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葡萄大房枯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葡萄大房枯病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由半知菌亚门,葡萄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uvicola Speg寄生所致。 形态特征 : 分生孢子盘近三角形或半球形,灰黑色,宽300~400微米,分 生 孢 子 呈纺锤形,头部稍大,有5个细胞,大小为(18.6~25.4)微米 × (6.2~9.9)微米 危害部位 : 主要危害葡萄果粒、新梢和叶片 分布 : 安徽、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局部发生 侵染循环(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葡萄枝蔓旧疤斑上越冬。 (2)侵染:翌年,病菌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飞散,靠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3)潜伏期:通常为2~3天,有时长达5天以上。 发病条件温度在0~35℃时均可侵染,而最适侵染温度为25~30℃。高温、潮湿、多雨是病害流行基本条件。 危害症状叶片发病开始呈现褐色近圆形、直径1~1.5厘米的病斑,尔后发生同心轮纹,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边界明显。病斑逐渐变灰褐色,并长出黑色小粒点,这是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每张叶片病斑数个至十多个不等,严重时病斑融合,沿叶脉扩大成大型病斑,后期引起落叶。叶柄发病出现椭圆形暗褐色、内部 呈 褐 色、边 缘 黑 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新梢发病最初出现轮廓不清的暗褐色斑点,后呈椭圆形,大小约1毫米×0.5毫米水浸状暗褐色病斑。随后凹陷,病斑扩展成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约5厘米×2厘米,暗褐色至黑褐色。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边界呈浅褐色、浸润状,边缘不明显。病斑内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龟裂。2年生以上枝蔓不形成病斑。果粒发病以靠近果梗部分为多。未成熟果粒呈现暗褐色到黑褐色圆形病斑,有重轮纹,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边界明显。病部逐渐凹陷,内部出现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散生。着色后病斑呈暗赤褐色,后变褐色,可占大部分果面,穗轴、穗梗也会发病。 防治方法在防治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时可兼治本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