素攻思明,大破之,永华功居多。 成功自南京归,何斌献取台湾策。成功意未决,永华与杨朝栋力赞其议,曰:“台地肥饶,红夷强而兵少,若我众临之,可得地屯田积粟,足食十万兵。”成功从之,其后卒克台。永华仍留思明辅经。 经私乳母事发,成功欲杀经,使黄昱至。会成功病,昱不敢杀经,经亦疑之。叵闻成功病笃,乃与永华谋羁昱。 十五年,经起兵攻其叔父袭,从至澎湖,请曰:“事必先礼,然后加兵,则师出有名。当先王薨,国无主,诸将请王弟护理军民,亦不为非。今宜先告避位迎接,视各官举动,方可进兵。不则张皇,亦非藩主所宜。”乃命郑斌宣喻世藩不日至。斌抵台,诸将无言,黄昭、萧拱辰不从,假先王遗命复之。周全斌曰:“形已成矣,师出有名。”乃以兵定台。 后经败思明,退铜山,回东宁,命总理政事。患难之际,与洪旭筹画,精白一心,事无大小,皆咨而后行。十九年八月,兼勇卫,历南北路各社,颁屯田制,劝各镇开垦,征租均役,插竹为篱,斩茅为屋,以艺五谷。土田初辟,一岁三熟,戍守之兵,衣食丰足。于农隙讲武,故人皆有智知方,先公后私。 东宁初建,制度简陋,永华筑围栅,建衙署,教匠烧瓦伐木,造庐舍,以奠民居。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坊署签首理庶事。制鄙为三十四里。里有社,社置乡长。十户为牌,牌有首。十牌为保,保有首。十保为甲,甲有长。理户籍,课农桑,禁淫博,诘盗贼,于是地无游民。番土渐拓,田畴日启。其高燥者,教民植蔗制糖之利,贩运外国。以煎盐苦涩,就濑口修丘埕,泼海水为泸,暴晒为盐,裕课资民食。当是时,闽粤逐利之氓辐凑而至,岁率数万人。 十二月,请建先师庙,立学校,二十年正月庙成。社设学校,以叶亨为国子助教,延中土之儒教子弟读书,开试儒童。三月,兼督学御史。台人自是始知学。八月,吕宋使至,求起院设教,请绝之,申互市约。 永华既教民造士,岁又大稔( rěn),犹恐不足国用,请以一旅屯思明,外交清将,商贾往来,以博贸易之利,因荐江胜任其事。布泉流通,东宁物价大平。 二十八年春,经奉正朔西行,升东宁总制使,与五军施福、銮仪艾祯祥辅元子克臧留守,臧永华婿也,事无大小,皆听之。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又荐倪俊明、李其蔚为参军。漳、泉、惠、潮复,荐许赞、王仕云分任督学副使,劝学取士,漳泉武生考授将才随军,仕云有江南宿学、岭表名臣之褒。 永华渊冲静穆,语讷讷如不出口,而指画大局,慷慨纵横,悉中肯要。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不为群议所动。与人交,务尽诚。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疏饭,淡如也。成功立法严,永华以宽持之。然为政综覈(hé)名实,执法严明。就任以后,险阻集,物土方,比户殷阜,门不夜扃(jiōng),足食足兵,东宁以是大治。已见经诸弟横恣,遏止重情面,请以克臧监国。 及经归后,冯锡范、刘国轩浸忌永华。三十四年,请解兵柄,不许,已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永华见经无西志,诸将皆宴安相处,抑郁不自得,因筑龙湖岩居,与郑德潇种碧莲自娱。尝抚苍桧,临龙潭,眺远峰,而叹曰:“吾开此绝境,可称幽僻矣。嗟乎,吾乃以此终老耶!”一日斋沐,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已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越数日逝。经临其丧,谥文正,赠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台人闻之,莫不痛哭,驰吊于家。清翰林学士李光地特疏入贺,以台未及猝图者,繇永华经理有方,今天心厌乱,使之殒命,从此亡可立待,其见重于敌如此。初,经知永华贫,以海舶遗之,商贾僦此贸易,岁可得数千金。不受,而自募民辟田,岁收谷数千石。比获,遍遗亲旧之穷困者,计其所存,仅供岁食而已。妻洪氏,小字端舍,赋质幽闲,善属文。晨兴,盥沐毕,夫妇衣冠敛衽揖而后语。一家之内,熙皞如也。合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清人得台后,归葬同安。子梦纬、梦球居台蕃衍,至今为邑望族。 连横曰:汉相诸葛武侯,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乱,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汉祚,奕世称之。永华器识功业与武侯等,而不能辅英主以光复明室,彷徨于绝海之上,天也!然而开物成务,体仁长人,至今犹受其赐,泽深哉!(连横《台湾通史》、钱海岳《南明史》) ◎ 相关资料◎ 儒家文教与陈永华【1】明郑儒家在台湾的空间实践 台湾依儒学而建构儒家文教形式的空间,是陈永华始创的。明永历十五年(1661),延平郡王郑成功驱荷开台,以陈永华为咨议参军,于是陈永华乃为初辟的台湾展开城乡聚落的空间规划。他首先区分东宁(今台南市)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同时又制定郊野为三十四里,每里都设有社,社立小学。 除了东宁府城中以圣庙学校为神圣中心之外,依陈永华所置村里的构画,则有社。社者即社祭与社学,以教村里聚落中庶民之子的小学也。因此,在第二圈的空间中,遂亦建构了散布各地的村级聚落的神圣中心,而亦是以儒家教化为其性质。而在这两圈的教化空间之基层,就是生产富庶谷类和甘蔗的南台湾肥沃大地,即第三圈空间,因此以三层空间圈而托庇了明郑黎民百姓的身心一如之安宁。 陈永华为明郑台湾的空间规画,其理念乃源自儒家传统,合于《系辞传》所标举的生生大化的天地空间之大义。 【2】清朝儒家在台湾的实践 延平王父子和陈永华在台湾振兴的儒学,属于浙东学派,其时甚短。台湾入清版图之后,台湾儒学以及因之而推展的儒教,基本精神和格局,变成闽学或朱子儒学…… 综合上面本章论述,大体上可以勾画出一个清代台湾的儒家空间实践示意图:最内圈表示文教的神圣中心,包括庙学、书院、文昌祠、关帝庙、妈祖庙等,是台湾黎民之心灵得到德教空间;第二圈表示聚落,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避风雨躲灾害的安居空间,由于儒家主张仁慈应及于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应从阳明透达于阴幽,所以聚落空间包含了善养所和义冢;第三圈表示圳水灌溉的农耕大地,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获得滋养而不饥馑的生生丰厚空间。 ◎ 陈永华与台湾教育陈永华,字复甫,明代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龙海市角美镇)人。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厦门举兵抗清复明,延揽天下之士。陈永华“弃儒生业,究天下之事”,投奔郑成功。经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为郑成功所赏识,授予参军之职,参与重大战略决策。郑成功复台逝世后,陈永华更是全心全意辅佐郑经,总理政务。陈永华为郑氏政权巩固统治、开发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第一次提出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制度,为台湾文教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但郑经认为:“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纯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教养生息,便能赶上中原地区。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陈永华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规定台湾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于是,台湾人民“自是始奋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施行,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陈永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建造圣庙学院。1666年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陈永华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延聘大陆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中原文化。 在陈永华等人的努力下,“台湾文学始日进”,“后秀子弟亦乐弦诵”,就连本来比较闭塞落后的高山族地区也有“……能句读……能通漳、泉语者”。陈永华是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科举制度的第一人,其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 大事记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生 永历十年(西元1656年)郑成功谋复明室,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於成功,授以参军。 永历十二年(西元1658年)郑成功命永华辅佐郑经,亲率大军北伐,入长江,直趋南京。 永历十五年(西元1661年)成功克复台湾,驱逐荷人出境,永华随之入台。 永历十六年(西元1662年)成功急逝,经袭其位,授以谘议参军,草拟一切规章、制度,百政俱举,被誉为当时之孔明。 永历十七年(西元1663年)清靖南王耿继茂陷金厦,永华佐经回台湾。 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年)兼授勇卫,加监军御史,亲历南北二路,教军屯田,煮糖晒盐,教匠烧砖,划定行政区域。 永历二十年(西元1666年)兴建台湾首座孔庙,以永华为学院,教之养之。 永历二十八年(西元1674年)清三藩事发,清廷无暇东进,郑经会师伐清,克臧监国,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 永历三十四年(西元1680年)郑经军事失利,从大陆撤退,永华阴自惭护驾西征无效,忧之而终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与夫人合葬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后。 ◎ 修改者备注栏目中陈永华资料中部分故事未经证实,只能从部分野史中寻找部分,希望读者注意,同时希望拥有史料记载的朋友添加史料名称与说明和连接。 ——珊上 2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斗英雄陈永华烈士(1954—1979.2.18):壮族,共产党员,广西田阳县坡洪公社坡丹大队人,1975年至1978年在广州部队服役,当过副班长、班长,先后七次受到连、营嘉奖,并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78年4月复员回到家乡。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任田阳县民兵担架二营一连排长。2月16日晚,陈永华带领30名民兵跟随穿插部队某部通信连送弹药。18日晚,他们遭敌伏击,他带领民兵隐蔽到路边的牛栏里,当时,受到敌人三面火力夹击,为了消灭敌人,迅速通过村庄,他拿着一支步枪,拖一箱子弹,敏捷地爬出牛栏参加战斗。战斗进行两个多小时以后,陈永华身边的七个部队同志先后牺牲。在牛栏内30多个民兵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以猛烈的火力吸引敌人,在离敌火力点约30米的路坎下,连投三枚手榴弹,消灭了敌人。这时距牛栏右侧20多米的坟堆处,敌人机枪、冲锋枪继续封锁道路,他立即掉转枪口向敌开火。这时,陈永华的右肩几处中弹,鲜血直流,他忍着伤痛,用右腋窝夹住枪托,爬到离敌坟堆15米处,使尽全身的力气,用左手投出两枚于榴弹,消灭了坟堆之敌,当他继续向左后侧一个敌人火力点爬去的时候,左胸又多处中弹,英勇牺牲,时年25岁。