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堤古镇 |
释义 | 古镇简介四川射洪青堤---这个历史上曾经繁荣兴盛的盐关重镇码头,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她那秀丽的山水风光仍然具有诱人的魅力。有关目连故里的精彩故事千百年来在青堤一代接一代地传颂着,一代一代的青堤人也因他们的祖先中出了目连大菩萨而深感荣耀和自豪。 涪江古渡那一棵棵遮天蔽日的黄桷树,那一级级长着青苔蜿蜒而上的古老的石梯道,那一间间保存着古朴民风的老青瓦街房,甚至涪江边岩石上那成百上千个拴船的石孔,都记录着青堤古镇昔日的辉煌。在佛教经典中,目连算得上是行孝道的典范。《佛说盂兰盆经》讲的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因为杀生谤佛,罪孽深重,被打入饿鬼道受苦,目连为行大孝报母亲生育之恩,冒着危险下到地狱救母亲于倒悬。但他道法毕竟有限,不能如愿,便去求教释迦佛主。佛主为他孝心所动,便为他指了一条救度的路,要他每年七月十五僧自恣日这天举办盂兰盆会,以美食衣物供养十方僧众,借助十方僧众的神力,方能救助母亲并超度天界。所以,凡佛寺每年这天都有盂兰盆会。射洪青堤千百年来流传的刘氏四娘的故事与《佛说盂兰盆经》中的故事基本上是吻合的,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来衡量,这个故事具有浓厚的孝文化的色彩。目连为何敢于历尽辛苦冒着风险到地狱救度母亲,其核心体现就是一个“孝”字。 千年古镇文化底蕴青堤乡位于射洪县涪江湿地走廊的最南端,与县城相距22公里,东南与蓬溪县天福镇、红江镇毗邻,西与柳树镇、沱牌生态园隔江相望,北连洋溪镇,绵渝高速公路将穿乡而过,高速公路其中的一个出口距乡政府仅1000米。翻阅大量资料,记者得知,青堤乡是射洪县有名的千年古镇,浩浩涪水绕镇而过,于秀水青山之间,于青堤江相伴,1949年前涪江是主要的川北地区的水上运输线。乡内还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县市相通,生长数百年的榕树百余株,有古汉墓群,沿江绵延近十里,青堤古渡兴场历史悠久,在大清乾隆时,与金华、太和、洋溪并列射洪四个重要集镇,大清乾隆元年在青堤渡设管盐大使署,陈毅的父亲也曾供职于此,由于市镇的繁荣,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独特地理环境。同时还有位于青泉山上的县级重点文物汉代崖墓群37座,极具开发潜力;“四川老字号”青堤菜刀手工作坊,青堤菜刀手工作坊发端于清末,成形于民国,兴盛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仍保留纯手工作坊式生产,2006年成功争取全省同行业中唯一“四川老字号”企业(品牌)。川中一绝铁水火龙,青堤铁水火龙惊、险、奇、美,传说是民国时产生,铁水花五颜六色,表演气吞山河,曾多次在县城表演,获特别奖。柳树电航建成后,青堤乡形成万亩湖泊,有山、有水、有传统的文化,是县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部位。与巴金攀上地缘亲,射洪目连文化再添一金随着对射洪县青堤目连文化的深入采访,记者在翻阅大量资料和相关报道中,再度为目连故里与我国一代文豪巴金攀上地缘亲而振奋。 在《成都晚报》发表的《历史祠堂的帷幕》(2005年10月18日,作者:郑光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巴金祖籍是浙江嘉兴县,李氏世居里街。高祖李文熙,号介庵,先随伯祖李秋门离原籍浙江嘉兴到北京,得交当时名士张船山等人,后来又被山西一个姓马的官员所聘,当了十多年的家庭教习。马氏子弟应试及第后,李文熙也因此受到回报,被姓马的保荐,捐了个前程,在1818年当幕僚入川。“李介庵当过青提渡盐场大使、崇庆州同知等职,后定居成都。我遍查地方志,射洪县有个叫青提渡的集镇,是传说中目连和尚修证成地藏王菩萨的故里。 “李文熙可能在此当过管理盐场的小官吏。清代同知、通判为州府一级的佐贰官,同知大致相当现在的副市长。看来入川后李文熙宦途还顺,从幕僚熬出了个有品级的朝廷官员……李文熙之子撰写过《先府君行略》,记载过李文熙事迹。” 从此则报道中,青堤为目连故里再次得到了有力佐证,青堤与巴金的地缘亲关系,为射洪县的青堤目连文化再添一金。从大量资料和相关报道中,青堤为目连故里和目连文化的发源地已经得到了确证。目连文化将会为沱牌酒文化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在遂宁日报的一则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沱牌酿酒工业生态园为核心,充分发挥沱牌的工业旅游龙头作用,深度挖掘沱牌的酒文化内涵,整合通泉古城、目连故里、青堤古渡和即将形成的柳湖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中国沱牌酒城,充分展示沱牌的规模、神韵、现代气息及饮食文化和酒文化。”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沱牌人已经敏锐感觉到了青堤目连文化的厚重底蕴,正着手把它与现有的沱牌酒文化相融合,在射洪、在遂宁、全川乃至全国托起一道以“子昂故里、诗酒之乡、魅力射洪”为依托的全新沱牌酒文化,形成一道“诗酒射洪、文化射洪和魅力射洪”的亮丽风景。目连文化的核心是孝文化,较之沱牌的“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的沱牌酒文化和 “喝舍得酒品智慧人生”的舍得酒文化来说有着更为广泛的市场受众和更为广阔的潜在的市场开发空间。孝文化源远流长,且不分国度和政体,无论知识和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论雅人俗士,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孝文化的存在,而且是代代相传,永无止境。单就这点来说,如果打好了目连牌,目连文化就可以为沱牌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获取更加丰厚的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青堤的目连文化才进入了沱牌人“打造东方酒城柳树沱的战略圈”。青堤目连故里引发寻根热连年来,青堤独特的目连文化的厚重底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追根溯源。对孝忠文化很有研究遂宁市档案局局长刘辉认为,青堤才是我们遂宁市最值得开发(而不是“打造”)的旅游景点,因为这是原生的。台湾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在他的《大孝目连地狱救母宝传》一书封面上写到“唐圣僧目连故里四川射洪县青堤乡”。