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天生 |
释义 | 1 会计师◎ 个人简介陈天生 男,会计师。1950年9月出生,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74-1984年泉州腐植厂会计,1984-1997年泉州市鲤城区财政局干部,现任职于泉州市丰泽区财政局。 ◎ 主要业绩一直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先后在工交企业财务股、行政事业财务股、综合计划财务股、预算科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能胜任多种专业会计。在企业任会计主管期间,勇于改革,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车间、班组经济核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鲤城区财政局工作期间,在财务大检查和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管工作中,曾受到省级表彰。在从事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编制的行政事业经费财务决算报表在全市评比中,历年都获得好名次,数次获得第一名。 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了邮电费、差旅费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实行经费包干、抵支收入、预算外资金分配使用等管理办法。 在丰泽区财政局工作期间,从事预算、综合计划工作,在组织财政收入,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撰写的《乡镇文教财务工作初探》一文,在泉州社联刊物《泉州学刊》1992年第4期和《福建财会》1993年第27期发表,并被福建省财政厅推荐作为华东地区文教行财研讨会交流材料,刊载在《浙江财税与会计》刊物上。 2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个人简历陈天生(1953—),男,祖籍赤壁蛟龙桥山里陈家,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18岁任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过大学教师、办过科普刊物,当过《光明日报》记者。1984年,《中国青年报》的长篇报告文学《陈天生效应》引起全国轰动, 被中央领导人誉为"腾飞时代的改革先行者",名字和事迹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皇家版。27天创办起湖北经济管理大学。 历任中南经济技术发展公司、广东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广东鼎湖科技实业城、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湖北赤壁乌林建设开发总公司、湖北赤壁乌林民营社会发展试验区董事长、总经理。光明日报下属光明网名誉顾问。 ◎ 大事年表1984年9月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告文学《陈天生效应》。 1989年 成功创办鼎湖科技实业城 1992年 与蒲圻市签署合同筹资在蒲圻建赤壁长江大桥、开办开发区。 ◎ 人物故事◎ 祸焉非福肥力高2002年,任广东高技术产业中心主任期间,试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代高效复合生物菌肥。那是在80年代末肥力高经受住了广东省科委、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严格挑剔的检验,被专家认定为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可提高农作物营养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湖北省农委副主任岗位退下来的老党员王宽忠,拿了肥力高在自家的小菜园作实验,施用过肥力高的小白菜要比一般的小白菜长得高出一倍,而且味道极好。兴奋之余,他给省委常委、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肥力高。在经过一系列的严格实验后,随州市政府写出了一份《关于肥力高在当地实验效果的报告》。湖北省省长蒋祝平见到这一报告后,以十分兴奋和坚定地口吻作出了批示:如此好的项目,应该勇而投之,并由省财政厅拨款300万元,支持随州市农委建立年产5000吨肥力高的工厂。 1997年伊始,陈天生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省市。不到4个月,就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肥力高生产厂。1998年开始向国外进军,让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用上肥力高。 ◎ 赤壁长江大桥1992年11月,陈天生决定在家乡建桥,并电话告知了赤壁、洪湖两市政府。