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沛县鸳楼 |
释义 | 简介村名原鸳楼乡!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鸳楼! 地理位置沛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沛县城西的鹿楼镇鸳楼村东,坐北朝南,门前即沛鸳公路,距沛县城22公里,占地面积14.5亩。 鸳楼烈士陵园原名为鸳楼烈士陵园,始建于1967年8月,是为纪念在1941年1月22日张堤口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72名指战员而建。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整侵华战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持汉奸傀儡政权,而将主要军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地方国民党顽固派势力配合日伪军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民族和阶级矛盾交织,我军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为确保连接我湖西抗日根据地与冀鲁豫军区至延安的丰北十字河重要交通线的畅通,打击丰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反共气焰,收复沛县地区,1941年1月16日,我八路军教导四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组织了东进讨顽战役,取得了攻克围寨10余个,毙、伤、俘敌63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支的重大胜利。当此时,八路军教导四旅11团3营奉命驻扎丰县陈新庄(今欢口镇),教导四旅直属特务连驻扎沛县张堤口村(今鹿楼镇)。1月18日,陈新庄驻军遭日军袭击,1月22日清晨,丰县日伪军和驻沛县龙固的日伪军计700余人,又对我张堤口驻军发起突然袭击,激战从清晨到午后,面对装备有坦克、大炮的十倍于我的敌军,我八路军特务连在连长韩少营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最后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除个别战士幸免,其余72人全部壮烈牺牲。当年,乡亲们满含热泪将烈士们安葬在村南高地,收尸时战士们与敌人搏斗抓握着的手指都掰不开,有的紧抱敌同归于尽;有的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用大刀劈、拳打口咬,有的嘴里还咬着日伪军的半个耳朵,手榴弹上沾满了脑浆……,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场面极为壮烈。 为了纪念在张堤口战斗中献身的八路军指战员,解放后,1965年“文革”前夕,原黄河支队警卫营排长胡玉岭同志,身抱残疾,仗义执言,为牺牲的老战友立碑奔走呼号,在湖西老人的提议下,终于1967年8月,沛县人民政府划地4.5亩,建立了鸳楼烈士陵园,将张堤口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英烈集体迁葬园内,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告慰先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09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斥资300万元在原址扩建鸳楼烈士陵园,由原来的4.5亩扩大到14.5亩,并逐步将全县散葬的革命烈士搬迁到烈士陵园安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