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岛市志·卫生志 |
释义 | 《青岛市志·卫生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5年,1994年公开出版。志书以篇、章、节层次划分, 共分为5篇、21章。首篇为防疫,依次为:医疗、保健、疗养、医疗管理、爱国卫生运动。本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86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清朝末年,民间中医在青岛地区比较活跃,行医者或办小型诊所,或为坐堂中医。随着德国殖民者的侵入,德国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在青岛办起教会医院。1914年日本侵入青岛后,又极力发展日本私人医院。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青岛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城乡。 至1949年6月前,全市城乡仅有设备简陋的卫生机构76处,病床1059张,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50人。全市大小医院26处,其中有8处是小型公立医院,其余均为私人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政府拨出大量经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除国家、集体、企业兴建了大批的医疗卫生机构外,还对原有机构进行了改造。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市区先后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青纺医院和青岛钢厂、四方机车厂、橡胶二厂医院以及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肿瘤医院等。同时,区区都新建了医院,街道管区建立了门诊部或卫生所。 1978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92个,其中有医院212处;门诊部(所) 915处;疗养院12处;防疫站13处;妇幼保健站9处;共有医疗床位13084张。解放以来,全市先后新建扩建了大批卫生医疗机构,面积达41万多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有即墨、莱西、平度县医院的病房、门诊楼;还有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的病房楼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市政府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投入医疗基础建设。1979年至1988年10年间,青岛市用于医疗、疗养设施建设的总投资额达2亿元。1988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53个;拥有医院228处;门诊部(所)已达1230处,疗养院(所)有27处。专科疾病的防治所、卫生防疫所分别发展到13处和15处;妇幼保健站发展到12处。 在全市59所综合医院中, 市立医院规模最大,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的新建病房大楼,为青岛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增添新姿,成为全市烧伤和影像医学的中心。其他综合医院也各具特色。市人民医院的老年医学,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创伤外科,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职业病防治,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普通外科,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和神经外科,都为青岛市的医疗事业增色。综合医院形成了全市的医疗中心,医疗专业科室齐备,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等20多个专业科室。此外,还新建了妇产、 儿童、传染病、皮肤病、精神病、肿瘤、结核和市中医院8所专科医院以及防疫、卫生检疫、妇女儿童保健、药品检验等专门卫生机构。这些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青岛市人民创造了良好的卫生医疗环境。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市卫生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从1978年后,平均每年以5.2%的速度递增。1988年底,全市已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6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达15032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6.4%;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1人。 其中,有中、西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已达9604人,药剂师1313人,助产士432人,护师3079人,护士2707人。各级卫生部门加速在职技术人员的培养,重视医学科学研究,医药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78年以来,有77项科技成果获得世界、全国、卫生部和省、市级奖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教授史道生研制的治疗冠心病特效药“环心丹”,有效率达93.4%,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发的“金龙奖”。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研究室主任曲魁遵研制的治疗酒糟鼻的特效药“肤螨灵”,有效率达98.4%,获全国首届发明展览会发明奖和第十四届日内瓦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防疫工作至关重要。解放初期,在青岛市死亡人口中,患传染病死亡的人数占首位,现在已退居第七位。1988年“四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覆盖率达92.26%,被山东省评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达标单位”一类达标城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