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潜京十年手记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平装: 209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807299424

内容简介

《潜京十年手记》内容简介:说新北京城,没办法不说建筑,建筑是这些年北京最关键的词,各式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景观,各种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骨骼,各式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时尚各种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生活。没有这些建筑。很难想象北京的存在。建筑像一片片网络,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网络也越来越像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不一,奇异多元。这就是《杂碎》为我们编织的时代河流,近的,小的。杂的,碎的,当然也可能是美的。近的,缺少深邃的历史感;小的,缺少宏大叙事的可能;杂的,缺少统一的精神图谱;碎的,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编辑推荐

《潜京十年手记》:潜京十年心得,满腹人生感悟。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干最新力作!

破解文化漂流者的生存密码,品味江南北居客的京派人生。

掐指一算,来北京整整十年了。我发现北京没有改变我。当然我也没有能够改变北京。倒是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我这十年的感触——

起居

我从南京来,到北京需要适应种种,有些适应了,有些还不适应,适应的不一定是进步,不适应的也不一定是我的不对。

看客

一个人进入北京.就是一条鱼入大海,不论是蛟龙人海,还是小鱼小虾人海,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被掩盖。

球迷

人生如球,成功的人生必有合理的节奏。失败的人生,节奏肯定是混乱的。到北京看球比其他地方方便,除了有江湖冠军的国安外,还能看到世界各地的大腕巨星的风采。

他乡

对潜京者来说,北京就是他乡。但你从北京出差,从北京出发,满眼依然是他乡。

作者简介

王干,评论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有《王干随笔选》、《王蒙王千对话录》《南方的文体》等。

目录

第壹章 起居

小二、点五、涮羊肉

男人居住北京的十一条理由

北京人的“三仇”和上海人的“三愁”

北京的春夏秋冬

北大惹谁哪

向老舍学习北京话

向王蒙学习宽容

红色聚餐:开国第一宴

《茶馆》和消失的楼外楼

在怀柔观山

第贰章 看客

《潜伏》说的是官场、职场和情场

老徐不纯了,王朔不痞了,大家不习惯了

《石头》为什么这么疯狂

曾经的人艺小剧场降格了

《厕所》与下半身写作和下半身文化

《人间正道是沧桑》与《潜伏》之异同

<非诚勿扰》的文化挑战

老大的人生哲学:慢和简单

春晚当公益:不能赚钱

张艺谋是审美吸血鬼

第叁章 坛子

文化震荡,图穷博客见

怎一个钱字了得

不断延伸拓展的文学

文学人口与自由撰稿人

文学与疾病

共和国十大文学地标

最不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十个大作家

第肆章 球迷

南非世界杯开幕式独少一人

足球的节奏

腐朽的没落的资本主义踢法

那些离开的球队

悖反世界杯

黄健翔四周年祭

奥运会的文化传播力量

第伍章 怀乡

南京答问

江南三鲜

泰州是谁的故乡

关于泰州美食的记忆(一)

关于泰州美食的记忆(二)

凤城河赋

余光中的<乡愁>如何放大

邻居的艺术

向汪曾祺学习生活

第陆章 他乡

芝加哥建筑与个园假山

城市十章

城中瀑——极边之水

山水精神人文魂

如何进入重庆

过桥米线和莱泡饭

把风情撒向餐桌

中国老百姓最爱吃的十道莱

平民烤鸭

人生的三种颜色

第柒章 互文

王蒙的N个春天

与铁凝对话实录

三X与刘恒

我所见到的田瑛

写出诗的骨感

行走在中国生活的地面上

我们的干老

说不尽的王干

王干的转身

真诚而轻松的言说者

序言

《杂碎》有一个副标题:关于京城的只言片语,京城当然就是北京了也就是说对新北京城的一种描述了。徐城北先生的两本《老北京》已篓把老北京城说得很老了,《杂碎》说的是新北京城。《杂碎》表面说了很多时尚的内容,其实说的就是一个问题:建筑。说新北京城,没办法不说建筑,建筑是这些年北京最关键的词,各式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景观,各种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骨骼,各式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时尚各种各样的建筑成为北京的生活。没有这些建筑。很难想象北京的存在。建筑像一片片网络,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网络也越来越像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不一,奇异多元。这就是《杂碎》为我们编织的时代河流,近的,小的。杂的,碎的,当然也可能是美的。近的,缺少深邃的历史感;小的,缺少宏大叙事的可能;杂的,缺少统一的精神图谱;碎的,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来到了网络时代,或者说网络来到了我们的时代。网络的一个特征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杂杂拉拉,碎碎叨叨,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的空间。虽然网络也同样需要审查制度,但网络对发表权、言说权的极大解放超过任何时期,对满足广大人民的发表欲也是功德无量的历史性里程碑。当然极度自由的言说不仅让言说失去了分量,也让自由失去了分量。后工业时代和电脑时代搅拌在一起,就是让很多具有分量的事物降低分量或者变得没有分量,让一些没有分量的东西变得有分量。后现代社会如一条发了水的河流,让很多的事物都漂浮起来,都失去了原来的分量。

