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初贰臣士人心态与文学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白一瑾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67957 出版时间:2010-12-01 版 次:1 页 数:526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内容简介作为单纯的身仕二朝的臣子,贰臣应该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相信世界上很多民族在朝代更替之际,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但是,像中国历史特别是清代初年那样,贰臣成为一个特有的庞大的群体,心态表现得那么复杂,对他们的评价涉及那么复杂的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影响一代士人的心态,影响着文学的风貌和发展.却是很少见的。就中国历史来说,频繁的朝代更替,同一时期群雄相争,身仕二朝甚至三朝,身仕二主甚至三主,也是很常见的。战国时期朝秦暮楚、楚材晋用是普遍现象,南北朝时二朝元老甚至三朝元老不在少数。就异族入主中原来说。北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曾仕南朝又入仕北朝的汉臣也有不少,虽然这样的汉臣文人也表现出心态和文学的变化,如庾信,但这样的文人并没有形成群体,人们也并没有过多地用贰臣去责备评论他们。元代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宋元易代,士人心理当然极大震撼,整个汉人更受压抑。人们赞美忠烈,愿为遗民,但贰臣也并未形成被社会道德普遍谴责的群体。只是在清初,贰臣形成为影响一代士人心态的文化现象。这是很独特的。正因为独特,白一瑾继前一部著作研究吴梅村之后,再全面研究清初贰臣心态和文学,就是很有意义的了。 目录引论:贰臣,难以言说的话题 一、本书研究范围概述 二、关于贰臣概念界定的演化过程 三、历代贰臣概述 四、关于贰臣仕于异族的问题 第一章 清初贰臣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清初贰臣群体范围界定 第二节 清初贰臣群体概况 一、清初贰臣群体的形成过程 二、清初贰臣群体的划分 第三节 形成清代贰臣群体的政治与现实因素 一、清政权对前明旧臣的延揽 二、南明政权的政策失误 三、清初荐举制度的影响 四、影响贰臣出仕的地域家族功名因素 第四节 影响清代贰臣心态的文化背景 一、晚明科举制的流弊 二、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 三、晚明政局给予士人的精神创伤 四、某些传统文化观念对于贰臣再仕选择的影响 第二章 清初贰臣处境心态分析之一:人格理想损毁的痛苦 第一节 清初贰臣的心态特征 一、“两截人”前后割裂的生存状态 二、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双重压力 三、强烈的生存罪恶感 四、精神支柱缺失导致的心灵荒芜感 第二节 清初贰臣对于自我身份的艰难认同和重新定位 一、对贰臣身份的掩饰与逃避 二、清初贰臣士人的群体意识与群体认同感 第三章 清初贰臣处境心态分析之二:重建人格理想的努力 第一节 事功:贰臣的从政活动和遇到的困境 一、事功者自我意识的实现——以周亮工、彭而述为例 二、匡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以龚鼎孳、曹溶为例 第二节 立言——贰臣的修史与撰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