他牺牲后,左手还紧紧地拖着一箱子弹。战后,中央军委授予他“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3 安徽铜陵有色凤凰汽运公司党副经理陈永华 1957年10月生,安徽铜陵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安徽铜陵有色凤凰汽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在多年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最直观、最具体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能力。近年来,该公司党政一班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使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荣获铜陵市先进运输单位,学邯钢、创“三优”金牌单位等称号。他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文件精神以及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与党中央保待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他积极汲取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各方面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注重发挥信息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搜集和利用信息,在信息研究和信息运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论文《浅论新形势下对企业信息工作的认识》被收入《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思想文库》,作为该公司干部进行经济管理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4 辽源矿务局副总工程师陈永华 男,1941年4月出生,辽宁辽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任辽源矿务局副总工程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主要贡献:从事矿井技术工作30多年。曾获辽源市先进个人、矿务局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发表论文9篇,其中多篇获奖。80年代梅河矿放顶煤综采成功,居国内领先水平,撰写《含水砂层下采煤方法的改革及提高开采上限问题的探讨》,获中国煤炭学会年会二等奖。论文《梅河四井试用HDY一1型滑移顶梁支架采煤》等获局科协一等奖、市科协二等奖。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9项科研成果,均获奖励。主持完成“梅河三井综采放顶煤覆岩破坏及顶煤移动规律研究”、“西安矿副井井筒变形分析、维护措施研究”等3项成果均获原煤炭部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西安矿冲击地压监测与卸压方法研究”,获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5 中国网库永川站人事部经理陈永华 男,1985年10月10日生,重庆永川人。软件实施工程师,助理物流师,中国网库永川站人事行政经理。历任用友软件实施工程师、重庆惠工集团实施顾问、中国网库永川站人事行政经理、大学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经济管理策略,对很多企业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ERP与企业实施体系。主要作品有:一、企业管理的精髓;二、资源计划对企业的重要性;三、ERP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四、企业人事行政大全。并因此而得出三点结论:1、ERP是企业发展和实施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2、企业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行政之间有着因果互惠的关系;3、企业实施ERP方案需有专人或者领导重视,方能成功。主要著术有三:1、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理论,编入《企业管理的得失》一书,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2、人事行政管理的优化论,2010年在重庆科技日报上发表;3、企业转型要典,编入《企业资源管理》一书,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6 山东省德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永华,男,汉族,1953年11月生,山东夏津人,1974年1月入党,1979年7月参加 工作,省委党校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德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市长助理。 