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州杂诗·鼓角缘边郡 |
释义 | 作品信息【名称】《秦州杂诗·鼓角缘边郡》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秦州杂诗⑴ 鼓角缘边郡⑵,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⑶。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⑷。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⑸! 作品注释⑴秦州,今甘肃天水县。 ⑵此句谓四面都是鼓角声,故曰缘。《礼记》注:“缘,边饰也。”有回环的意思,故此作动词用。 ⑶此二句承首句鼓角。听,读平声,殷,读上声。仇兆鳌注:“殷地发,鼓声震动;人云悲,角吹凄凉。”范廷谋《杜诗直解》:“殷,雷声也。雷至八月已收声,令自秋听之,如雷在地中而发声。” ⑷此二句承次句夜时写景物。蝉抱叶,鸟归山,俱各得其所,反兴自己的无处安身。旧注以为自比,恐非。 ⑸此二句是说,遍地都是鼓角连天,我到底往哪儿去呢。一概,齐同。之,往也。杜甫原以为秦州太平无事,谁知也不然。故又由边郡推及到万方。 作品简析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由华州弃官携眷往秦州时所作。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二十首都是五律。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朝廷旧日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首《秦州杂诗·鼓角缘边郡》是其中的第四首诗。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