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山古镇
释义

一、青山古镇——源流

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武汉的武昌地区有较为发达的古代文化。武昌放鹰台遗址属屈家岭文化,距今5000至6000年。

4000多年前,商代早期商人在武汉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据点,即武汉最早的城市黄陂盘龙城。最近发掘的比盘龙城早七八百年的黄陂张西湾城址就与青山矶遥遥相对。那时,青山矶一带小山众多,河港纵横,湖沟交错,冬竭夏涨,形成的自然河水流入长江。《水经·江水注》称,江水右岸有武口,武口外江中有武洲,洲之南有“杨桂水口”,也就是青山地区众多湖泊之水流入长江的支流入口,后称之为“青山夹”。

西周时,武汉地区属西周鄂国领地,周夷王时一度属楚。据《黄陂县志》记载:春秋时黄陂(今武汉北周边)属黄国之地,楚王灭黄归楚。秦时今武汉地区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式分南郡设置江夏郡,辖14个县。今武汉地区转属江夏郡。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黄祖为江夏太守,在石阳(今黄陂)武湖屯兵,以拒孙策。《水经·江水注》谓青山矶为东吴孙权领地。

“青山”之名,始见于《宋史·地理志》。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把“青山矶”写入他的《入蜀记》。青山矶时为军港。东晋将军谢晦曾兵据武口城与“杨桂水口”的青山矶隔江相望;南北朝桓玄的峥嵘洲之战兵燹于此地;后因防北方蒙古侵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将黄陂县寓治鄂州(武昌)青山矶。《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阿术率万户晏彻儿等四翼军对青山矶泊,公元1275年复还旧治。黄陂县寓治青山矶达40年之久。

明代王世贞写的五言诗,把青山矶传名天下……

二、青山古镇——变迁

历史上的青山境域变迁频繁。西周时期(公元前887年)为鄂国领地;周夷王时一度属楚;春秋时期谓之夏汭;秦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江夏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设沙羡(夷)县,治涂口(金口)是武昌建县之始;东汉建安末年,分江夏为两部,沙羡属南江夏郡;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是为最早的武昌城,并设武昌郡。郡治夏口城,而以沙羡属之;东晋至陈(公元378年~589年)设汝南县,属江夏郡,治涂口;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公元589年~1911年)设江夏县,治武昌;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属江汉道。青山境域先后为其第八区、六区、五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青山区域为省试验区;日伪时期,青山区域为五区,1949年5月17日,武昌县全境解放,武昌县第二区驻青山镇;1950年2月,武昌县第二区改为第九区;1951年12月,首建武汉市青山区;1952年6月因故撤区;1955年2月再次建区至今。

青山区是典型的移民之区。因北方连年战乱,从东晋南朝时,长江南北就设置了许多侨州、侨郡来安置北方来的人民。而青山区大多数移民来自河南、江西。

三、青山古镇——由来

“青山”最初在1869年的《江夏县全图》北部边缘出现时,它只是一座山的名字。因山形似鸡头,当地人把它叫鸡头山。又因山下有巨石延伸至江中,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矶头山”。山上长满了树木,而上下江岸有黄色土堤、沙滩和碎石,过往船民见两岸一片灰黄,唯此山独青,就叫“青山”了。山下的村落叫鸡窝,有人说是“矶涡”的谐音而讹。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县志》记载:青山在县北三十里,尾亘长湖,首枕长江,山下有矶曰青山矶,上有洞庭庙。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青山古镇就曾引得名士流连。公元1574年秋天,进士出身的王世贞以副都御史抚治郧阳,赴任时溯江而上。船将行至武昌时,他发现江南岸有一三面环山的小镇。幽深的古镇,繁喧的集市,秀美的风光及当地人淳朴的风土人情,使这位王大人恍若进入了人间仙境。他在“鸡窝”小镇盘桓三日后,依依离去,并留下了一首诗:“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

第一个将“青山矶”载入史册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70年8月22日清晨,天下着小雨,时任夔州通判的陆游到青山,这一天在他的《入蜀记》中略写了:“……二十二日平旦微雨,过青山矶,多碎石浅滩,晚泊白杨夹口……居民及泊舟甚多,然大抵皆军人也。”从这看出,这里是乡间渡口小集镇。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青山自古即为兵防要塞,也成为长江上下游来往船只的避风港。古镇初期为军港,尔后随着商旅聚集逐渐形成“小码头”,进而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商贸集镇。宋、元、明、清时期,青山镇均为一方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集散地,至清代走向鼎盛,并为武昌(江夏)县六大市镇之一,与金口、阳逻齐名,阳逻、葛店的居民也常来这里赶集。光绪年间,古镇又辟为商市,到1938年武汉沦陷前还十分繁华。