1973年1月—1976年10月夏津县双庙公社民办教师、中鸭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10月—1979年7月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学生、学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1979年7月— 先后任山东工学院二系教师;夏津县委办公室干事、朱庙公社党委秘书、副书记;新盛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共青团夏津县委书记;田庄乡党委书记;夏津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平原县委书记兼县委党校校长;禹城市委书记兼市委党校校长;德州市副市级干部、市政府市长助理、禹城市委书记兼市委党校校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德州市政府市长助理(其间,1994年9月—1996年12月在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 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城镇校改先进个人”称号。 省八次党代会代表。 7 贵州省平塘县政协副主席陈永华,男,汉族,大普学历,现任平塘县政协副主席、平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协助主 席分管教卫文体委员会、塘边镇、牙舟镇、卡罗乡、谷硐乡政协联络组工作;联系教育局、卫生局、文体广播电视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县民族中学、职业高中、药监局、县医院、文联、残联、县二中等部门工作。 8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陈永华,原籍安徽省广德县邱村镇人,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曾任安徽财经大学教师、深圳大洋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北融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渤海证券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现任安徽润华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 年底,他积极响应广德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号召,毅然放弃了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广德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营造竹林面积累计已达 2 万余亩,投资金额达 4500 多万元。通过参与林业建设,不仅企业取得了良好效益,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并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 1000 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安置就业人员 500 余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德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 41% ,是“全国竹子 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 过去,这儿的大部分林农沿袭千百年留传下来的 “ 只砍竹、不养竹、不管山 ” 的原始生产经营方式,竹山经营效益十分低下,亩均收入不到 200 元,有些山场多年基本没什么收入。 为了转变当地林农竹林经营的传统观念,带动周边村民早日致富, 2004 年,他 先后承包了本县桃州镇龙井林场和赵村乡凌岩林场,并聘请了大批周边民工。 2005 年又承包了本县下寺乡林场和下寺村林场,以及下寺村大冲和生地岗两个村民组二千多亩山场。近五年来共承包山场面积 20000 余亩,其中成竹竹林面积 10050 亩,新栽竹林面积 10200 亩。 在山场经营过程中,他拿出在证券市场工作的聪明和拼命劲,一边请教林业专家,一边搜罗了大量的竹子种植、管理方面的书籍进行研究,一边还要指导、检查和参加林业生产, 常常是早出晚归,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从不间断 。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他的竹林培育管理技术不比一般的林业技术人员差。 为了经营、管理好山场,他将山场按地域划分,分别成立了五个分场,每个分场派一名副总经理任分场场长,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好学上进的青年为林业技术员。为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多次聘请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公司授课,同时还组织他们到邻近市县参观学习,并把他们派往林业院校深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在竹林经营过程中,他改变了原来分散的、粗放的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为集约的、生态和环保的经营模式。在成林山场,主要以经营用材林和笋材两用林为主的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林增效为目的,采取了砍灌、锄杂、垦复、客土埋青、滴灌等措施。 在建立高标准毛竹示范片基础上,根据不同竹龄采取不同的管护技术,对所有毛竹实行 “ 号竹 ”管理。在新造林山场,采取立体栽培方式,即以毛竹为主,中期套栽油桃,短期栽种西瓜、冬瓜等农作物,以改变新竹园的土壤结构,变新荒为沃土。 通过几年的努力,山场开始大变样。原来满目的灌木丛变成了成片的毛竹林,并现出旺盛的生机;原来成竹林里刺灌、杂灌丛生,现在清清爽爽,板结贫瘠的林区变的松软肥沃;毛竹径级逐年增大,毛竹的产量大大地提高,每亩产值已超过 1000 元 / 年,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效应也十分明显。