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始皇的霸主战略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丛书名: 华夏帝王大智慧丛书 平装: 27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08059352, 9787508059358 条形码: 9787508059358 尺寸: 23.8 x 16.6 x 2.4 cm 重量: 458 g 内容简介《秦始皇的霸主战略》内容简介:十二一岁即位,二十二岁亲政,从三十岁灭韩起:九年时间便扫六合,一统天下,最终建立秦朝,从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远交近攻,他用智慧与谋略结束了我国先秦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的时代,开创了天下大一统的局面。他规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便利了交通,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时代。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 目录第一策工于机巧/1 秦王政继承王位时才十三岁,根据秦国当时的法律制度,国王不满二十岁是不能亲理朝政的。是什么力量把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推上王位的呢?这大概只能说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吧。人们当时没有想到,在一个精明商人的策划下,这个小小国王后来竟成了统一天下的皇帝,成了名垂青史的秦始皇。 一、敢拿人生做交易/2 二、且听命运做安排/5 三、巧用资本成大事/9 四、如意算盘有得失/13 五、长期忍耐终出头/16 六、韬光养晦积实力/18 七、自古忠义难两全/20 八、欲望之火不可灭/26 第二策蓄势待发/29 古今中外,治国之道在于先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经过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秦国已为战国七雄之首,秦始皇在这时即位,开局很好。他长大了,渐渐发现吕不韦权倾朝野,私通母后,他要小试牛刀,剿灭圣琴毒,除掉吕不韦,收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一展宏图。 一、深根固本治天下/30 二、商鞅变法奠定基础/34 三、远交近攻成大事/38 四、兴修水利富国强兵/40 五、连横破纵顺时势/43 六、巧借“仲父”之力/49 七、仇人后代不堪留/51 八、五马分尸杀嫒毒/55 九、定“法”于一尊/60 第三策弄权得势/63 秦始皇渐渐长大,面对吕不韦专权的现状,面对姆毒与母亲的私情,他再也无法沉默了。在母爱与皇权面前,他割舍了母爱,与吕不韦、姆毒、母亲斗智斗勇,出手不凡,收回了权力,实现了集实权于一身、统一天下的梦想。 一、爱恨交织且留情/64 二、置政敌于死地/68 三、欲得民心治天下/71 四、微服私访听民声/74 五、屈就“政治婚姻”/79 六、隐忍面对心头患/84 七、为权哪堪顾亲情/88 八、铁腕终制胜/92 第四策先谋后动/99 豢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伟略。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在泰国政坛上巩固了自己至尊无上的地位,进行了灭亡六国的战争,创造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业绩。 一、初临帝位得谋臣/100 二、以强攻弱灭韩国/102 三、强攻赵国付代价/106 四、用尉缭得离间计/111 五、易水河边的生死较量/116 六、设局诱魏王/125 七、以退为进换安宁/129 八、用人不疑终得利/133 九、“上兵伐谋”以灭齐/137 第五策雄霸天下/141 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开始雄霸天下。天下虽已统一,但在辽阔的边疆仍有战事发生,位于南部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都是敢于与秦国对抗的地区。军事势力,霸主谋略,民族政策,勾画出另一个人间世界…… 一、出兵百越/142 二、力取人而德取心/145 三、用兵河西/148 四、重用戎人隗状/B0 五、借鉴历史以智取/152 六、点将蒙恬/154 七、万里长城万世功/157 第六策御臣有方/161 秦始皇善行霸术,长于弄权,其御臣手段十分高明。君与臣的关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帝王喜怒无常,权威高于一切,难怪伴君如伴虎。只要你用心揣摩秦始皇的御臣之术,就会吸取许多成功经验。 一、善行霸术有奇效/162 二、赏识韩非驭臣术/164 三、刑名同参定赏罚/167 四、焚书坑儒统一思想/169 五、飞鸟尽而良弓藏/170 六、治国还需用李斯/173 七、信赏必罚以安臣民/175 第七策天下一统/177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秦始皇的治国术,可谓是一部霸经。开创帝业,成就大业,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建立的体系,历经2000年而没有本质的变化,其政治远见和权谋不得不令人叹服,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一、六国兵器销成阳/178 二、遍迁富豪至成阳/180 三、打破陈规设郡县/184 四、首创中央集权制/186 五、统一文字/189 六、统一货币/191 七、统一度量衡/193 八、以法治国/194 九、以吏为师/196 十、“车同轨”的壮举/198 第八策安邦理国/199 不以天下奉一人,这是古代明智之君的信条。以霸术统一了中国,就得在治国中体现出自己的爱民如子的智慧。治国安民,贵在办实事。秦始皇走出深宫,来到民间,其一系列安民爱民之举,令人沉思…… 一、“上农除末”以安民/200 二、斗河神留美名/202 三、御审奇案得民心/207 四、泰山封禅/210 五、民俗教化正世风/213 第九策识人之术/215 皇帝虽责为天子,集天下大权于一身,但也需臣下辅佐。秦始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臣有其长,不能不为己所用,臣有其能,不能权重一时,豢始皇用人而不为臣所制,文臣、武将都能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一、尊吕不韦为“仲父”/216 二、兼听则明用姚贾/219 三、痛失韩非/22l 四、屈尊登门请王翦/224 五、宾客顿弱受重用/228 六、采纳建议用客卿/230 七、敢委女性以重任/234 第十策树立权威/237 古代帝王的愚民之道,是假托上天的旨意,来为自己制造一种富有神话色彩的权威。秦始皇无论是泰山封禅刻石,还是全国巡游示威,都是为了神化自己,借机树立君权神授的形象。为什么帝王要这样做?那就是权威问题。皇帝至上,不可侵犯,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一、至高无上乃天意/238 二、“皇帝”名号的由来/240 三、气势磅礴阿房宫/242 四、险遭不测惊魂魄/245 五、谋大事待时机/249 六、赞歌声声令智昏/253 七、好大喜功建陵墓/255 八、“民为贵”谈何容易/257 第十一策追求虚无/259 身为大国帝王,为了基业常青,除掉后患,制造出中国历史上的奇案——焚书坑儒,秦始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残暴的面目。不愿直面人生,企求长生不老,术士、道人成了风光人物。几十年过去了,秦始皇的希望终于破灭,昔日威风凛凛的帝王,死在求仙之路上,他的人生哲学究竟是什么? 一、谤声易弭怨难除/260 二、求仙不成杀儒生/265 三、扶苏劝谏有何用/267 四、徐福巧得逃生路/269 五、姑且再等仙丹成/273 六、求仙不成反丧命/27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