青山上扼武昌、汉阳,下控鄂州、黄州;且紧临省城武昌,素称武昌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青山古镇——兴建

1955年2月,青山区再建区是因为武钢的兴建。新中国第一号国家大型企业在“苏联专家”认定下选址青山。全国10万大军在青山安营扎寨,“工人村”成为最早的工人住宅区。青山古镇的重心转移到了“蒋家墩”,(“文革”后改为红钢城)。后一冶、461厂、471厂、湖北省化工机械厂和青山船厂,以及武汉石油化工厂也在青山崛起。天兴洲大桥的建成和武汉火车站的修建,由此奠定,青山区为重工业基地的格局。如今,青山在武汉的分量依然显赫:全市四大支柱产业,青山以钢铁、石化独占其二;截止2008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3.55亿元①,约占全市1/4;税收近100亿元,约占全市1/6……然而,工业的废弃物也使青山背负沉重:地区资源消耗总量占全市34%;工业固体废弃物占73.3%;废气排放量占81.3%;工业废水排放量占65.4%……

要让历史悠久的青山,在这样的重工业环境下变成一座新型城区,让青山的GDP变成绿色,就必须以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入手。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青山地区重大项目投资额达1000亿元,其中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高达600亿元。2007年11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两型社会”,同月青山区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青山区启动老工业区改造的方案后,青山区政协委员对青山古镇提了保护性的建议。

2007年,青山区在东部工业集中区域改造棚户区、让4.5万居民迁入西部居住区的浩大工程启动后,2008年就有部分居民迁入新居,初步落实“东工西居”的战略。东西之间一条长7.5公里、宽100米的绿化隔离带正在建设。西区的小厂逐步迁入东区。这一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不仅是清洁、绿化了青山,而且使武钢、石化、青山热电厂的许多废弃物变废为宝。正如时任青山区区委书记黄克强所说,用生态理念引导青山走新型工业之路。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色青山。

五、青山古镇——地貌

经过清朝和民国的沧桑,共产党领导推翻了一切反动势力解放全中国,1949年5月17日,武昌全境解放。青山为武昌县辖第二区。1951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昌第九区改为武汉市青山区,隶属武汉市郊区工委领导。

1954年5月,经国家计委、建委批准,在青山建立我国第二个钢铁基地。1955年2月,经湖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划入武汉市的原武昌县第九区21个乡镇合并建立武汉市青山行政区,区辖24个乡、1个镇。

两次建区之初,中共青山区委、青山区人民政府均驻青山镇。1956年6月成立青山镇街道办事处。

青山区因青山古镇而得名。

千年沉静的青山古镇,近年来因大规模的旧民居改造拆迁而热闹非凡。拆迁是在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中进行的,是在对百姓情感、淳朴民风的尊重中展开的……

民国元年( 1912 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青山境域先后为其第八区、六区、五区。民国 38 年( 1949 年) 6 月,武吕县全境解放,青山境域为县辖二区、九区。1951年12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武昌县第九区改为青山区,隶属武汉市郊区办事处管辖。1952年6月,青山区因故撤销。1955年2月15日,为适应武汉钢铁基地建设的需要,再次成立武汉市青山区,组建中共武汉市青山区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全区面积4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27万,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境内驻有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10多个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素有“十里钢城”之美誉。

全区绿化面积为1291公顷,绿地率36.36%,人均公共绿地7.06平方米。全区拥有道路110条,总长137.15公里,人均占有道路6.5平方米,区域内道路网密度为3.0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是连接武汉三镇和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区内主次道路全部硬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客运路线达到31条,营运客车343辆,客运月流量570余万人次。

近年来,青山区连年被评为武汉市最佳卫生城区,2002年经验收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区。

1995年,青山区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区。

2002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确定青山区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

2007年青山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税收近百亿元,约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人均GDP高达6.8万元,是武汉市人均GDP的2倍。

代码:420107 邮编:430080

 参考资料 《青山古镇》一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