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肤腭口线虫病
释义

基本概述

皮肤腭口线虫病又称腭口线虫病,是因感染棘颌口线虫的幼虫而引起的一种少见皮肤病。猫、狗、猪等动物为其宿主,而人常为宿主。当人吃了未煮熟的鱼肉,则幼虫可在人的皮肤引起移行性皮疹。但在人体内该虫不会发育为成虫。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均有报道。

发病机理

在活检皮损中,可找到棘颌口线虫的幼虫,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皮损是因幼虫在皮内、皮下组织或肌肉内移行所致。故皮疹具有游走性、间隙性和非凹性水肿,类似血管性水肿,偶有匐形疹的表现。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躯干部。大小和形态不一,色微红或正常肤色,微高出于皮面。自觉瘙痒和刺痛。虫体停留在组织内,可形成结节或条索状的肿块,甚至脓肿。当虫体侵袭其他组织的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在流行区,有食生鱼或未煮熟鱼肉或鸡肉的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活检皮损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需与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相鉴别。

治疗方法

尚无有效疗法,但采用下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1、药物治疗:口服噻苯咪唑每次50~100mg,3次/d,7~10d为一疗程。

2、手术治疗:当皮损较深,体积不大、数量不多时可行外科切除术。

3、冷冻治疗:对浅表性皮损,可进行冷冻治疗。

疾病预防

禁食生鱼和未煮熟的鱼肉或鸡肉;不饮生水;消灭传染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