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宜贵 |
释义 | 陈宜贵,安徽省霍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一大队总支书记、二分校三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三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1旅政委、华北野战军4纵11旅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政治部主任(兼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政委。 中文名:陈宜贵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霍邱县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97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参加抗日战争参加解放战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代表作品:《年轻的军政委》 《解放宁夏》《冀中熔炉》 人物简介陈宜贵(1914—1997),又名冯少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73师219团班长、红30军88师264团连指导员、团部书记、师政治部秘书长,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冀中军区3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3军分区副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4纵11旅政委、第十九兵团64军191师政委。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等战斗。宁夏战役时,陈宜贵率第191师两个团,穿插荒无人烟的沙漠,在特大暴风雨的袭击下,强行军170里,占领了鸣沙洲,斩断了中宁通往金积、灵武的公路。 建国后,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作战、保卫开城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历任65军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时期遭受迫害,1979年平反。1997年6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生平介绍红军时期陈宜贵是安徽省霍邱人,1914年出生,1930年春,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建立了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烈火,很快在全乡熊熊燃烧起来。陈家分到十几亩田,全家高兴极了,世世代代总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陈宜贵踊跃参加了少先队,并勇敢地投入到打土豪、斗地主和分田地的运动中去。从此,他的人生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清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懂得了只有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同年8月,陈宜贵参加了红军,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一军,在六连当通讯员。从此,陈宜贵走上了与反动派进行生死搏斗的革命道路。 1930年底,陈宜贵随部队从罗田出发,远程奔袭皖西根据地中心金家寨的敌人,然后直逼六安城下,参加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红一军在皖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这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共歼敌军4个团又4个营,击溃敌军4个团另一个营,并消灭了不少反动民团和零星小股敌军,毙俘敌5000多人,缴枪近3000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战斗胜利结束后,团里表扬了陈宜贵等一批作战有功的人员。这也是陈宜贵参加红军后首次参加大的战斗。战斗的胜利,给他以极大的鼓舞。此后陈宜贵历任红军班长、连指导员、团参谋、团部书记、师政治部秘书长、军政治部保卫局长、军政治部保卫部长、西路军干部游击大队政委等职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刘存厚、刘湘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后,决定西渡嘉陵江,与川西的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为了把嘉陵江撕开一道口子,给红军西进开辟通路,上级把突破嘉陵江的任务交给了265团。当时陈宜贵任团参谋。265团是全军赫赫有名的夜老虎团。这个团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练出了一手夜战近战的过硬本领。部队夜里行军路过村庄,连狗都不惊动。夜老虎团不仅夜行军有一手,登悬崖、搭人梯、夜袭敌人的本领也很高强。1934年,在嘉陵江上游九龙山战斗中,“夜老虎”一夜就摸下敌人8个山头阵地,使胡宗南的部队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265团接受任务后,研究了作战方案。在一个没有月色、大雾笼罩着江面的夜晚,陈宜贵等组成一支夜袭队带着短枪、大刀、绳索在蒙蒙的大雾的掩护下,悄悄地潜过江,摸到敌人的鼻子底下,然后分成几个组,分头向各个碉堡摸去,经过机智勇敢的战斗,敌碉堡全被拿下,对岸的团部得到偷袭成功的信号,立即组织抢渡,占领敌军阵地,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突击队都上了岸。敌人吹嘘的固若金汤的江防,被撕开一道大口子。红军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嘉陵江……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此后陈宜贵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参加了创立川西根据地以及川西战役。1936年7月,陈宜贵跟随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为执行中央的“宁夏战役计划”,陈宜贵随西路军渡过黄河,参加了悲壮的河西战役。这时陈宜贵已调到红九军政治部保卫局任局长。 西路军孤军深入、无后方的情况下作战,经过古浪、高台、临泽、倪家郢子和梨园口等多次重大战斗,虽然也歼灭了敌军2.5万多人,但本身也损失得只剩下不到2000人了。 1937年3月,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指示,把所剩残部编为3个支队就地游击。总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和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则把陈宜贵和总部机关100多名干部召集在冰凌河畔,宣布组成游击大队,任命马良俊为大队长,陈宜贵为政治委员,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向东行动,相机打过黄河到延安,把这里的情况向党中央报告。 祁连山被敌人层层封锁,凭这百十人的小部队,要突击出去十分困难,在狭长的河西走廊,游击大队连连遭受马步芳骑兵和反动民团的截击,尽管他们拼死血战,但毕竟寡不敌众,游击大队仅仅18天就被敌人打散,当陈宜贵从敌人的缝隙中钻出祁连山时,身边只剩下三中队长。后来在张掖一带遇见了失散的九军政治部管理科长、总部报务员和一个通讯员,于是5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战斗集体,他们仍然抱着执著的信念,继续朝着东方行进。 到1938年春天,陈宜贵经过一年多艰难曲折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安,在七贤庄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林柏渠同志接见了他。他用手背抹去了两眶激动的泪水,向林伯渠等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同志倾诉了西路军披坚执锐、喋血奋战那极为英勇壮烈的作战情况。没几天,他就被送到了企盼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宜贵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一大队总支书记、二分校三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三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务。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发展,冀中部队迫切需要提高干部的军政素质,迫切需要抗大为部队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干部,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1940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组成抗大二分校第三团,陈宜贵任政治处主任。