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沁园春·瞬息浮生 |
释义 | 作品原文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①,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硬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②,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灵飙一转③,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④,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⑤,翻惊摇落⑥,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⑦。 注释①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 ②红雨:这里指落花。 ③灵飙:神风。 ④碧落:天界。《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⑤绸缪:缠绵的情缘。 ⑥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⑦“把声声檐雨”二句:让檐前滴滴淅淅的雨声,谱写出我内心的痛苦。回肠,弯曲的肠子。过去多以肠子的屈曲迂回比喻愁怀萦绕。 赏析此词感情真挚,哀婉缠绵,悱恻动人。诗人怀念亡妻,心情极为悲伤。他叹息爱妻早亡,回忆过去夫妻的恩爱生活,叙述丧妻后自己的痛苦。对着妻子的遗像,似乎觉得灵风飘动,思绪悠悠,想到天上寻找,又想到“料短发,朝来定有霜”。即使在人间天上,两情如一,但眼前人亡物在,触景伤情。“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抒写了诗人的无限伤凄,为全词更添情韵。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满人,太傅明珠长子。聪敏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一等侍卫。与当时才子顾贞观、秦松皊、陈维崧等结为挚友。他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三十一岁病逝。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词有《饮水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