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贫百强 |
释义 | 定义贫百强,是国家级贫困县(国贫县)和全国百强县的缩略称谓,指现在媒体评选中所存在的、“贫困”和“强大”兼得的情形,就像硬币的两面——“正”与“反”一样,具体是指社会某些媒体组织的县域经济竞争实力评比中所爆出的、既是国贫县又是全国百强县的矛盾现实。 新闻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面对“百强县评比是否收费”等提问,“中郡所”所长刘福刚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2011年10月10日新华网、10月11日《京华时报》) 争议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 被评县直呼这是笑话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当得知开县入选“西部百强县”的消息,开县统计局一位基层干部直呼这是笑话:“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1/4,贫困人口14.2万人。” 固始县财政局党委书记董平对该县入围“中部百强县”非常不解:“我县本级财政收入只能保证全县教师工资,如果没有中央转移支付,我们连公务员工资都保证不了,更别谈其他发展了。” “百强县”由小公司来评记者调查发现,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没有在民政部注册。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所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册全称是“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而非对外宣称的“研究所”,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本仅10万元。 据了解,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而“中郡所”仍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 固始县统计局核算股股长胡国春对该评比的科学性、严谨性表示怀疑:“‘中郡所’传来的定评表格包括‘科学发展指数’等30项指标,提法很业余,很难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中郡所”官网显示,“百强县(市)评比”从2006年第六届开始,首现并列第一,此后并列名次不断叠加;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单中,所谓的“百强”名单均被塞进一百二三十个县市。 在位于北京海淀区郦城工作区“中郡所”总部,记者见到所长刘福刚。刘得知后边把记者往楼下拽,边推说自己不是“刘福刚”。记者随即拿出网上发表其演讲图片当场指认后,刘不得不承认。面对“百强县评比是否收费”等提问,刘福刚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 与官员的政绩需求有关记者随后致电“中郡所”工作人员朱先生。他透露说,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中郡所’官网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发现,不少县市领导在这里发表了署名文章。 “百强县评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需求不无关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作下阶段任务。 “中郡所”官网显示,在评比“百强县”期间,该所多次召开研讨会、发布会,来自各地的众多官员、权威专家到场。兰州大学副教授黎春林认为,这增加了“百强县评比”的迷惑性,使很多人误认为是政府主办的严肃评比。 “类似的评比活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否建立在严谨的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如果怀着功利的目的,谁给好处就给谁排座次,这种评比就会失掉公信力。”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