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桥: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 戴维·雷姆尼克 (David Remnick) (作者), 王勇 (译者), 吴忠岫 (译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0日) 外文书名: The Bridge:The Life & Rise Of Barack Obama 平装: 70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bkbkf36619 条形码: bkbkf36619 内容简介《桥: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就本世纪以来的美国历史而言,没有比奥巴马的崛起更重要的历史事件了,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记者或历史学家的著作曾经充分调查奥巴马的生平和经历,或者探讨其崛起背后的远大抱负。如果读者熟悉他本人撰写的成为畅销书的回忆录或他的竞选演说,那么他们就会很清楚奥巴马选择去强调的那些困难和细节。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他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手法娴熟、颜色鲜艳、刻画入微而又出人意料,描述了一位探寻自我的年轻人、一位决心成为首位非裔美国总统的不断崛起的政治家,而作者阐释不断发展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之天赋可谓无人匹敌。 《桥: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套装上下册)》是一本史诗般的传记,书中详细记述了奥巴马的人生经历:描述了奥巴马的悲惨父亲——一位出色的经济学者,他离家出走,最终潦倒离世;描述了他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她十几岁时就生了一个孩子,然后成为人类学家,在印尼生活和做研究;还描述了一系列的精英机构,这些机构让奥巴马接触到了社会紧张局势和各种思潮,从而迫使他想象并为自己确定一种身份。 通过广泛采访奥巴马的朋友、老师、同学、导师、毁谤者、家人等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以及奥巴马本人,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无依无靠、没有建树、满怀困惑的年轻人的成长路径:首先在芝加哥担任社区组织者,这一经历不仅影响到他投身政治的激情,也为他提供了基础,由此他进入哈佛法学院,并在那里开始产生更加艰巨的使命感。随后顺利踏入政界,依靠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和民权从政思想赢得了选民的拥戴,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雷姆尼克构思巧妙,把奥巴马的政治生涯至于芝加哥历史上令人激动的种族和政治交汇的背景之下,为我们描述了该市复杂的种族遗产如何使得奥巴马在政坛的涉足成为争议的来源和不留情面的战术。 《桥: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套装上下册)》也再度探讨了从奴隶制到民权运动期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奥巴马的追求并非他个人的追求,而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追求。在这个国家,命运掌握在那些渴望打造一个超越当前生活的、充满希望的未来的人们手中。 编辑推荐《桥: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套装上下册)》: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客》总编辑亲自执笔《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金融时报》一致推荐!! 深度破解巴拉克·奥巴马的崛起内幕,全景再现美国首位非裔总统的别样人生。 媒体推荐“桥”也正是众多支持者对总统成为桥梁的期望,希望他成为美国各种族之间、红州与蓝州之间、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桥梁,以及几代人——他们有的还铭记着种族隔离制度盛行时的辛酸岁月,有的却是在益发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之间的桥梁。 ——《纽约时报》(角谷美智子) 就政治艺术而言,《桥:巴拉克·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为奥巴马超乎寻常的专业素养树立了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奥巴马镇定自若,同时他充满勇气。努力工作、坚忍不拔、彬彬有礼都是他性格中的固有品质。他最大的优势是,对手总是低估他。 ——《洛杉矶时报》(道格拉斯·布林克利,美国赖斯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为奥巴马撰写一部新传殊非易事。一方面,作者必须与总统自己亲笔撰写、1995年出版的感人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一较高下。但这部奥巴马传记仍然是一部出色之作:文笔优美、构思巧妙。该书近700页,这意味着里面有许多冗词赘句。但是,这都是最高质量的“赘句”。 ——《经济学人》 如果是一位对奥巴马不那么钦佩的作家,一位没有像雷姆尼克这样投入大量时间采访奥巴马的家人、童年和大学时代的朋友、芝加哥的盟友以及总统本人的作家,那么他可能更加粗线条地来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将不会看到作为变革推动者的勇敢的奥巴马,我们可能会更多地看到关于作为关在笼子里的政治动物的奥巴马的描述。 ——《华盛顿邮报》(格温·伊菲尔,“新闻时间”节目资深记者) 《纽约客》的主编雷姆尼克为我们对《我父亲的梦想》的解读做了许多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在这本大部头传记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奥巴马当选总统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纽约时报》(加里·威尔斯,美国西北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戴维·雷姆尼克 译者:王勇 吴忠岫 戴维·雷姆尼克 (David Remnick),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达10年之久,期间4年常驻莫斯科。1992年,他加盟《纽约客》杂志。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他之前出版的关于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传记著作《世界之王》,1998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1994年,他撰写的《列宁墓:苏联最后的日子》获得普利策奖。 目录前言:约书亚世代 第一篇 第1章 肯尼亚的牧羊人 第2章 夏威夷·普纳荷 第3章 我是谁? 第二篇 第4章 芝加哥·黑人都市 第5章 哈佛·米歇尔 第6章 新生活 第三篇 第7章 没有任何背景 第8章 肤色不够黑? 第9章 我反对的是愚蠢的战争 第10章 这个人我们等待已久 第11章 无畏的希望 第四篇 第12章 政坛崛起 第13章 沉睡的巨人 第14章 美国准备好了吗? 第15章 冷静的斗士 第五篇 第16章 是的,我们能行! 第17章 白宫,今日格外不同 后记 目标尚远,我们仍需继续前行 致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