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万里 |
释义 | 人物名,著名人物为中国古陶瓷专家,(1892年-1969年),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他早年从医,平生多才多艺,研究过昆曲,能唱能演,还是摄影家。另有沈阳北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美国中加州中华联谊会总干事,福建省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中国古陶瓷专家瓷学研究贡献近代瓷学研究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文献考据阶段,一为考古调查发掘阶段。陈先生是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作出的杰出贡献,所以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瓷国”。然而长期以来,陈万里先生曾因“以数千年陶瓷著称的中华,竟没有一部陶瓷史”而感慨。研究瓷器发展的历史,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是不可缺少的两大方面,实物史料除传世品外,即来源于古瓷窑址的调查与古墓葬发掘两个方面。以这两者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是陈万里先生创导的科学方法,为我国瓷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46年,陈先生撰著的《瓷器与浙江》一书堪称是从传统的“书斋考古”走向窑址考古的一座里程碑。 50年代以来,陈先生不辞辛苦地走遍了我国南北各地,调查了许多窑址,发表了一些调查报告与重要论文。《中国青瓷史略》是他继《瓷器与浙江》之后,根据考古新发现对越窑与龙泉窑青瓷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60年代初他又对北方瓷窑最为集中的河南、河北两省进行了调查,发表了《调查平原河北两省古代窑址报告》与《邢、越二窑及定窑》、《谈当阳峪窑》、《禹州之行》等文章。其中《一九五零年以来对于古代窑址的调查》一文则是他对50年代10年间陶瓷考古的一个基本总结。 陈万里先生不仅是中国新瓷学研究的开拓者,而且也是培育中国新一代瓷器研究人才的一代宗师。近30年来,我国在陶瓷考古与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应该说与陈万里先生是分不开的。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为纪念这位瓷学的巨擘,为满足学界及广大读者的渴求,出版了《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以示对陈万里先生的纪念和尊崇。 摄影艺术贡献摄影艺术方面的贡献:陈万里生于1892年,江苏吴县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五四”运动时,他在北京大学做校医,同时在该校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对音乐、美术、戏剧等诸门类艺术都有涉猎,1919年开始研习摄影。 在当时,能有机会接触、了解摄影的人极少。就是拿镜箱的人,也大多认为“摄影的工作是绝对机械的,只要有技术上的经验就可以说成功了”。陈万里认为,这些见解都是“近视的、谬误的”。“摄影离了机械的动作及技术上的经验以外,对于取材,构图阴阳,向背种种方面都是重要的”。他在自己的摸索研究中,最早体悟到摄影的审美功能,提出了摄影“造美”的论点,即在“极不美的境界中”,发现并“照成美”,把自然美创作成融入、表现摄影者个性的艺术美。这是摄影艺术理论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提出这一论点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是陈万里对我国早期摄影美学的贡献。 陈万里以他探索的成果,在中国摄影史上占据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出版个人摄影艺术作品集(1924年-《大风集》);第一个举办个人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26年-上海);与同道一起组织了国内第一个摄影艺术团体——“艺术写真研究会”(即“光社”-1923年)。他为《大风集》所写的序言,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个摄影艺术宣言。 陈万里拍摄《民十三之故宫》,是他参与重要历史事件的一次难得机遇,同时表现了他对摄影的深透理解和全面把握。他在这本册子的《小言》中写道:“废帝溥仪出宫以后,我就跟着军警政学各界办理查封时所照的照片,由百余幅里面选出八十四幅,遂成就了这一小册子。自信其中多少部分可以留作将来史料的地方。” 成都东软学院教授/博士自然情况 陈万里 现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麓的成都东软学院就职。 男,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吉林省九台县。就读齐齐哈尔市第一幼儿园、公园路小学、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1968年11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农建大队(后为黑龙江省九三农场管理局工程大队),1969年加入了青年团。后任机务队副队长,兼大队团总支副书记,197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4年到沈阳东北工学院(现为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读书,历任74级无线电技术专业班长、党支部副书记。 职业生涯与任职资格教授、教授级高工双正高职称,产业经济学博士,教育、管理双硕士。国际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国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电子科技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生校外导师、工商管理硕士生(MBA)职业导师、本科生创新创业导师。 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信息委员会理事。 曾任东北大学校办产业管理处处长,东大科学园建设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计算机系副书记、副主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副主任。沈阳北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沈阳长白工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数字网络社区产业联盟秘书长,沈阳西东控制集团公司副总裁,沈阳万工世纪公司董事长兼营销副经理(自营企业),东软集团成都培训部负责人,成都东软学院业务拓展总监,基础部部长,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现为企业高管、高校管理干部、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开设创新创业、管理等多种讲座,深受欢迎。多年来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完成2部经济、管理学术专著,在各类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属于教育/经济/管理三栖学者。 未了的文学情缘在少年时代,陈先生学习偏重于理工科。文化大革命下乡,兼任宣传员开始注重写作,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报道稿,包括评论、散文和诗歌等。遗憾的是几十年的读书、走南闯北和职业转换,几本珍贵的记录遗失了;成为了心中永远的痛。 从毕业留校东北大学担任助理教师起,开始了提高个人的文学水平第二个阶段,自学了多本名家写作教材。多年来,除撰写2部学术专著和发表40多篇科研论文外;还在大学校报、地方报纸上,不时发表通讯、论说等文章。其中《“5.12大地震”,那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的纪实文章,有8家新闻媒体刊登和采用,2次获得征文奖。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积淀,已经将亲身经历的青少年教育(育儿经)方法和观点形成专著,行将出版。 丰富的休闲生活陈先生不是个死读书的人,业余爱好广泛,生活情趣较多。 