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陪读新加坡:一位中国母亲陪子留学实录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2日)平装:190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113132545, 7113132545

条形码:9787113132545

商品尺寸: 23.8 x 16.4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品牌:中国铁道出版社

ASIN:B005ITXV6I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陪读新加坡:一位中国母亲陪子留学实录》内容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波涛汹涌,有的只是最真实、最简单的文字。用读中,读者会感受到作者的亲切与平实,仿佛作者就在身旁温和地陪伴着读者,在和读者进行毫无障碍的沟通:与读者交流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探索,分享作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坎坷与喜悦。

编辑推荐

《陪读新加坡:一位中国母亲陪子留学实录》:2002年年底…为了给十岁儿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开始了解留学新加坡的可能性。新加坡小学的教育资源优良,对经济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较适合有期望、有稳定收入的工薪家庭。

2003年上半年…挥别成都,开始求学之旅。经过诸多波折,终于考进政府小学。

2005年…进入小学六年级,为了解决孩子的英文问题,在印度叔叔家托管一年,效果理想。

2006年…进入中正总校(初中)就读,孩子性格更加独立、成熟,入校后给自己选择了专业羽毛球训练。

2006年底至2011年2月…母亲因事回国,将孩子托管在天鹅妈妈家。此时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已不是非常重要了,对其心智的教育更为重要。

2009年年底至2010年初…通过O水准考试,作续读初级学院与理工学院的定向选择。孩子力排众议,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了读初级学院,奠定了上大学的基础。

2010年至今…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这阶段孩子最重要的变化是认识的改变,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并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着。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人比父母更有发言权。一个选择,足以改变一生。

新加坡以其优秀的教育资源、较低的学费、中英双语教学以及和中国相近的文化氛围等因素,逐渐成为中国学生尤其是较低年龄段学子的留学新热门。作为一位选择从小学开始就将儿子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的中国母亲,作者分享了陪读新加坡各种感受以及这种选择给儿子及家庭带来的积极改变。

《陪读新加坡:一位中国母亲陪子留学实录》内容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波涛汹涌,有的只是最真实、最简单的文字。阅读中,读者会感受到作者的亲切与平实,仿佛作者就在身旁温和地陪伴着读者,在和读者进行毫无障碍的沟通:与读者交流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探索,分享作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坎坷与喜悦。

什么样的书是一本好书?是读者感受不到书的存在,而是心随文字融入其中,拿起时翻开的是前言,合上时已然是后记。

能与《陪读新加坡:一位中国母亲陪子留学实录》相遇,也是一种幸运吧!

媒体推荐

我很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稿,深深地感受到书中渗透的人性与客观。

书的质朴让我很感动,很敬佩。人在红尘中,心总是随着奔驰的车轮不能

自主,难得遇见内心的自我世界。很庆幸作者能抛弃繁杂,理性地留下自

己的经验。能融入生活,又不沉陷其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需要这样

的人生,尤其是女人。走自己的路会感到很幸福,能勇敢地走出一条看似

同众、实则不同的特别之路,更是令人佩服。

——成都市妇联副主席 高久云

一位有着伟大母爱、责任、善良和集所有能想象到的优秀品质的女人

,在异国他乡教育孩子的心路历程深深地影响了我。读这部有灵魂的著作

,内心深处久久萦绕的是:震撼!深思!我建议您用心去感受一下由这位

坚韧、智慧的家长创造的教育模式的解读。您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可思

议的收获!

——“引爆生命动力”教练 赵奉凯

作者简介

石清桐,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早期因不满足于工程职业生涯,遂自谋职业,经历曲折丰富,在人生阶段的收获中,自认最大收获是有了孩子。又因教子心切,欲深造其子,于2003年送子于新加坡就读。陪读生涯,经历颇奇,起心著书以养自身、以助他人。

作者是一个普通人,但在人生的旅途中从不放弃追求人性之美,即使在那及其阴霾的时代,也要做到身外万物皆可弃,身内精神不可抛。后因兴趣学习心理学,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录

1 选择

2 成都,再见!

