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吕浩山水图 |
释义 | 【名称】清吕浩山水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私人收藏 【简介】 水墨,纸本,立轴,尺幅:183×48厘米。 款识:壬午(1882年)新秋临麓台司农真本于小浮山馆,养泉时年政七十。钤印:赓虞、养泉、道在何妨拙 鉴藏印:潭影山房珍藏 金心兰跋:妙手苍苍自入神,墨禅参透有谁论。传家一管将军笔,写到云峦有替人。养泉先生吴中老画师也,月前奉访,出示自作立幅,见其笔墨飞舞得董王之趣,令我拜倒,因题一绝以志服膺。已丑(1889年)五月,冷香馆主金□并记。 钤印:金心兰 陆恢跋:养泉先生高年硕望,历劫弥光,巍然为艺苑中鲁灵光。更喜谦和接物,如恢辈无知,犹引忘年之例,结为翰墨交。暇时至寓斋,恢辄出所作以就正,先生恒诱掖之,并娓娓谈前辈事,其古所谓齿德皆尊者,殆其人欤?是幅系先生用麓台意而作于壬午年(1882)者,距斯时已七易寒暑矣,一披览间,墨光犹湿,真寿者相。其笔墨之妙,冷香诗中已详言之,兹不赘。已丑(1889)五月吴江后学陆恢附墨。 钤印:廉夫画印 吕浩(1813-1894年后),字养泉,别号蒙叟。江苏苏州人。以山水画著称于世,取法元人、明代吴门诸家及清初四王。据萧平先生跋其所作《万壑松云图》手卷记载,当代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先生之师李醉石,即为吕浩弟子,由此可见百馀年间江南山水画传承变化之始末。 吕浩的山水以水墨为主,以笔墨的表现为核心,可以说是明清正统画派的嫡系。从其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考察。他的笔墨直接传承清初四王,取南宗家法,笔法周正,气格谨严。他对墨法的运用尤为出色,苍雅浑厚,沉郁温润。吕浩的这幅《山水》系临摹王原祁的真本而来。王原祁山水的苍厚雄浑为世所称,尤能笔力雄强,人称其笔下有“金刚杵”。吕浩的这件临作,丘壑峰峦树石之法悉依王原祁原作,以苍厚的干笔为骨,以雅润的淡墨为肉,用非常严谨的作风奠定了整幅作品朗润清沉的基调,层次之丰厚,墨法之细腻,于四王不肯多让。画作浓墨的皴醒之处,更是随心所运,若即若离,点抹勾擦,笔笔入理。要达到这样的功力,没有数十年的潜心研习,是不可想象的。 此作品另一可贵之处,在于还有两则名家的题跋。其一为金心兰所跋。金心兰(1841-1925年后),名□,号冷香、瞎牛、冷香馆主人。江苏长州(苏州)人。工山水,私淑“小四王”之王宸,并擅花卉,尤长画梅,似汪士慎。晚年病目,复明后画益近古。与吴昌硕、倪墨耕、吴谷祥等合称为苏州“怡园七子”。金心兰的这则题跋,以“苍苍自入神”、“墨禅参透”、“写到云峦有替人”等诗句,盛赞吕浩的艺术造诣,端非虚誉。 陆恢的题跋,则保存了一则相当珍贵的文史资料。文中提到吕浩高年硕望,为艺苑鲁灵光,且待人接物,谦和厚道,喜奖掖后学,陆恢誉之为“齿德皆尊”。此外,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书的记载,吕浩的生卒年失考已久,根据此作品保留的信息,我们可知他生于1813年,至作画时恰七十岁;金、陆二人题跋时为1894年夏季,他仍在世。因此我们可以考订其生卒年为1813到1894年后,这是目前为止最可信的证据,离开此画则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吕浩的这件《山水》是其传世屈指可数的精品之一,是考证其生平及艺术确凿的实物遗存,也是完整研究清代正统派山水传承的珍贵资料。吕浩虽非大师巨匠,而有此一作存世,已可让他在美术史上不致淹没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