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开发,有力带动了承包山场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山场附近的两乡一镇近三千余户林农脱贫致富。在租赁山场和培养丰产毛竹林的同时,农户不仅得到山场租金,而且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目前已有 500 多人由农民、山民吸收为公司职工,还有大批农户来林场短期务工。近年来,来场务工人员达八万人次,平均每户年净收入增加千元以上。大批的林农在山场务工时学到了很多科学培植丰产毛竹林的技术。 公司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看到了竹林培育的前景,对竹业发展充满了希望,造林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当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造林热潮。当地村民张和武兄弟去年新购一台挖土机来场开挖荒山,年收入达四十五万元;大冲村民组一位村民,转包其荒山八十亩,转包费就付了 6.4 万元;一些中老年人,外出打工无门,来场务工既就近解决了剩余劳力,又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几年来,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他投入巨资, 架设了近 1 万米电线, 修筑山区公路达 80 余公里,并为许多原来不通车不通路的林区修通了道路,不仅降低了山场经营成本,为林农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改善了山区农户生产、生活的条件,为他们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在山场内部有许多冲田,大多由于道路不通或没有水利设施,长期荒芜,陈永华不仅为他们无偿修路,还为农户兴修了十几个小型水库,免费为他们提供灌溉,现在那些冲田已变 为农户的良田,重新种上了庄稼。几年来,他为当地农民和在为当地农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 150 个 , 季节性用工最多时每天达到上千人 , 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山场租赁费和劳务收入 1000 万元。 毛竹林由于其生长的特殊性,每年都有新竹生长,每年都要间伐,每年都有收益,真可谓一旦丰林,受益永远。而陈永华租赁的山场,一般租期只在四十年左右,租赁期满后,他将要把大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良好的大片丰产毛竹林无偿地交还给当地农户,对当地林农来说,可谓功德无量。 近年来,由于林业山场的开发,陈永华已成为远近有名的人物,而他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几年来,他 坚持 捐钱捐物资助一些困难的学生,时刻关心着村里的孤苦老人,常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谈谈心。 他“成就事业,回报家乡”的事迹被报道以来,引起各地媒体普遍关注,省、市、县和国家林业局的领导多次来公司参观,并给于高度评价,也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9 香港作曲家、音乐家◎ 简介陈永华1954年生于香港,高中时参加天主教教堂合唱团,197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罗富国教育学院学习英文、中文与音乐。1974年到柏立基教育学院进修。1975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1979年毕业获文学士衔,并考获伦敦圣三一音乐院作曲院士文凭。1980年至1985年连续五年获英联邦奖学金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获音乐硕士及博士衔;并获德国学术交流部奖学金参加1986年达木斯达现代音乐夏令班。1986年至2006年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为音乐(讲座)教授,并出任该系系主任超过十年。2007年陈永华教授任职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现任其人文及法律学院副总监及 创意及表演艺术中心总监。 陈永华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除了管弦乐、室乐及合唱曲创作,当中亦有诗歌、儿歌、话剧及电影音乐;陈的八首交响曲,其中七首由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由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民乐团及俄罗斯的两队交响乐团灌录唱片。 陈氏获奖无数,当中包括1981年美国“国际双簧协会作曲比赛首奖”、1988年日本“入野义朗纪念奖”、香港艺术家联盟颁赠“1991作曲家年奖”、1992年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1997 本地正统音乐最广泛演出奖”及“2004及2007最佳正统音乐作品金帆音乐奖”。 陈氏为香港管弦乐团首位驻团作曲家,曾指挥该团首演他的第五交响曲《三国志》、第六交响曲《九州同》及其它管弦乐。他亦曾指挥香港民乐团于2004年首演其第七交响曲《长城》,及于2007年首演他为管风琴, 合唱及香港民乐团创作的第八交响曲《苍茫大地》。演出陈作品的乐团有美国克诺斯四重奏、瑞典鼓猛打敲击乐团、伦敦火焰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大陆、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韩国、波兰、罗马尼亚、新加坡、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台湾、英国及美国等地的乐团。 