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庆云烈士陵园 |
释义 | 庆云烈士陵园
庆云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土地。为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英勇不屈的庆云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总人口仅10万余人的庆云县,就有革命烈士1064名,烈属1005户,共和国的旗帜上面有着庆云热血儿女血染的风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早在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后,庆云县政府就决定为革命烈士立碑纪念,并成立了由武心泉先生为首的“庆云县革命烈士祠”筹建委员会,具体负责烈士祠的建设工作。全县人民闻讯后踊跃捐款,很快就筹集资金140万元,在县城西关利用古西山庙址,动工修建烈士祠。整个陵园占地亩,主要包括祠堂、烈士公墓、烈士殉国纪念碑三部分。纪念碑高米,砖石结构,正面碑文为“庆云县殉国烈士纪念碑”,后有碑文为武心泉先生题写,并刻有全县捐款人姓名。碑顶是雕塑,。。。由正堂和东西厢房组成的17间祠堂内,供奉着全县1416位烈士的灵牌,并有33位烈士安葬于烈士公墓。这是我县第一座烈士陵园,也是全市唯一一座建设于建国前的烈士陵园。 负责修祠的武心泉先生不畏劳苦,认真负责,亲自撰写、誊抄烈士传略,常常彻夜不眠,一次因劳累过度造成昏迷,经抢救,半宿方醒。他对建祠的帐目管理也很严格,经手的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现在由武心泉先生记载的建祠账目还在,已成为珍贵的革命资料。 1965年3月,庆云县划归山东,在现址建设新城。1972年经上级批准,在县城西南建设烈士陵园。陵园占地2580平方米,主体建筑烈士纪念堂为清代特色的仿古建筑,砖木结构,将原供奉于老县城祠堂内的1065位庆云籍烈士灵牌安放于内,这是我县第二座烈士陵园。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烈士陵园已不能适应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遂于2003年9月确定选址建设新的烈士陵园。新陵园于2004年动工兴建,2005年8月15日正式落成,这是我县第三座烈士陵园。新陵园占地1153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大门“庆云纪念馆”五个大字为刘存智将军所题写。园内有汉白玉纪念碑一座,高12米,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县委、县政府的碑志铭。园内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采用现代风格,庄严肃穆。新陵园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被德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教育基地”,被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市“国防教育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