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耀南 |
释义 | 人名,中国自古到今同名的很多,下面讲述几个代表性人物。陈耀南,广东新会人,香港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曾以梁山为笔名,作品有《典籍英华》、《应用文概说》;广州人,现任职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为桂林工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 1 .博士主要经历陈耀南(1941年—), 陈耀南在抗战胜利后,由内地回港定居,授受小学和中文中学教育,在崇基学院和以后的香港中文大学念完中文系。曾受师范训练,在香港大学完成硕士及博士课程。任教英华书院,任副校长兼中文科主任。后转职香港理工学院(后称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曾应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学者、台湾中兴、中正两大学任教育部审定教授。1975年至1995年20年间,几乎每年均任学校朗诵节评判。其后陈耀南移民澳洲,并皈信基督教。 移民澳洲以来,陈耀南如身在悉尼,亦必被邀任中文教育理事会主办之朗诵评判。此外,常主持各公开辩论、演讲、作文比赛评判,担任电台、电视文教节目策划人及讲者,并在报章杂志撰写本报专栏。在澳洲星岛日报、新报及香港信报均有专栏。在澳洲悉尼创立“南洲国学社”,讲授经子、诗词、古文、对联等。 1993年,他曾与有“名嘴”之称的郑经翰、黄毓民在亚洲电视主持《龙门阵》。陈亦曾担任中国国民党籍的第一届侨选“立法委员”。 所著书籍《典籍英华》 《应用文概说》 《文哲漫谈》 《清代骈文通义》 《汉语逻辑学》 《魏源研究》 《中国语文通论》 《东瀛诗草》 《轻谈浅说》 《学术与心术》 《文镜与文心》 《不报文科》 《以古为鉴》 《刮目相看记》 《文心雕龙论集》 《碧海长城》 《有物无物》 《书面中文的本质与应用》 《古文今读》(正、续编) 《中国文化引论与篇章导读》 《中国文化对谈录》(正、续编及插图本) 《孝道,心》 《先入为主与先入,为主》 《以心为心共倾心》 《唐宋八大家》 《诗联与朗诵》 《情是何物》 《放笔庄谐雅俗间》 《命运与文化》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鸿爪雪泥袋鼠邦》 《平生道路九羊肠》 《晨光清景》 《孔子与耶稣》 《中华三教与基督福音(附福音对联)》 2. 副教授工作简历陈耀南,副教授。男,1926年3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矿冶系。1951-1954年在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为鞍山钢铁工业学院)任教;1955-1957年在长沙有色金属工业学校(现合并入中南工业大学)任教;1957-1978年在二七O地质队、二七一地质队从事矿产勘查及科研工作。 主要业绩1957年一1978年,先后在二七O、二七一地质队任综合研究组长。任务是勘查黑色、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自1957年进入栗木矿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和探明稀有金属工业储量的矿区。60年代初被列为"两弹一星"协作攻关单位。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航天部门给矿区发来贺电,祝贺协作成功。栗木矿区的稀有金属已被制造该卫星所用。其在该矿区工作时,曾负责组织编制和主审一份大型深埋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储量报告。报告上交后,国家十分慎重,组成了科研、设计、生产院局的专家组,严谨审批。二七一队派出其等4名地质师答辩7天。储量报告顺利通过,批准该矿床设计开采。从而粉碎了当时美、苏的战略物资封锁,解决了我国制造火箭、卫星和潜艇导弹急需的多种稀有金属;同时也为后来在国内其它地区找到同类矿床提供了成功经验。1963-1964年,负责广西平乐、荔浦大型锰矿床的最终地质勘探工作;并组织编制该矿床储量报告,主笔撰写矿床储量报告书。1978年参与冶金工业部组织的"全国冶金地质战线精英会师广西平果矿区夺铝大会战"获一等奖。同年获全国冶金工业战线学大庆群英大会奖。1983年参与《2000年的中国》研究。这是党中央领导同志提议,国务院技术研究中心会同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组织的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科研工程,由一百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分工完成。其负责研究和主笔撰写《2000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技术发展预测》这一专题报告。全部科研成果已汇成《二000年的中国》总报告。作为内部文件出版。供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为制定国家2000年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和决策的参考。1983年获国务院劳动人事部、国家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3.广西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陈耀南 男,54岁,1966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任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四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著有《腹部刀剌伤部腹探查101例报告》、《腹横纹下横切口治疗小儿复股沟斜病81例报告》等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