陈教授教学热诚充盈,1986- 2006年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1992年出任其音乐系系主任及2001年为香港首位华人音乐系(讲座)教授。2007年,出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及其创意及表演艺术中心总监。2009年担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人文及法律学院副总监。 陈氏于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现任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演艺术顾问、香港民乐团理事、香港儿童合唱团名誉音乐总监、香港舞蹈团艺术顾问、香港圣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香港管弦乐团荣誉顾问、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荣誉顾问等等。曾担任公职包括区域市政局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香港管弦乐团理事、赛马会音乐基金主席、香港作曲家联会理事、新加坡华声乐团艺术咨询团成员等。 ◎ 近期作品2008年3月在瑞士温特图尔及伯恩的“Klang-Klee音乐节”中首演的作品《东方花园》。陈氏被列入“葛洛夫音乐百科全书”线上版。其他委约创作包括2006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世界音乐节”首演的弦乐曲《敦煌飞仙》及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夏日音乐节”首演的《七重奏》。同年,他的其它作品在意大利特利斯特音乐节、波兰唐斯曼(Loda)“亚历山大唐斯曼音乐节”、西班牙马德里的LIM 2Mil及毕尔巴古根海姆博物馆的BBK艺术节演出。此外,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演出了他的第七交响曲《长城》及《升平乐》,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则演出了《晨曦》等等。 ◎ 主要作品◎ 交响曲第一交响乐 (1979年)22' 双琵琶第二交响乐 (1981年)18' 双乐队第三交响乐 (1985年) 35' 第四交响曲:《赞主颂》(委约作品) 第五交响曲:《三国志》(双乐队)(1995年) 29' 第六交响曲:《九州同颂》(1996年)25' 第七交响曲:《长城》(2005年)25' 第八交响曲:《苍茫大地》(2006年) ◎ 其他作品《秋》(1980年)7' 《清商变》(1982年) 10' 《庆典》(1984年)8' 《时计》(1987年)10' 《展示》序曲(1987年) 《延续》(1989年)12' 《飞渡》(1988年)10' 《节日序曲》(1989年) 11' 《晨曦》(1990年) 15' 《谢恩赞美颂》(1992年) 《升平乐》 (1993年) 16' 《升》(1994年) 《冲击》(1995年) 7' 《主是我牧者》(2002年) 4'24" 《无言的爱》(2003年) 6'43" 《夏日》(2000年) 6' 《远山》(2000年) 10' 《朗月耀九州》(2002年) 6'53" 《八骏》(2007年) 10 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市政集团项目经理◎ 个人简介陈永华,男,42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项目经理,任“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市政集团一处项目经理。陈永华先后3次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3年,由于项目管理成功实践,入选“全国优秀市政工程项目经理”;同年获“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陈永华项目部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人物事迹◎ 理性化经营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建筑业的利润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许多工程都是低价甚至是负价中标。在项目经理们感到赚钱越来越难时,陈永华的项目部却连年盈利。陈永华的“秘诀”就是:理性化经营,靠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出效益。首先从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上入手。2001年,在紫竹桥1#匝道工程中,他提出了:“成本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意在强化成本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上倡导“干前算、干中控制、处处精打细算”的理念。作为项目经理,陈永华手中掌管着上千万元的资金,赶上规模大的工程能达上亿。但不管是大活儿、肥活儿,还是小活儿、瘦活儿,他在花钱上始终坚持精打计算,从不大手大脚。2006年初,陈永华项目部承担了奥运会场馆市政配套工程----成府路3号标。他认为奥运工程要抓安全、抓质量、抓进度、抓环保,也要抓节约管理,身体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实现“阳光”工程的承诺。比如,统筹安排公用车的使用,1辆5人座的车基本上每次都是满载,用车人提前1天到办公室登记预定,办公室把各部门申请用车情况进行统计,按道路远近,事情的轻重急缓,安排行车线路,确保以最快速度最短路径,使每个用车人都能在预定时间内把事情办好。