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葡萄白绢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 : 葡萄白绢病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Curzi寄生所致;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层菌 纲,白绢薄膜革菌属 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但极少发现。

危害部位 : 主要危害葡萄植株的根颈部分。

侵染循环

根部病害多为慢性病,从少量根得病到主根腐烂,直到植株地上部表现症状,需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易被栽培者忽视。

越冬

病原菌多数为弱寄生菌,腐生能力较强,寄主范围较广。病原体耐土壤中的恶劣环境和对颉颃菌有较强抗性。它们不仅能潜伏于病根组织中,也能在腐朽的病根残体中越冬,甚至在果园的土壤中也能存活多年。因此,环境中作为初侵染的病原菌是很广泛的。

侵染

根部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从葡萄植株根部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因此机械伤、虫咬伤、冻害、过多施肥造成的烧伤等都是病菌侵入的门户。这些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田间耕作、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所造成的伤口侵入的。故土壤害虫、地下线虫又是此病的传播媒介。

发病条件

发生与葡萄园管理水平直接有关。管理粗放,植株负载量过大,根系生长不良,很容易引起根病的发生蔓延。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表皮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然后表面长出白色网状具丝绸光泽的菌丝层,并逐渐增多,直至盖满整个根颈,还可蔓延到附近表土。受害的根颈皮层逐渐腐烂,有时可蔓延至主蔓,腐烂程度可达木质部。后期的发病组织表面和附近土壤中可长出许多褐色、圆形、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这是诊断本病的最主要特征。此病也会危害接近地面的葡萄果穗,可引起果穗变褐腐烂,病果粒表面产生白色菌丝层。

防治方法

田块的选择

新葡萄园要避免在涝洼地和土壤黏重的地方建园;建园时应建设好排灌渠系,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少发病条件。

苗木消毒处理

从病区购苗或有可疑苗木,栽植前可将根部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倍液浸泡10~20分钟,晾干后再定植,对防治根部病害效果明显。

精细管理

多施有机肥,做好园地排水,合理确定植株负载量;做好蔓、叶、果管理,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及土壤线虫,减少虫咬伤口,以减轻病菌的传播。

勤检查早治疗

确诊发病后,应根据病害种类对症处理。白绢病可用利刀将根颈部的病斑彻底刮除,紫纹羽病、根朽病、根腐病应将根部腐烂部位剪除干净,然后在伤口处涂上1%硫酸铜溶液消毒,外涂波尔多液浆保护。刮下或剪下病残体应予以烧毁。为防治病害扩散蔓延,可对土壤进行根灌消毒。常用消毒剂有:10%双效灵200~300倍液,50%代森铵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0%苯莱特1000倍液,每株用药10千克左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