工作中,陈宜贵同志经常亲临教学一线,了解和掌握学员的思想状况、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1942年5月开始,日寇对冀中进行“五一”大扫荡,抗大三团被迫分散活动,并积极的投入以反扫荡的斗争中去。在抗日战争艰难的岁月里,抗大三团经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工作,使冀中平原变成了培养干部的主要阵地,变成了一座革命的熔炉,先后为冀中军区的部队培训了5000余名基层军政干部,对冀中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7月,陈宜贵调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副政委。此间,他和三分区全体官兵一道,为配合雁北部队的攻势作战,在定县和曲阳之间与日伪军展开了激战。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打破了日寇由山阴至广灵和桑干河岸的封锁线,使平绥路以南成为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为进一步开辟平绥路北和绥东地区建立了前沿阵地。1945年任冀晋军区野战旅副政委,参与领导了创建冀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陈宜贵任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1947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1旅政委,4月参加正(定)太(原)战役,协同兄弟部队经过1个月激战,切断了太原与石家庄之敌的联系,孤立了石家庄之敌;10月配合兄弟部队将敌第3军主力包围于清风店地区全歼;11月份参加了解放石家庄战役。1948年3月至7月,随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参加了察南、绥东、冀热察、保(定)北等重大战役。同年任华北野战军4纵11旅政委。8月,为配合东北解放军作战,他奉命率部日夜兼程,由北平直插冀东,首先突袭包围唐山以北敌重要据点榛子镇,以攻坚战术全歼守敌,俘获千余人,打开了前进道路。接着奔袭昌黎县城,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俘敌交警纵队中将司令、少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等大批官兵,切断了北(平)宁(河)路唐山到山海关段,阻止了华北敌军向东北增援,断绝了东北敌军退路,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8年11月,陈宜贵率部作为尖刀师,参加平津战役,奉命由保北火速北进,直插平绥铁路,切断张家口到北平段,攻战敌要点下花园,截住傅作义主力35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其包围在新保安全歼,保证了平津战役的胜利。1949年初,陈宜贵任军委直属第19兵团64军191师政委,4月参加解放太原战役;5月随19兵团西进,解放大西北;9月率191师作为尖刀师向宁夏进军,由陕西乾县出发追击敌马鸿逵军800多里,于宁夏固原县以东的哈啦山、黄帽山一线截住了马部第11军,与敌血战一昼夜,占领了固原县城,钳住马军主力,保障兰州战役一侧安全。战役结束后,191师奉命于9月中旬直插马军腹地银川,夺占鸣沙洲,切断中(宁)金(积)县公路,打乱敌军部署,经过一个多星期浴血奋战,把马军最后三道坚固防线一一攻破,歼敌7千多人,敌被迫投降,解放了宁夏。 建国初期,陈宜贵任65军政治部主任(兼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在宁夏工作期间,他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为宁夏剿匪建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奉命于1950年11月入朝参战。在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入朝作战中,他与部队驰骋千里,一举突破津江,直插议政府;涟川阻击战,痛击美军骑兵一师;参加保卫开城,浴血奋战,风餐露宿,筑成地上地下的钢铁长城;守护板门店谈判中立区,被誉为“英雄的开城保卫者”。在入朝作战的日日夜夜中,他率部自觉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遵纪爱兵,秋毫无犯,赢得朝鲜人民的无比信任、爱戴和拥护,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和保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宁做出了贡献,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10月后,他历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政委等职务。特别是在长期担任北京区后勤部政委期间,十分重视后勤部队政治工作的研究和总结,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贯提倡反腐倡廉,善于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积累了丰富的后勤部队政治工作经验,为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生活“文革”期间,在林彪、江青反革命极左思想和打倒一切的反动路线影响下,陈宜贵被强加于许多不实之词和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迫害。1975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恢复了陈宜贵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职务。1979年2月,北京军区党委做出了《关于为陈宜贵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至此陈宜贵的冤案才得以彻底平反。 陈宜贵同志重新工作后,以更大的政治热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军委的方针和决策,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部队和机关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81年7月陈宜贵离休后,他虽体弱多病,但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他不遗余力,发挥余热,积极参加红四方面军、红西路军,及抗大三团等军史的编写工作。并撰写了《年轻的军政委》、《解放宁夏》、《冀中熔炉》等数十万字的革命斗争回忆录,以激励后人。他十分热衷于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到机关、学校、武警部队作报告,讲述革命传统。他在晚年还一直关心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疾苦,经常和家乡人民政府取得联系,为家乡人民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反映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应有的崇高情怀。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他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对解放军“三化”建设充满了希望。就在临终的前几日,他仍关心着香港回归祖国的大事。 评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主要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经常亲临教学一线,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成。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北、冀东、平张、太原和新保安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宁夏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他在长期担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后勤部队政治工作经验,为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期间,他受迫害仍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应有气节。他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陈宜贵同志在67年的革命生涯中,培养和造就了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风,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勤奋学习、公道正派、联系群众、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将军的本色和高风亮节。 荣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曾与李中权、李振军主编《冀中熔炉》等。1997年6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