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候卫生与大气卫生 |
释义 | 概述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称为大气,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大气自地表向上,可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空气密度最大的一层,空气总量的95%集中在这里,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5℃左右,这种随着离地面高度不同而产生的气温下降叫温度递减。温度递减越大,气流垂直流 动越大,其垂直混合作用越强。但有时也可出现气温逆增现象。 标准和基准的概念大气卫生标准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居民健康,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订大气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由于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泛,接触的人群几乎包括了所有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尤其包括老、弱、病、幼、孕、敏感体质等体弱人群,而且都是长期、昼夜的持续接触,因此,大气的卫生标准要比生产车间空气的卫生标准制订得更为严格,空气质量要求更高。 标准(standard)和基准(criter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而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标准是国家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限量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制订是以基准为主要依据并且要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制订的,并由国家管理机关批准颁布,具有法律的制约性的。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受生产周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各种有害物质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规定了两种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和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次短时间采样测定结果的最高容许值。有些物质能使人或动植物在短期内(瞬间或20min内)出现刺激、过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则该物质必须制订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这是确保接触者在短期内吸入该物不至于产生上述任何一种急性危害的上限值。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对一些有慢性作用的物质都应制订此值,亦即经过长时间(数月、数年)的持续作用也不致引起最敏感对象发生慢性中毒或蓄积现象以及远期效应的日平均上限值,在任何24小时内均不应超过,以达到防止污染物慢性和潜在性危害的目的。有些物质既能产生急性危害,又能产生慢性危害,则两种最高容许值都应制订。 我国大气卫生标准以重量浓度(mg/m3)表示,即标准状况下1m3空气中该物质的重量mg数。 全球空气和海洋平均温度上升、冰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这一切使我们了解和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除了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外,当今人类健康也在遭受对气候敏感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攻击公共卫生的支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于今天世界卫生日警告说,这些影响也使我们看到一些在大规模范围内公共卫生将需要面对的挑战。 “虽然气候变化是一种全球现象,但其后果不会是均匀分布的。”“简言之,气候变化可影响已经很严重的卫生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中世界,并且很难解决。” 为解决气候变化给卫生带来的影响,世卫组织正在协调和支持科研与评估项目,寻找最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气候变化下的人类健康,特别是对脆弱人群,比如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并提请会员国对其卫生体系做出必要的改革,来保护本国人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