比如宫殿的建造在过去是何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北京的一大特色就是拥有一座又一座的宫殿,而在今天一个一流或非一流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营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并且用自己公司的名字甚至个人的名字进行命名,类似潘石屹建立的SOHO现代城比比皆是,宫殿这么庞大的叙事一下子失去了分量。一个电视观众因为收看了电视回答了几个近似弱智的问题,就因此被邀请到电视台奉若贵宾,享受近乎国宾的礼仪。而他可能获得的只是厂家滞销的一两件电子产品。在平等自由的意义上来说。皇上的宫殿和开发商的楼盘、普通市民的房屋都是具有同等居住价值的,而在以前,普通百姓是不能居住在那么豪华那么高大的宫殿似的建筑里的,而现在建筑冲破了等级森严的宫殿制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摘

不知什么时候,北大成了媒体特别是网络的热点,今年先是“沦为二流”的爆炒(其实二流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中国足球就主动自称二流,

二流又不是二流子),接着是张颐武教授一万本《论语》和一个章子怡的风波,前不久更有少年写作旅事件,加上引进人才“水货”的责难,还有拒绝旅游团参观的讨论,而现在居然又把教师的工资清单拿出来“示众”,北大真的成了一个新闻的马蜂窝。

这马蜂窝轻轻一捅,就能飞出很多有卖点的新闻报料来。

北大惹谁哪?还是流年不利?

一个北大学生当了屠户,卖猪肉,报纸大惊失色,人才啊!要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当了屠户,还会这么一惊一乍吗?当然,要是一个屠户考上了北大,或者一个屠夫的儿子考上了北大,也是新闻!

既然英雄不论出身,行行出人才,人才也可以流向各行各业。话说回来,北大毕业生当屠户,自有其必然性,至少他有这个能力!屠户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失意是人生常碰到的事,屠户咋就成了最下贱的代名词!

看来,人们有解不开的北大情结,这情结是由一种北大崇拜造成的!北大一有凡夫俗子的举动,大家就受不了,大家就觉得北大在堕落。其实北大也是由一群有血有肉的凡人组成的,他们是人不是神仙。

我个人对北大心存感激,五年前,我女儿从南京来新东方学英语,因离北大近,她常常冒名到北大教室去上自习,她说在未名湖畔散步的感觉就是有一种大师在身边的感觉。她现在如愿以偿到国外学习了,现在我们在网上聊天时还常常说到她当初在北大“偷学”的情景,她说那是她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

我对北大心存尊重。北大在近现代史上是座启蒙的城,也是英雄的城,当然更是文化的城。北大那些大师的形象是和民族文化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我反对神化北大,反对把北大神圣化,北大不是供大家顶礼膜拜的庙堂,北大教授也不是坐在佛龛上的仙人。

当然更反对妖魔化北大,北大有学生当屠户,不能说明北大变成了屠宰学院,变成了肉联厂的培训班。北大教授有穷有富,但与北大无关,北大不是用人民币或美元来尺量的。

现在有把北大明星化的倾向,媒体再这样炒作下去,快把北大变成王菲李亚鹏了!今天工资单公示了,明天会是什么示众?不会炒北大老师用的什么牌的手纸、穿的什么牌的内裤吧?

北大是座大学,让她清净些吧!媒体的哥儿们、姐儿们就饶他们吧!一个大学老被过度关注,说明媒体的资源枯竭还是某种由爱而恨产生的逆反?

老让北大的校长和老师出来解释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研究?是不是有扰民之嫌?

炒罢王菲炒北大,媒体还有什么新招吗?说句不恰当的话,炒王菲和李亚鹏生子,扰的只是几个人,而北大,有多少学子和学人需要好的环境啊!无聊不能影响有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