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千竿胡同 |
释义 | 位于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路北,东起前海西街,西至三座桥胡同。千竿胡同,元代始建,清朝称为箭杆胡同,民国后“箭”谐音为“千”。 千竿胡同北为三座桥,桥北明时有大慈寺,明武宗时与白塔寺一样,都是供养番僧的场所,十分隆盛。世宗嘉靖即位后,对此很反感,《涌幢小品》:“嘉靖初,废大慈恩寺。从锦衣卫之请,即其地改为射所。上以金鼓声彻于大内,拟改建元明宫,别以大兴隆寺为射所。” 关于箭杆胡同的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明成祖)扫北时,住在南京,他准备在北方另行修建一座新的京城,这都城在哪儿建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叫来了徐达。他对徐达说:“我要在北边建座新都城,可现在还没选好地方。这么办吧,凭着你的神力往北射上十箭,箭落到哪儿,就在哪儿建新都。”徐达答应着来到殿外,抽弓搭箭,连着向北方射了十箭。这十支箭分别落到了现在的昌平、前门外、德胜门外、崇文门外、广安门内、东打磨厂、北池子、东单、北兵马司和宝钞胡同附近。明都建成后,这十个地方每处都形成了一条箭杆胡同,而且每条胡同均像箭杆一样直直的、细细的,据说那是徐达射出的十支箭而命名。 现在的千竿胡同(原箭杆胡同)就是根据当年落在宝钞胡同附近的那只箭修的。 胡同很短,百十来米,从这头可以看到胡同的尾巴。胡同路边不仅停满了车辆,还不时有什刹海的游览车从这里穿行。胡同东口就是热闹的前海西街,所以这里,想安静也静不下来。 3号院的院门很不起眼,进去则别有洞天。一进门便是一个影壁,右手边有一个垂花门,虽然旁边也建了房子,好歹垂花门还比较完整地展示着风姿。这个门装饰得比较简单,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垂花门应该华丽一些。这里是原天津达仁堂药店乐家老宅。旁边房子上的戗檐侧面,按说与这里应是一处的,但现在中间却起了一堵墙。而这条胡同几家院子的后墙应该都是现在的郭沫若故居,清时和珅家的马号。 5号院是个比较有名的院子,曾经的主人是我国“牛痘”疫苗、“狂犬病”疫苗的研制者:齐长庆先生。 齐长庆:满族镶黄旗,姓齐他拉氏。曾任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生物制品创始人之一。曾制中国牛痘疫苗毒种“天坛株”,在全国使用,消灭了天花。后又研制出中国的狂犬病疫毒种“北京株”,使用至今。 房主齐长庆老先生的第一位妻子是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的后代、溥仪的侄女:一位格格。所以有人把这里称做“格格府”。 什刹海附近有一些保护、维护得很好的院落是收费对外开放的,一般是20元每人。我不知其他院落是不是仍有人在其中生活,还是像这里一样,已无人在此居住,完全是当作一个旅游景点了。 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载体,而不仅仅只是建筑形式。如果变成了单纯的旅游场所,那就失去其本身的灵魂,实在没有意义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