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漂泊甲龙
释义

漂泊甲龙(学名:Aletopelta)是种鸟臀目甲龙下目恐龙,化石发现于加州南部。

属名意为“漂泊的盾甲”,因为本·卡斯勒(Ben Creisler)提出这些化石因为半岛山脉地体北上移动,而被带离原本的地点。种名则是以古生物学家Walter P. Coombs, Jr.为名,以纪念他多年来对于甲龙类的研究贡献。

漂泊甲龙是种中型甲龙科恐龙,身长估计约为6公尺。化石是一个部份骨骼(编号SDNHM 33909),包含:股骨、胫骨、腓骨、不完整的肩胛骨、肱骨、尺骨、左右坐骨、脊椎、肋骨、至少60个不相连的骨盆部位装甲、8颗牙齿。这些化石发现于加州卡尔斯巴德附近的海相诺马角组,年代为白垩纪晚期的上坎潘阶。这只恐龙的尸体可能被冲刷入海洋中,并在海底成为小型沙礁。漂泊甲龙因为它们的甲板形状与排列方式,而被归类于甲龙科。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装甲亚目 Thyreophora

下目: 甲龙下目 Ankylosauria

科: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

属: 漂泊甲龙属 Aletopelta

种:A. coombsi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