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芹菜细菌叶斑病
释义

病症简介

中文名: 芹菜细菌叶斑病

英文名: Celery bacterial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 菊苣假单胞杆菌

病原拉丁学名: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tapp.

病害类型

细菌

危害作物

芹菜

为害部位

主要为害叶片

为害症状

芹菜、西洋芹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浅褐色斑点,受叶脉限制逐渐发展成多角形,病斑可相互融合,导致叶片枯死,该病水渍状斑不明显,小苗到收获均可发病,栽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病重。别于细菌叶枯病。

病原形态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tapp.称菊苣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有单极生鞭毛1~4根,大小0.2~3.5×0.8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金氏B平板上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菌落圆形,白色,不透明,边缘整齐,微凸,粘稠。不产生果聚糖、能引起烟草过敏反应,不能使马铃薯腐烂,生长适温30℃,41℃不生长;具硝酸还原作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可在杂草及其他作物上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除为害芹菜外,还可为害白菜、甘蓝、油菜、黄瓜、苋菜、龙葵、马齿苋等作物和杂草,在山东泰安四月下旬开始发病,五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湿度密切相关,棚室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和扩展,据观察,田间叶斑病的发生可能需借助风雨冲刷,使叶片呈水渍状利于叶片上的病原细菌侵入、繁殖而发病。

防治方法

(1)栅室栽培的芹菜要采用生态防治法,及时放风排湿,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持续时间。

(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氯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7~10天1次,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