王本杰同志给何大海书记和原谢代银县长“关于保护开发目连故里青堤古镇的殷切建议”上的一句话说“在中国的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可曾出现过第二个目连的故乡吗?没有了”。基于此,1993年,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前来青堤膜拜;台湾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多次来青堤考证,并代表台湾企业界人士前来投资,达成了意向性投资计划: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批准后,首期投入100万美元;三星堆老总庄景国也曾前来考察;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曾多次宣传目连戏,也曾提及目连故里;一些文化界人士相继在《四川日报》、《遂宁日报》(遂宁报)、《西部射洪》上多次发表过有关目连故里的文章;蜀洪先生的《大孝目连地狱救母宝传》一书已进行第三次印刷,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目连故里射洪县青堤乡的说法和目连佛教文化已遍布10多个国家,影响日渐深远。 目连文化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莲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目莲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目犍莲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於是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 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揭开青堤目连文化的神秘面纱记 者 唐 洋连日来,目连故里及目连文化的字眼分别从《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及遂宁和射洪的网站和论坛频频跃入网友的眼帘,成为网友们的热议话题。在安微、甘肃、湖南等地,以供奉目连肉身和目连戏为代表的目连文化早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道大餐…… 而四川射洪,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辛旅程,2006年,射洪再度向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起了冲刺…… 那么,目连文化的根究竟在何处?目连文化对射洪文化有何影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两赴射洪县青堤乡,对射洪县青堤目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谢德安和普行大师进行采访。与青堤目边文化亲密接触 2月11日上午10时,雨后初晴的射洪县青堤乡依然沉浸在一遍节日的气氛中。穿过还积存着部分积水和泥泞的街道,记者于一遍绿荫之中,顶顶庙玉墙金瓦,俯瞰涪江,果然气度不凡。拾级而上,目连之母刘氏墓直入眼帘。从墓铭志的记载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整个目连文化的轮廓。步入山门,眼界豁然开阔,正殿偏堂布局匀称,客、厢、院与庙中的绿树相得益彰。款步入殿,于一遍虔诚和袅袅香烟中,跪在蒲团上嗑上几个头,许下一些心愿,顿觉压抑着的心境得到了提升,心态顿时轻松平和了许多。 从与庙内年轻主持普行和射洪目连文化得以幸存和发展的有功之臣——年届87老人谢国安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目连文化的核心是孝道。目连救母的故事感动着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遂编成戏剧将目连精神发扬光大,以此为题材的《目连戏》应运而生。目连文化之所以能根定射洪,全在于谢老人数10年来的不懈努力,联络庙内主持争取政府支持,寻找目连遗迹,深挖与目连相关的各个关系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上门讨要各种资料,从庙内主持和乡政府负责人一遍赞叹声中,谢老人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了采访记者的心中…… 目连文化根定射洪?采访中记者了解,位于射洪县境内的青堤渡,原名“绮川渡”,梁元帝时更名为“清平渡”。后至隋灭唐兴,唐王追封目连之母刘氏四娘为“青堤夫人”,从此古镇名才定为“青堤渡”并沿用至今。现有唐传至今的刘氏青堤墓;清朝道光年间的木刻碑及唐圣僧目连故里石碑。木碑刻文:“妻江古镇集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迄今莹墓昭然可考,数百年间迹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绪28年巡察所立“唐圣僧目连故里”的石官碑。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还存在。还有镇西刘氏府弟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等遗迹。有些地方在解放后虽经多次改建,但其古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旧貌始终尤存。大孝目连地狱救母的传说在青堤广为流传。在很久以前,青堤出了两个大户人家,镇东头金宝湾的傅家和镇西渡口边的刘家。傅家祖辈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很受乡里的尊崇,有子名傅相,与镇西的富户刘万筠之女刘氏四娘结婚,生一子名傅萝卜。傅萝卜乃桂枝罗汉转世,是一个大孝子。刘氏四娘在家本来谨遵家规,恪守妇道,吃斋念佛,但因恶徒引诱挑唆,加之其弟威逼,竟然大开斋戒,破五荤,打骂僧道,由此触怒玉帝,暴死花园,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大孝目连为救母亲,于九华山出家,法号“目连”,终成正果。苦求佛祖,前往地狱救母。目连下到地狱后,滚血河、上刀山、下火海、闯十殿、斗厉鬼、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救母故事。佛祖念其大慈大孝,封目连为地藏王菩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