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破坏性资料压缩
释义

破坏性资料压缩方法是经过压缩、解压的资料与原始资料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压缩方法。破坏性资料压缩又称有损数据压缩,即将次要的资讯舍弃,牺牲一些品质来减少资料量,使压缩比提高。这种方法经常用於网际网路尤其是流媒体以及电话领域。在这篇文章中经常成为编解码。它是与非破坏性资料压缩对应的压缩方法。根据各种格式设计的不同,破坏性资料压缩都会有 generation loss:压缩与解压档案都会带来渐进的品质下降。

破坏性压缩的类型

有两种基本的破坏性压缩机制:

* 一种是破坏性变换编解码,首先对图像或者声音进行采样、切成小块、变换到一个新的空间、量化,然後对量化值进行熵编码。

* 另外一种是预测编解码,先前的资料以及随後解码资料用来预测当前的声音采样或者或者图像帧,预测资料与实际资料之间的误差以及其它一些重现预测的资讯进行量化与编码。

有些系统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变换编解码用於压缩预测步骤产生的误差信号。

破坏性与非破坏性压缩比较

破坏性方法的一个优点就是在有些情况下能够获得比任何已知非破坏性方法小得多的档案大小,同时又能满足系统的需要。

破坏性方法经常用於压缩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破坏性视频编解码几乎总能达到比音频或者静态图像好得多的压缩率(压缩率是压缩档案与未压缩档案的比值)。音频能够在没有察觉的品质下降情况下实现 10:1 的压缩比,视频能够在稍微观察品质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如 300:1 这样非常大的压缩比。破坏性静态图像压缩经常如音频那样能够得到原始大小的 1/10,但是品质下降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仔细观察的时候。

当用户得到破坏性压缩档案的时候,譬如为了节省下载时间,解压档案与原始档案在资料位的层面上看可能会大相径庭,但是对於多数实用目的来说,人耳或者人眼并不能分辨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些方法将人体解剖方面的特质考虑进去,例如人眼只能看到一定频率的光线。心理声学模型描述的是声音如何能够在不降低声音感知品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压缩。

人眼或人耳能够察觉的破坏性压缩带来的缺陷称为压缩失真(compression artifact)。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