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溪歌
释义

《清溪歌》是清初周体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清溪河沿岸风光和李白游清溪史实。清溪河有上、下清溪之分,上清溪邻近万罗山,“清溪夜月”是贵池负郭十景之一。天宝十三年,李白沿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的“江祖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留恋不已,写下《清溪行》等诗。

作品名称:《清溪歌》

创作年代:清初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周体观

作品原文

清溪歌

我来清溪上,碧波生春烟①。

青青送湖草,此与大江连。

顾念李太白,游此寓三年。

拂衣扫江石,垂钓谢林泉。

但逢相识人,豁达醉芳尊②。

所至存古迹,千载名逾传③。

俯仰不可见,徒闻秋浦篇④。

作品注释

①烟:像烟雾一样的水气。

②但:只要。相识人:志趣相技的人。豁达:度量宽大,此处指放开酒量。

③逾:更加。

④俯仰:向上看和向下看。徒:只。

作者简介

周体观(生卒年月不详),字伯衡,原籍直隶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人。顺治五年(1648)中举,顺治六年连捷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迁户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官至江西参议道。工诗,著有《晴鹤堂诗钞》、《南州草》。

相关资料

清溪河

清溪河,有上、下清溪之分。《清史稿·地理志》载“清溪河出清溪者为上清溪,出南太朴山者为下清溪,俱东西入江”。

上清溪邻近本市著名风景区之一的万罗山,“清溪夜月”是贵池负郭十景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来秋浦,沿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高达数丈的“江祖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诗人留恋不已。

下清溪历史上以精美、鱼肥而闻名。明洪武初,该地曾设有河伯所(渔税征收机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基(伯温),曾来下清溪与在河伯所任职的老友姚伯渊相聚,写出具有清新风格的七古一首,综述了水秀山青的清溪风光和富饶的渔产。明代中叶,下清溪建有七层宝塔一座与百牙山塔近相屹立,各显风姿,更增加了湖光山色的美丽。

清溪河是贯穿城市的一条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条护城河,并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早在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来秋浦县,沿清溪河游吟、垂钓,曾发出“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的由衷赞叹。

人文清溪河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宿清溪主人

李白

夜到清溪宿,主家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日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入清溪行山中

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清溪

杜牧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自发根。

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清溪馆

刘长卿

万岭猿频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间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进北,不见鹧鸪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