擅长游泳、网球、乒乓球、排球;曾是大学学生、教工冰球校队主力,以足球、长跑、跳高和接力赛跑为长项,喜欢摔跤、羽毛球、鞍马,自行训练过1年体型健美项目。 青少年时学过二胡、琵琶、手风琴和自练口琴;现对吉他情有独钟。 学生时期曾参加过少年体校短跑训练班、速度滑冰训练班、少年宫乐器班、小学生合唱团,知青下乡后还是文艺宣传队演出队员。 爱好钓鱼、聚餐、郊游、爬山。对交际舞、迪斯科和集体舞有较好基础。 喜欢学唱卡拉OK,愿意欣赏好歌与乐曲。 多年阅读嗜好,藏书较多;每天坚持看新闻、阅报、剪裁资料。 发表论文、撰写专著情况专著: 1、《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独立完成) <产业经济学>,2010.10 2、《高等院校产业系统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独立完成) <管理系统工程>,1993.10 论文: 1、《世界新兴工业国典型科技园区的特色、问题及对策》(独立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2011.02 2、《中国大学科技园文化型经理人倡导》(独立完成) <经济导刊>期刊,2010.12 3、《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追述》(独立完成) <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11 4、《5.12大地震,那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独立完成) <软件产业与工程>期刊,2009.03 ,上海软件行业协会 5、《大学科学园发展评述》(独立完成)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6、《论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发展》(独立完成) ----“人本经济学”等原理的应用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08.3 2)<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08.11 7、《创办民营企业股东博弈的典型案例》(独立完成) ---一个失败公司的运作过程分析 <新西部>期刊,2007.12 8、《Capital raise and capital operation viewed on para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独立完成) 亚洲全球“第二届组织发展与变革国际论坛” <国际会议入选论文集>,2007.10 9、《论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独立完成) ---若干智能企业主动结成产业联盟的启示 <新西部>期刊,2007.6 10、《论智能建筑领域新的市场行为》(独立完成) <数字城市技术应用与发展>论文集,2006.6,知识产权出版社 ----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入选论文 11、《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大型制造企业多点营销及其售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作者) <辽宁信息化论文集>,1999.5,辽宁出版社 12、《论“北商虚拟POS”商用收款机的营销策略》(独立完成) <市场与电脑>期刊,1998.12 13、《科技企业的超常发展与资产重组》(独立完成) 1)<中国工程师>期刊,1998.02 2)<中国当代社科研究文库>专集,2000.02 14、《新一论改革大潮中中小科技企业的抉择》(独立完成) 1)<科技成果纵横>期刊,1998.01 2)<中国新时期科学成果荟萃>文集,1999.01,中国经济出版社 15、《解放思想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前提》(独立完成)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集>,1993.辽宁人民出版社 16、《高等学校“发展校办产业”的战略构思》(第一作者) 1)<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93.01 2)<中国科技产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入选论文>,1992.07,中国河北) 17、《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迅速崛起及原因探寻》(独立完成) 1)<中国工程师>期刊,1992.05 2)<中国科技成果及厂校合作问题首届国际研讨会入选论文>,1992.06,中国广州 3)<成功的探索>专集,1993.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8、《校企优势互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一作者) 1)<中国教育报>报刊,1993.01,获国家教委征文三等奖 2)<中国党政干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与实践>专集,1993.10,新华出版社 3)<东北科技>期刊,1992. 05 19、《从巴纳德---西蒙理论看高校产业系统应扩展的新功能》(独立完成) <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1993.01,中国高校管理研究会 20、《前进中的东北大学科学园》(第二作者) 1993. <东北大学出版社> 21、《中国东北大学科学园组织管理与实践》(第二作者) <世界科学园第八届国际会议入选论文>,1992.06,芬兰 22、《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一作者) <理论与实践>期刊1992.09期,一等优秀论文 23、《中国大学科学园建设的新途径》(第二作者) <世界大学研究园第七届国际会议入选论文>,1992.05,美国 24、《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高校自身功能的扩展》(独立完成)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92.04 25、《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结合与大学产业》(第一作者) <第四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会议入选论文>,1992.08 26、《世界大学研究园协会与美国大学研究园考察报告》(独立完成) <冶金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91.06 27、《兴办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独立完成) 1)<中国高校科技产业>专集1991,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2)<中国高校校办产业文集>,1991.06,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8、《东北大学科学园为沈阳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第一作者) <世界大学研究园第六届国际会议入选论文>1991.05,美国 29、《理顺高校产业管理体制,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第二作者) <全国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讨会入选论文>,1991 30、《初论高等教育引入竞争机制》(独立完成) <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89.01 31、《论大学生的奖惩激励》(独立完成) <大学生管理教育>期刊,1988.01 32、《略谈奖惩激励的几个原则》(独立完成) <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87.03 33、《初论高等学校学生的奖惩激励》(独立完成) <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87.01 34、《浅谈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独立完成) <高等教育研究>期刊,1986.05 35、《关于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设想》(独立完成) <大学德育>期刊,1984.03 从事的教学课程与培训讲作讲授过的课程与讲座: 1、《销售管理》 2、《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 3、《商务礼仪》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职业化路径》 6、《职业生涯规划》 7、《如何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8、《法学基础课》 9、《科技企业超常发展与资产重组》(讲座) 10、《高校与企业联手打造IT业需要的人才》(讲座) 11、《借助东软学院放飞自己的理想》(讲座) 12、《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呼唤职业经理人》(讲座) 13、《现代人的学习意识》(讲座) 14、《中外软件产业发展现状》(讲座) 15、《新形势下的干部职业思维转化》(讲座) 16、《论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讲座) 17、《新形势下的创业思维研讨》(讲座) 其它可以讲授的课程: 现代企业营销、人力资源、战略、质量、创新管理与企业高层管理思维培训等。 