3 双重身份

4 异国第一天

5 选择留学

6 报考政府小学

7 探望大连母女

8 火速回国的两姐妹

9 “sars”与灾难

10 女诗人母子

11 终于上学了

12 对异国教育的认识

13 找工作

14 催人成长的工作

15 成长中的孩子

16 周末的海边

17 特殊时段孩子的管理

18 托管于印度叔叔之家

19 托管于天鹅妈妈之家

20 不同托管家庭的对比

21 一封特别的信

22 日记摘录

23 挣扎中的母亲

24 不屈的中国女人

25 当心中有了信仰

26 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27 身边的当地人

附录

后记

序言

这本书可能会使所有期望从书里只掌握新加坡留学导游图的读者失望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留学不是仅仅靠经济实力、也不是仅有热情和充满

期望就能成就的。

这本书想说的是:留学考验的是孩子,更重要的是考验父母。父母的

心态、教育观念以及承受能力等都将决定孩子留学的得失与成长状况,决

定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家庭的共同目标。这一切皆应在留学之前作出尽可能

充分的思考和准备,而非是在意外出现之时束手无策,任凭命运摆布而无

应对措施。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人来讲,都可试着问问自己:“我确实在

经济和非经济两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了吗?”

如果你是学生,你可从书中对国外留学生活窥见一斑,对留学中可能

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此增强你决定出国留学的判断力:如果

你是家长,相信你会有很多的问题,你会带着好奇与期盼来读这本书。

作为一名母亲,我深深地感到送孩子出国留学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决

定。孩子留学不仅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也会影响到家长和整个家庭。伴

随留学出现的问题将会在书中有所揭示,并通过具体内容的描述让读者朋

友得到有益的收获。

回想2002年底决定带着孩子离开温暖的家,远赴国外留学生活之前的

那段日子,我曾有过怎样的期盼,有过怎样’的内心纠结,有过怎样的犹

豫和疑惑,这些心情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一个的问题,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家

长们最关心的。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夯实生活基础。然而

提出真正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和升华。实

际生活中真正会遇到的问题很多,我只能粗略地提几条以供大家思索之用

1.留学国外到底会是怎样的一条路,其过程真如中介所说的那么好吗

2.新加坡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教育制度不错,还是双语教学,通过

在新加坡留学,将来孩子会比较容易转到欧美或英联邦国家去读书,这些

都是到新加坡留学的好处,但孩子能考上政府小学吗?考不上学校又该怎

么办?

3.留学带来的经济压力能承受得了吗?长期和家人分离会产生怎样的

心理压力与后果?

4.在国外生病了怎么办?

5.留学需要注意哪些具体的细节?护照、签证、入关等手续怎么办?

6.在国外,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好孩子?

7.面对新环境,比如语言的不适应,不同民族同学关系的不适应,生

活环境、习惯相异的不适应,学习方式改变后的不适应等,孩子的感受会

是怎样的?如何改变不适应的情况?

8.碰上孩子学习跟不上,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和支持孩子走出困境?

9.孩子在社交方面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会不会遇到和异族同

学的交往困难,怎么处理?

10.明白陪读的实质就是让读书的专心读书,陪而不读的人如何做好生

活保障(尤其是精神和心理的保障)?

11.陪读者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焦虑如何减轻?

12.陪读过程中如何保证和孩子无距离的沟通?

13.要想尽快地适应新环境,需要先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需要明白接

纳环境、接纳自己进而被环境接纳的道理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新加坡居住了近四年。其问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

这个国家的日常状态,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较为细腻地亲身体验了许

多与国内不一样又似一样的经历。感慨颇多,因而也对现代社会的留学潮

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普通人,经历过的自然是百姓阶层的体验与观察,认识也在

老百姓关心的范围内,感慨也由亲身经历所产生。我一直认同人对适应环

境和转换角色的能力是很强的,更容易融入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但我的真

实体会是,要实现身份转变而完全地融入一个新的国家,初期的过程是非

常艰难和痛苦的。初入异国的中国人,并非个个都做好了一切准备——经

济的、环境的、精神的、心理的准备。而突然的身份转换,心情免不了既

微妙又复杂,还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潜变化。

主观上,强烈的中国人身份会刻意地看重和保留,内心深处中国人的

烙印已难以磨去。客观上,因地域的改变而使身份在突然之间随之改变,

但心理上还不能在短时间接受这种改变。从主人的感觉转换成了客人的感

觉,常年做客,尴尬之事难以避免。想要从客人的感觉转换成主人的感觉

,其过程是不易的。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无论是在新加坡或是其他东南亚以

及欧美国家,都同样经历了这样一种生活适应过程和心路改变历程。这是

传统文化差异造成的,还是人的综合素质造成的,或是心理成熟与否造成

的,抑或兼而有之?

