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坡芽歌书山歌队
释义

简介

坡芽歌书山歌队是来自云南省文山州的原生态组合,参加了“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决赛,得到较高赞誉。2009年,“坡芽组合”在云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演唱了《坡芽歌书》中的片段《坡芽情歌——鹧鸪飞》、《坡芽情歌——逛珑端》,一举夺下原生态组金牌桂冠。此番,“坡芽组合”首次跃上央视青歌赛的舞台,成为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一匹黑马,再次载誉归来。

“坡芽组合”的前身是“百越组合”,意为“展示百越民族文化艺术精髓的文艺组合”。在“普九”宣传活动中,“百越组合”成员多次下乡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将其改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曾在2007年文山州第二届“青歌赛”上荣获民族组合组金奖,并代表文山州参加了云南省第二届青歌赛。

在云南省举办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中,他们将组合更名为“坡芽组合”。此次参加青歌赛,再次更名为“坡芽歌书山歌队”,从原来的10名队员调整为14名,男女各7名。

作为“坡芽歌书山歌队”的指导老师、富宁县文化产业办主任岑松杰,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也感到很欣慰。不过,他表示:“这一次回来,让他们休息几天,就带着他们下乡去采风,目前有7首歌了,我们再准备3首左右新歌,也不想准备太多,因为决赛也就只需要3首歌。目前团体赛结束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戒骄戒躁,再加把油为单项决赛排练好,争取冲击单项奖的冠军。”

名称释义

在“坡芽歌书”一词中,“坡芽”为壮语,是一个壮族村庄的名字,坐落于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剥隘镇的大山之中,隶属于云南文山的富宁县。在壮语中,“坡”即山坡,“芽”是一种开黄色小花的灌木,俗称“黄饭花”,又称“杨咪咪花”,采黄花煮于沸水,可得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所需的黄色染料,“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村庄因位于“坡芽”而得名。

“歌书”,来源于坡芽村村民家中珍藏着的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在壮语中,“布”指“一张、一页或一面”,“瓦”指“绘画、花或歌”,“吩”专指“唱歌”,“布瓦吩”即“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译成汉语即是 “歌书”。

坡芽村现有55户人家,全是壮族,其中农姓有48户,其余为韦、黄等姓氏。他们世代以稻作为主业,有时也进行狩猎。坡芽村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民风古朴,代代相传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参赛评价

2010年4月12日晚7点30分,“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决赛第一轮比赛拉开帷幕。坡芽歌书山歌队以纯净柔美的天籁之音惊艳全场,拿下了当晚比赛的最高分。

在比赛中,“云南文山坡芽歌书山歌队”被主持人和评委多次提及,都说:“这是一支很厉害的队伍。”当晚,坡芽歌书山歌队排在第13位出场,参赛的曲目是《坡芽歌书》中的第五首《哪里鹧鸪叫》。当姑娘小伙们纯净柔美的歌声响起时,全场观众和评委顿时被吸引住了。演唱结束时,全场静场几秒钟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选手们展示了神奇的情爱密码《坡芽歌书》,以及每个密码所代表的意思时,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都不禁被古老的《坡芽歌书》所折服。

在第二现场点评团担任点评嘉宾的阎肃、徐沛东听了坡芽歌书山歌队的演唱后,更是连声夸赞。两人都是历届青歌赛的老评委,但当他们听完《哪里鹧鸪叫》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纯天然、浑然天成的歌声简直是天籁之音,他们各个音转得都非常自然,选手们对音乐的感觉比我们都强”,“简直要钻进屏幕去看个究竟。”中国音乐界的两位重量级评委这样评价道。

文山坡芽歌书山歌队到北京参加央视青歌赛,这对文山人来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当晚,许多文山人守在电视机前看了整场比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