美国中加州中华联谊会总干事2005年以来,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海峡两岸侨界终于打破沉寂,台湾侨联总会及岛内的华侨协会总会先后组团访问北京。两岸侨界悄然走向理解、合作,体现了“同根、同源、同侨”的情谊。今年6月,两岸侨联组织联合在京举办了“和平与发展”论坛,达成共同做好服务海外侨胞工作等五项共识。图为论坛会上,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左一)与美国中加州中华联谊会总干事陈万里先生欢喜相逢。连锦添摄 福建省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简介陈万里,男,汉族,福建省晋江市人,1958年8月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履历1976.12——1979.06,福建省石狮蚶江知青农场劳动 1979.06——1981.05,福建省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中文专业学生 1981.05——1983.12,福建省晋江团县委干事 1983.12——1984.12,福建省晋江团县委副书记 1984.12——1986.09,福建省晋江团县委书记 1986.09——1990.10,福建省泉州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 1990.10——1993.09,中共福建省惠安县委副书记 1993.09——1997.04,中共福建省惠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7.04——1999.06,福建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厅长助理(其间:1998.08—2000.12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学习) 1999.06——2005.09,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5.09——2007.05,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 2007.05——2007.09,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 2007.09——,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经龙岩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011年2月23日补选,陈万里同志当选龙岩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人事处处长。 1977年2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至今。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萨那大学留学,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的也门萨那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中国教学专家组任翻译教师,专家组副组长等职,承担《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的翻译教学工作。在上外工作期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阿拉伯概况》、《伊斯兰史》、《阿拉伯社会与文化》等,并且担任《阿拉伯世界》杂志编辑部负责人工作。参加了全国“犹太历史与文化”、“亚非国家对外开放”等学术研讨会。2002年被评聘为教授。2001年获校教育奖励基金教育管理一等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阿拉伯国情、文化和政治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的著作有:《阿拉伯概况》、《伊斯兰简史》(1997年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界科研成果奖)、《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教育部200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项目、与王有勇合著)。参编的著作和辞典有:《非洲通史·近代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历史学一等奖)、《世界成语典故辞典》。译著有《客死他乡》、《阿拉伯非洲历史文选》(合译)等。发表的其它论文和文章有30多篇。 革命烈士陈万里(1936-1959) 陈万里,男,祖籍福建安溪,1936年,出生于新加坡古狮岛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陈万里一家10多口人靠租种当地阿拉伯人的一个小菜园为生,家境十分贫寒。在海外生活的日子里,他亲身经受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压迫,对祖国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在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陈万里明白了许多道理,对新生的祖国有了更多的了解,日益繁荣的祖国,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这个生活在苦难中的青年。1954年春天,他冲破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55年,他考入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在校期间,他先后担任班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苏州市青年联合会俱乐部干事等职务。1956年,他当选苏州市人民代表,还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团员。1958年,他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糸学习。在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曾被评为全校红旗手。他对党充满了无比的热爱,在刚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鉴于他的强烈要求和在学校的优良表现,学校党组织准备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7月10日清晨,陈万里在睡梦中被一阵噪杂声惊醒,“东大楼失火了!”他一轱辘从床上爬起,冲出宿舍门向火场跑去,来到着火的东大楼。他奋不顾身地冲上楼去抢救物资,就在他搬着一箱物品准备冲出大楼的一刹那,一根燃烧着的木桩掉下来正好击中他的头部,他应声倒在了大火里。大家把他抢救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下午不幸逝世。陈万里为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3岁。 为表彰他的英勇事迹,中共南京大学党委追授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59年7月22日,南京市民政局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