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初文字狱劫后手卷 |
释义 | 深圳博物馆研究书画的专家张冬煜引领记者,在库房取出这件珍藏,来到三楼的展示厅,将其缓缓展开,这是一幅宽23.7厘米、长281厘米的绫质行草书卷,其卷首卷尾均有商承祚的好友容庚先生的题字与跋文,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书画组鉴定为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广东僧人今释的真迹,且保存完好,书写精严,为今释代表作品。 容庚题跋的书法作品 今释行草书《赠别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的引首篆书题“石舵文字”,落款楷书“甲辰夏日容庚”,后钤印白文朱印“容庚七十岁后印”。容庚是藏主商承祚的好友,二人同为著名的文字学家、收藏家、鉴定家。画心右上角钤印椭圆形朱文印“□□”,左下角钤印商承祚的两枚收藏章,一为鸟虫篆“锡永”、一为篆书“契斋暂保”。拖尾上有容庚的跋语“今堡于顺治九年下广州……”等,共33行,544字,落款“一九六四年五月锡永兄属题,容庚时年七十”,款后钤朱文印“容庚”。该卷两枚收藏章都为商承祚之印,题字和尾跋为容庚1964年所写,可见商承祚收藏到该卷后请好友容庚鉴赏后并题跋,其3百年间的收藏以及流传不详。 张冬煜说,画心为板绫,行草书“赠别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共83行,953字,写给好友沈石友,文中对沈石友的落寞表示不平,对其才气多加赞扬,落款:“丹霞法喜弟今释拜手写稿。”后钤印白文朱印“释今释印”、朱文印“澹归”。应为出家拜天然和尚后所写。这个手卷的文字收录于今释《遍形堂集》卷四(《四库禁毁书丛刊集》127—119页,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98年),文集正集刻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所以具体年代应为清代的1652至1676年间,如能查到沈石友这个人物,就可能把具体年代确定;或者查到序文中“送于珠川”,珠川在清初是哪里,或能进一步认定书写的准确年代。 晚明危船上的“舵手” 容庚先生在卷首引题“石舵文字”中的石舵,指的是广东韶关地区的丹霞山,容庚在跋语中介绍到丹霞山以及今释和尚,“丹霞山形如巨舟,有若梁头者,有若桅者,有若舱者,最后一石若舟之舵。尝乐而憩其上,遂自号石舵翁,盖以身为操舵之人也”,400多年过去了,我们掩历史书卷而沉思:晚明之船已破陋不堪,其舵手独立难支,难免败亡倾覆。如今之丹霞,只留下这位“舵手”的遗迹——中层景点的“别传寺”是其所创,明末清初,这里一度成为清初明代遗民、遗僧汇聚之所。 张冬煜说,说到今释,人们大多称之为澹归和尚,法名今释,俗姓金,名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及第,曾任山东临清知州,有能名。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破北京,吴三桂叛明降清,引清兵入山海关,败李自成,占北京,清师于是南下,志在夺取整个中原。金堡回到杭州,与乡人起兵抗清,失败后赴闽,晚明隆武帝(唐王聿键)立于福州,授金堡兵科给事中之职,奉使浙东,纠弹权佞,为当权郑芝龙所忌。虽屡呈复兴大计,不为所用。 闽亡,永历帝(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登基,再授金堡兵科给事中之职。此时永历小朝廷面对强敌压境,却君主昏庸,权臣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纷争不已。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金堡不断上奏,弹击群小,提出中兴大计,一月上奏章六十,论事切直,无所忌讳,举朝侧目。他与当朝敢谏之臣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蒙正发相互响应,抨击时弊,时人号称“五虎”,金堡被人称为“虎牙”。佞臣陈邦传、马吉翔等挟永历帝以排除异己,罗织罪名,收“五虎”下狱,酷刑之中,四虎已经服罪,唯有金堡虽然黦血冲背,双腿折残,仍“不肯服罪大呼二祖列宗”,本拟定死罪,幸亏瞿式耜、严起恒、王夫之等人疏救终得减死被流放于贵州清浪卫,在押解途中清兵至,乱中脱身至桂林茅坪庵后,削发为僧,时37岁。 张冬煜说,晚明这位前“舵手”,顺治九年(1652年)到广州番禺雷锋海云寺,参天然和尚,受具足戒,法名今释,号澹归。康熙元年(1662年),今释受命前往仁化丹霞山开山创“别传寺”,五年经营构建,方告落成,香火鼎盛。他又将曲江的会龙庵、南雄的龙护园、仁化的准提阁、始兴的新庵置为别传寺的下院,又到广州购得一些商铺,还得到各地护法赠送之田产若干。今释治下的别传寺,在清初就成为一所规模巨大、田产丰厚的大寺,于岭南佛门中首屈一指,与声名素著的南华寺、云门寺鼎足而立。 清初文字狱中的今释作品 今释既是一代高僧,又是诗文、书法名家,其在俗时的诗文慷慨激切,论锋犀利;出家后所著诗文语言诙谐幽默,文辞隽永,蕴义深长,既带烟霞之气,又具豪迈之情。行化南粤时,求其诗文书画之文人雅士不绝于途。其传世著述主要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续集》、《临海梵余》等。 张冬煜认为,今释出家后,为筹建丹霞别传寺,多和社会名流、官府人士交往,并有许多应酬之作,包括为平南王尚可喜作《元功垂范》歌功颂德,因此招致同时代和后世文人恶评。