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宜方
释义

人物简介

陈宜方博士是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微结构中心(现改为微纳技术中心,Micro and Nanotechnology Centre) 纳米技术的Principal Scientist(注1),负责该中心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的研发。他同时是瑞士洛桑理工学院(Eacut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工程院微系统实验室的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宜方在1982年毕业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固体器件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牛津大学Clarendon Laboratory凝聚态物理博士。

主要成就

1990-1994年,他在英国牛津大学Clarendon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以电子束光刻为主的纳米制备和纳米器件的量子输运研究。1991年由于其在无序系统电子波函数的弱局域效应的成功研究获得由 Clarendon实验室设立的最优秀博士生奖(Arthur Cooke Memorial Prize)。1994年至1996年在荷兰Delft理工大学和1997年至2002年在英国Glasgow大学长期从事纳米科技的创新研发工作。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具有10纳米尺寸量子隧道结的单电子晶体管及其线路,应用于微波通讯的纳米尺寸的T型栅制备新工艺并制备出当时国际上最小的T型栅(30纳米)。他至今仍然是国际上最宽头T型栅的世界记录保持者。2001年,他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纳米压印加工技术制备出T型栅并于次年发表了用纳米压印制备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学术论文。他于2003年被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微结构中心主任Ron Rawes教授聘为纳米技术高级科学家(Senior Scientist),在2003-2008的5年内,成功地在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建立起了完整的纳米加工技术,并使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在纳米加工技术上的成功研发,帮助纳米光子学(Nanophotonics)和超材料(metamaterial)领域的科学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包括“纳米鱼鳞结构的磁反射效应”,“纳米准晶体结构的自成象效应(Montegomery Effect)”,“反Bethe透射效应”,“纳米准晶体平面的超聚焦效应”(注2),“纳米手性材料(chiral structure)的光偏振调制效应极其对光路的时间反演不对称效应”(注3),等等。据此,他于2008年以个人成就(individual merit)而被卢瑟福实验室晋级为Principal Scientist,进入领导管理领域。尽管如此,陈宜方仍然亲临实验室,继续直接从事纳米科技发展的前沿工作。他在物理和技术领域发表了120多篇文章(无一挂名)。他领导了一个由英国战略技术发展局(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 简写TSB) 资助的“纳米技术在安全防伪上的应用” 的重大科研与应用项目(在英国有7个大学和公司合作单位);目前正在领导一个欧洲共同第七框架科研项目;作为主要领导者(Co-Investigator) 参与了由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理事会(EPSRC)资助的新一代纳米显微镜(Nanoscope) 的研制项目。同时,他还领导了多个纳米技术的基础和生物应用性研究项目。他提出“采用电子束辐照来改变表明特性而成功控制干细胞的生长”,“采用光子晶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加强透射来定量即时检测干细胞的生长” 等,都属于国际上最前沿的开创性课题。他是英国-韩国微纳技术联合团体的主要研究者(Co-Investigator).是英国e-book的编辑,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理事会(EPSRC)的资深评审员,多个国际一流科学技术杂志的审稿员。多次被重大国际会议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和纳米加工技术的讲学(Workshop)。他于2009年11月成功组织了一个中英纳米科学技术在生物和医疗应用的研讨会(UK-China Workshop in Nanotechnology for bioscience and Healthcare2009)。2007年由他提议的“SU-8纳米压印新工艺研发”帮助复旦大学微电子系获得了国家863项目的资助,并在国内实现纳米压印的5000线光栅。他在复旦大学同其合作者在微电子系共同创建了一个纳米压印小组,同时客座指导10多个与纳米压印有关的研究生,使得这个小组每年在国际科学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15篇左右的科技论文,和多项国家专利。

注1:Principal Scientist不能直接翻译为“首席科学家”。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职称编制分为8个级别,第8级最低,第1级最高。其中,第4级为Senior Scientist,可以直接地翻译为高级科学家或者高级研究员。第3级为Principal Scientist。这个级别的中文直接翻译还没有。将其翻译为“首席科学家”是错误的。因为在卢瑟富-阿普尔顿实验室的微结构中心,有四个科研人员的职称是Principal Scientist。如果翻译成“首席科学家”,等于这个中心有四位首席科学家。况且,在这个中心还有两位科研人员的职称是第2级,英文为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将其翻译为“高级首席科学家”更加荒唐。特此注释。

注2:纳米准晶体平面的超聚焦效应是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平面准晶体结构对光路的聚焦达到打破衍射极限的成像聚焦。若要更详细的了解,请查阅陈宜方同其合作者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Focusing of light by a nanohole array。

注3:经典的光学理论认为光路是可逆的,服从时间反演对称性原理。但陈宜方和他的合作者在纳米尺度的手性材料中发现光在这样的材料中的传输特性与方向有关,即光路传输的时间反演对称心性被打破。若要更详细的了解,请查阅陈宜方同其合作者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Asymmetric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rough a Planar Chiral Structure。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