记得那天下午,他出席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表彰大会”回到燕京饭店(我那时的办公室租在此饭店)。赤壁市长樊仁富、洪湖市长蒋昌忠,已在一楼咖啡厅等陈天生。他那时的办公室主任是洪湖市委办公室主任胡洪斌,由他负责接待并打印了合同。恰好那天《科技日报》整版刊登了写陈天生的通讯。他们正在看报纸。简单寒暄了一下后,他们就签了合同。那时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不久,全国正处于大干快上的热潮时期,不管是政府还是陈天生,都没有把修桥看的多么难。合同签订后的第三天,胡克实(任过团中央书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陆禹(北京市副市长)、中国铁道科学设计院院长等几位忘年交朋友到他办公室闲聊。当陈天生谈到修桥时,那位院长说:我可以帮你。他告诉我,他的表哥是美籍华人,世界桥梁设计第一人林同炎。林先生每次来华,江泽民、朱镕基都要接见。陈当然很高兴,希望他立刻联系。那时没有网络,只能发传真。不几天,林先生到北京了。陈天生和林先生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签字仪式,美国驻华大使和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先生都出席了签字仪式。合同内容是由林先生主持赤壁长江大桥的设计。林先生当时已八十高龄。他在仪式上表示,他一生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三百多座桥,但还没有在中国设计过一座桥,他一定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把一生的成果应用在赤壁长江大桥上。这个签字活动,媒体作了报道。 随后,赤壁市政府给陈发了一份由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大强主持召开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专题会议纪要。过完春节,即九三年初,陈就从北京、武汉挑选了二十多人,正式入驻赤壁。市委、市政府为了支持陈天生,把莼川宾馆的附属小院腾出来给他们使用,并同意马玉玖、钱家炎、伍昌平等人作他们的顾问。三月中间,陈与美国一家公司在武昌洪山宾馆签订投资合同,投资额为1.5亿美元。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生铁、省人大副主任徐晓春、省计委、省外办、省交通厅、荆州、咸宁、赤壁、洪湖等地市领导都出席了签字仪式。紧接着,中国一冶、解放军总政的银达公司(那时军队也办企业)也带着资金进入赤壁和我合作。四月份,林同炎团队和交通部、铁道部的设计大师,浩浩荡荡开进赤壁,选择桥址,讨论设计方案。可以说,那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进入实际,就麻烦了。在手续上,要经过两岸的两市、两地区的交通、水利、计委同意,再报省里。到了省里,要长委、航道、航政、防汛、地质、地震、交通、环保、计委同意。全部同意后,还要在长江中钻探取样,才能最终决定桥址。按规定,要上、中、下三个预选桥址,每个桥址要六个钻探点,每个钻探点要钻出青石之下五米。也就是说,要在赤壁矶头至太平口之间的江中,钻十八个孔。最麻烦的,是“攻关”。要过那么多道卡,盖那么多章,真是烦透了。往往为过一道卡,就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陈大多数时间,就在赤壁、咸宁、洪湖、荆州、武汉之间来回穿梭。 那时路况不好,坑坑洼洼。年纪大的应该记得,陈天生在赤壁那几年,跑坏了两辆奔驰车。章盖完了,钻探数据和岩样有了,才能由湖北省某设计院编预可行性报告。光那份报告,就花了二百万。那可是九十年代的两百万啊!报告出来了,才由省计委主持召开有省、地、县(市)各部门的专家参加的150多人的评审会。当时省计委负责人对陈说,你要作好心理准备啊,大凡这样的大项目,一般要开三次,才能统一意见。好在是,与会者见陈个人在干这个事,很同情我,一次就通过了。 会后,省计委出了个文件,同时,正式向国家计委、交通部递交了立项报告。省计委负责人对陈说:“省里该办的已办了,就看北京了。”我马上赶往北京。那时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期间,一切大项目都冻结了。我与交通部负责人陈述:我这是民间投资。那位负责人拿出地图对我讲,洪湖和赤壁之间的桥,肯定要修,但在十五年之后。我问为什么?他说,现在这两岸的公路网并未形成,你一座孤桥有什么用?而这两岸的公路网的投资,三倍于桥的投资。所以,你还是等十五年,等国家把公路网建成了,再建桥吧。我的天,十五年,我能等,美国佬能等吗?就这样,修桥的事,嘎然而止了!陈整整四年的时间和二千多万元的投入,付之东流了!好在留下了一大堆资料。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筹建大桥。国家环保部、水利部已批准,只剩国家发改委了。 陈在赤壁的四年,所有的开支,都是他自掏腰包。当时与樊仁富书记有过约法三章,“不吃赤壁一餐饭,不花赤壁一分钱,不找市里办一件私事”。所有的宴请,都是他买单。樊仁富书记到省林业厅工作时,在一次老乡聚会上,他也很动情的说,陈天生在赤壁做到了“三个一”。再有,我当年在赤壁,并没有向市委、市政府要过一寸土地搞开发赚钱,方保安同志也多次讲,陈天生没有想在赤壁赚钱。因为我觉得,回家乡赚钱,有点丢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