若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实分析,其骨子里依然是反清复明的,康熙十九年(1680)在浙江嘉兴患病,时年69岁,他知道死期将至,知道死后也不能为朝廷所容,便留下遗嘱,命弟子将自己的遗体火化,投入江河,严命“汝辈若携骨灰归丹霞,必得凶报。”弟子终归不忍,将其骨灰带回丹霞山起塔安葬于海螺岩下。 今释的预见应验了,死后九十余年他因文字狱而遭遇毁书、焚寺、磨骸、逐僧之祸。容庚先生在这件作品的跋语中考证说,“乾隆四十年,南韶连道李璜所讦发,遂兴大狱,谓金堡托迹缁流苟延残喘,复与官员接纳,妄逞笔墨,肆其狂吠,实为覆载难容。命李璜等前往丹霞悉心查辨,凡金堡所有墨刻、墨迹逐一查出,现存碑石摹拓进呈,一面椎碎抛弃,不使片纸双字复有留存,并将其支派僧众悉行逐出,金堡埋骨之塔刊刻铭志亦应刨毁。叶廷琯《鸥波渔话》谓‘焚寺磨骸之命,寺僧死者五百余人。’则今释反清之迹可了然矣。” 今释作品的评价 今释因其忠于前朝、不合于清初新政府,死后又承受了文字狱的浩劫,其存世的笔墨真迹、碑石墨拓等等,在那个时代几乎都被销毁了,残存在世的非常之少,这件作品能保留至今,实在不易。张冬煜说:“我们看这件书法,其结体呈左低右高欹侧之势,结构上宽下窄,上松下紧,上疏下密;行间布局紧致,字体大小不一,跌宕错落;用笔粗壮,点画凝重坚实,方多圆少,直多曲少,转折处多作劲峭之势。” 王夫之在《永历实录·金堡列传》评价今释“行书入逸品”;汪兆镛跋《截庵诗》中,称其书法“逼真米、董”。今释生活在明末清初,从深博珍藏的这幅作品可以推断,其学书时肯定受到过董其昌的影响,崇尚姿态之美,远追晋唐,由二王、米芾而来。入仕后,特别在明末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和巨变的情况下受黄道周、倪元璐影响,风格更趋向于倪、黄一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晚明书家之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今释 (1614~1680年) 字澹归,号舵石翁,又称冰还道人、借山野衲、茅坪野僧、跛阿师等。俗姓金,名堡,字道隐,一字蔗馀,号卫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历仕崇祯、隆武、永历三朝。顺治九年(1652年)下广州参拜雷锋海云寺天然和尚,受具戒,名今释,字澹归,晚号舵石翁,创建广东丹霞山别传寺。著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续集》、《丹霞初集、二集》、《岭海焚余》等,是明末清初广东佛教曹洞宗海云系以及文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商承祚 (1902~1991年) 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后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当研究生。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四川教育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最后又到中山大学,直至逝世。《殷墟文字类编》(1923年木刻本)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容庚 (1894~1983年) 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收藏家。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在书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是继吴大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得此手卷,商承祚66岁 容庚70岁 此《赠别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原是已故著名文字学家、收藏家、鉴定家商承祚的旧藏。商承祚先生之子商志香覃教授也已作古,那么其收藏故事究竟如何,今已无从考求,幸喜手卷上有商承祚的藏印、其友容庚的题跋,也许能给我们藏品方面的一些线索。 卷首的引题四个篆文大字“石舵文字”,落款楷书“甲辰夏日容庚”,后钤印白文朱印“容庚七十岁后印”等,可以证明是容庚先生70岁时曾为此手卷题签。卷尾附容庚先生的跋语544字,最后附有“一九六四年五月锡永兄属题,容庚时年七十”和朱文印“容庚”,其“锡永兄”指的是商承祚,商承祚字锡永,这说明写此跋语是受商承祚先生之托。商、容二老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在商承祚子女在父亲逝后所写《永恒的怀念》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话“由于中国书法绘画的历史悠久,千余年来作家多不胜数,即使同一作者,早晚年风格亦不尽相同,因此鉴定工作,难度极大。父亲晚年与容庚先生同处一楼,我家楼下,容老楼上,谁得佳作,必请至居所,有时为得一佳作,二老怡情悦性,共享采获;有时为一书画真赝,两老又各持己见,争辩不已,甚至还很激烈,可见鉴定之不易。” 由以上的文字,参以藏品的题签,我们可以认定,这件手卷是商承祚搜集得来的。1964年5月间,商、容曾为得此佳作,“二老怡情悦性,共享采获”,高兴之余,商承祚拜托容庚题写卷首,并作跋语,详加考证今释及其作品,此时商承祚66岁,容庚70岁。这件藏品经过两位大鉴定家的赏鉴,又做出题跋而详加考证,足见其难得、珍贵、可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