由于在市区施工,项目部取消了班车,陈永华要求职工安排好日常工作,避免延时加班,这样,职工们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下,基本上都能到点下班,既节约了发班车多投入的租车费、人工费、油费,还节约了用电、用水的费用。 陈永华特别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如,2001年施工的紫竹桥工程,处于西三环路紫竹桥和西外大街西延道路的交汇处,全长591米,是北京市单片最宽、重量最大钢梁桥之一。业主要求施工不断交通。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12支临时支架将有6处位于西三环路上,4处位于西外大街上,施工必须断交通。陈永华发动技术人员群策群力,准备了几套方案报审,最后采用了跨径16m的“六四”军用梁临时支架,既完成了钢梁的支搭又保证了交通的畅通和工程进度。陈永华通过抓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曾有一项-9.82%中标工程,陈永华却实现100万元以上的利润,令业内人士称奇。 ◎ 人性化管理既严格又人性化是陈永华项目管理的特点。一方面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节约开支,夏天,他带头不开空调;他的车油耗超出核定公务用车的部分,自费负担。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他所推行的各项管理制度,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取得了明显收效。另一方面,关心职工生活,体现人性化管理。陈永华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他大胆任用新参加工作的学生,鼓励他们学习施工技术,放手让他们实践;在一个岗位干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轮换,培养青年人“一专多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才干。陈永华还结合每个工程的不同特点、施工的不同阶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课题研讨。在不断的学习中,陈永华自身的理论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他所撰写的《浅谈紫竹桥1#标项目现场管理》被收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专业《论文集》。市政行业的用工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工的数量远远超过自有职工。陈永华项目部本着“经济上公平对待,生活上给予关心,人格上平等尊重”的原则,真心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都把民工纳入进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他们项目部干过活儿的外施队长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心情舒畅。人心换人心,他们项目部的外施队伍战斗力特别强。陈永华将人性化的管理延伸到项目以外,赢得了社会的理解。陈永华项目部在市区的工程,每天都有专人不间断在施工的区域内洒水、降尘,对施工现场、路口进行清扫,擦洗围挡,疏导交通。施工中,每月定期进行两次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后制定整改措施。经常走访了周边的单位,征求意见改进工作。由于他的工作细致到位,他所管理的项目既不扰民也没有民扰发生。 ◎ 精细化施工陈永华“创精品工程”意识强,重视质量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在2000年西四环4#标阜石路立交施工中,将控制质量的关键工序划分为21个分项,责任到人,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质量通病,该工程先后荣获北京市长城杯工程和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2003年,在万寿路南延3#标施工中,陈永华贯彻业主“创精品”要求,质量管理一丝不苟,砌筑的道牙子被监理树为全线样板,被北京市质控四分站评价为“好中求优、优中求精”的工程。精细化的施工赢得了业主的信赖,和他打过交道的业主都信任他,愿意把活交给他们干。陈永华项目部许多许多工程都是这样取得的。 成府路3号标地处公园中心区,由于与各大奥运场馆同步进行,受到施工场地严重不足的制约。尤其是在与“鸟巢”临近施工的地方,只有40米的距离。在“鸟巢”实行钢结构施工阶段,800吨的吊车就来回穿行在距离成府路3标段施工槽不足12米的地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塌方随时会出现。既要保证自身工程保质保量地进行,又要为兄弟集团承担的场馆建设创造条件,从哪儿节省施工场地成了大难题。经过反复论证,陈永华他们采用了“深基坑开槽支护”法,实现了双方同时安全有序地施工。有关专家说,这种情况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是首次出现。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早期开裂的问题很容易出现。为了实现“奥运”质量,项目部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材料,对混凝土浇筑严格分层,加细振捣,高标养护等办法确保了施工质量。成府路3标段开工仅一年多获得了北京市文明样板施工工地、北京市“安康杯”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陈永华项目部在全国总工会开展的劳动竞赛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