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清平 |
释义 | 陈清平或叫陈清萍、陈青萍。温县陈家沟认为陈清平为陈氏第十五世,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幼年师承族叔陈有本习练陈氏太极拳小架,对太极拳奥秘深有领悟,青年时已名扬乡里,深得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陈有本所赞誉。由于家庭经商需要遂迁于离家八里的赵堡镇。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中说陈清平赘婿于赵堡镇。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基本信息男,汉族,1954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原曲阜师院)中文系,留校工作至今。历任中文系团总支书记、党委组织部干事、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教务系统党总支书记、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现任杏坛学院党总支书记。 详细介绍陈清平同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曾讲授《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管理学》等多门课程;在《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日报》、各高等学校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四部,其中主编《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入党必读》,专著一部《人格修养要论》,合著一部《新时期干部道德》.独立承担并完成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项《大学生学习掌握时事政治现状分析与研究》。以上著作和论文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三等奖一项;厅局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太极拳大宗师陈清平(1795-1868)太极拳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宗师,其文韬武略,堪称世所罕有。 首先,陈清平的名字在有些资料中被写成“陈青萍”,或“陈清萍”,但这是错误的。前几年在赵堡镇陈清平的后人家中发现了陈清平的分家文书,后来又发现了其父的墓志,以及在陈清平盖房子的檩上,均写作“陈清平”。 其次,陈清平是否赘婿于赵堡,原来陈家沟的说法都坚持此说,但随着分家文书等资料的发现,此说已经不能成立。 其三,关于陈清平身世和师承对于太极拳界是一个大谜团,而且有很大争议。陈鑫的《陈氏家乘》把陈清平列为陈氏十五世,后注拳可师。赵堡人则称其师祖为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实际上,陈清平是有可能从陈有本那里获得教益的,在两村相距如此之近,又属同族,再者说,当时赵堡与陈家沟之间也没有今天这样之大的利益之争,两村武人在拳术方面互相交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陈清平的太极拳主要来自张彦,这一点却没有太大的问题,陈家沟传人在民国期间也不否认这个事实,唐豪也承认。 陈清平家境富有,终日除经营商,习练拳械外,利用闲暇向村里青少年传授些太极拳。天长日久,学艺者众多,遂在镇里开办武馆,正式授徒,赵堡镇一带皆其所传。他所授徒弟,多有所成。他在教学方面堪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一点无论怎样称赞他,都是不过分的。 据说在从学于他的弟子当中,有八大弟子,每个都有惊人的成就。举其大者,和兆元创代理架,任长春创领落架、李作智为腾挪架、武禹襄创武式太极拳、李景炎创忽雷架,牛发虎在虎牢关大战捻军,一战成名,其封诰至今保存在后人手中。 还有一段重要的历史事实要指出,杨露禅在后来去陈家沟时,陈长兴已经年老(有说已经去世,但此说可能不确),杨露禅就到赵堡镇陈清平处请教。关于这一点,调查者从陈家沟一些熟悉历史而又诚实的传人(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隐去其名)那里也得到了确证。因此,陈清平和杨露禅有师徒之谊。故后来武禹襄前往河南学艺时,杨露禅将其推荐到陈清平处,所以李亦畲后来写其舅父“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萍者”,他闻于谁呢?杨露禅。 武禹襄传外甥李亦畲—李亦畲传郝为真—郝为真传孙禄堂,孙禄堂集太极、形意、八卦而创孙式太极拳。 和兆元和兆元(1810 –1890年)温县赵堡镇人,赵堡太极名师陈清平的入室弟子。1836年进京供职,曾统领皇宫大内侍卫(据传)。因屡有功绩被皇室例封为“武信郎”。在京期间,他广交武林同道,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反复实践,所以和兆元提出:“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的理论。制定出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即和式太极拳,因地域因素也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兆元晚年归里,处世低调,除传子和润芝、和敬芝、孙和庆喜、苗彦升外,只在赵堡镇附近传播。 和庆喜,字福棠(1857—1936),和润芝长子,是和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他自幼随父习拳,又深得祖父真传。庆喜公为人和善,德高望重,1928年起开山收徒,视学者年龄、体质、文化不同施以不同教法,教学有方。一时间赵堡镇及周围各地习拳之风盛行,从学者如流,在短短数年内,教出了一大批如和学信(侄)、和学敏(子)、和学惠(侄)、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陈桂林、柴玉柱、郭云等各怀绝技之门徒,这些传人成为日后传播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 武禹襄武禹襄(1812–1880)为武氏太极拳创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秀才,廪贡生,候选训导。约1850年同乡杨露禅(1799—1872)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禹襄兄弟爱其术而从学陈氏老架太极拳,因其不肯轻意授人仅得其大概。1852年禹襄亲赴河南,从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学习陈氏新架太极拳仅月余,而得其精妙,并从长兄武澄清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谱》,读后大悟。在钻研太极拳陈氏新老架式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会贯通,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使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 武氏研究太极拳,创试验之法,每招致乡勇以自验其技,并反复笔录修订,故拳式中式势可用,无一空架。 武氏一身虽然研究太极拳术最为精深,但终以教读自任,故此拳传人甚少,只传其甥李经纶(字亦畲)技艺最精。 武氏论著较多,先著后有《十三式行功心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式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武氏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而写成,所以已故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称武氏著作为“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传外甥李亦畲- 李亦畲传郝为真-郝为真传孙禄堂,孙禄堂集太极、形意、八卦而创孙式太极拳。 李景炎李景炎 (1825-1893)又名李盾(陈辛庄人或叫李屯、李景彦)陈清平晚年所收的弟子。自幼家贫,父早亡,和母相依为命。因受村中练拳之风影响投在陈姓另一门下习拳。好长一段时间由于保守关系,得不到真传,便想投到陈清平门下。学习太极拳小架。因聪明好学在陈清平一家全家染病的时候不离不弃,殷勤照顾又刻苦练功,深得乃师赞誉。乃被陈清平收为入室弟子。其功夫纯正,拳法精绝。后以保镖为业,江湖上有“铁胳膊李盾”的美称。晚年精研拳法,总结毕生积累的技击精髓,博采诸家之长。对师传拳架从动作、身法、步法、练习方法及推手技巧诸方面进行再创造发展,形成了一套风格迥异的太极拳套路。因此拳在发劲阶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刚劲精巧,周身抖擞如颤抖,两脚搓碾震促嚓嚓有声,俗称“太极忽雷(温县俗称天上响雷叫响忽雷)架”,这套拳架有十五层练法,内外兼修,以柔促刚。后经其子李火焰,弟子杨书文、张国栋等人广为传播,现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温、武、博三县和台湾习者众)和美国均有传人。 桃江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基本信息男,汉族,中共党员,省优秀教师,桃江县第四中学副校长。 个人履历1961年7月于益阳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86年始,先后担任桃江四中教导副主任、主任和副校长等职。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和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 武汉科技大学陈清平教授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湖北省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曾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过合作研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