我生长在成都,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适应了中国这块土地

,我的整个身心都是祖国大地提供营养培育的。新加坡既不是纯粹的西方

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较差异还是相当大

的。当文化沉淀到具体生活中,其个性是鲜明的、强烈的。内涵的力量无

时不显示出个性的独特,要猛然间熟悉、了解并且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个

性,会碰到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已经深刻

于我们的思想。

经历了磕磕碰碰、坎坷艰辛的岁月,内心的感悟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

,催生我想要回答以上问题的想法。若只是自问自答,其意义不知何在,

若能同读者共同探究,其意义就非同一般。至少,若能让一些正经受着让

孩子出国留学之冲动的家长,有一个“且慢”的声音回荡在耳畔;有一个

小小的放大镜置于眼前,不得不顺便地、清楚地再审视几番自己的目标。

若能让尚在国内的同胞对实现自己的神圣心愿(培养一个优质孩子,做一名

合格家长)提供一点点的帮助,写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新加坡,带着年龄尚小的孩子读书的中国妈妈不算少数,至少这个

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一个可以说是为华人新移民

成立的机构叫华源会,他们除了关注新移民的生活外,也关心这里的陪读

妈妈。另外,还有一个口L{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机构,其秘书处也

定期出版了《源》杂志(新加坡唯一的华文文化杂志),杂志中常有描写这

个群体人们生活的文章。

但种种关注并没有给中国的妈妈们带来多少实际的帮助,文章虽然尽

量反应出母子陪读的真实生活,该表现的表现,该呼吁的呼吁,可敬可佩

总会的编辑们,其苦心令人感动,但读书看报的人却在观点上各有取舍,

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关注的焦点也大相径庭。如此种种,往往相反的

给陪读妈妈们已经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形的精神负担和心灵阴影。在写作

中我曾多次提笔又放下,但因为这个原因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最终促使我

坚定写作并划上最后一个句点。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使留学家庭的成员更

好地从各种社会表象中看到实质,能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内心矛盾冲突

,能了解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快地、更好地适应在他国异乡的现实生

活,达到孩子求学的目的。

真诚地希望这本书在就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对还在新加坡的

陪读家长们有所借鉴,如能在他们的空余时间与我分享在那里生活的酸甜

与苦辣、奋发与感动,那将是令我十分高兴的事情。同时,也希望能够让

还未出国或正打算出国求学的家庭对这些体验和观察有所认识和理解,以

便作出更理智、更正确的抉择。

后记

这本小册子终于杀青了。

正当书本准备印刷之际,我再次返回了狮城。眼看几年回忆、感悟出

的处女作就要出版,心里总感觉到有个声音在说:“这本书的孕育之地在

狮城,母亲最刻骨铭心的感受在狮城,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在狮城,一桩

桩一件件反应的也是狮城,为何不请狮城人为书写几句话呢?”

转念又想,自己因离开新加坡已有四年多,对当地再次产生了陌生感

,更由于过去所经历的仅仅是生存,而谈不上生活,也没想过会写成本书

并出版,故而不知道应该请谁为书写几句话。

在一个关于新移民问题的座谈会上,我有幸认识了当地知名人士、新

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新加坡同济医院副主席、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理事、新加坡三江会馆会长李秉萱先生。李先生领导下的三江会馆一直致

力于帮助当地新移民以及新移民的融人,一直在关注着需要帮助的新移民

。当李先生得知这本书的内容之后,对书做了颇高的评价,并同意为书写

感言。

李秉萱先生对书的认同和支持,令我十分感动。我非常感激李先生的

鼓励与鞭策,以及同样支持这本书的新加坡随笔南洋网主编李叶明先生。

本书出版之际,从头再细细阅读,觉得也没有讲出什么大道理,都是

些日常小事。我经常想,我们生活中能有什么大事呢?小事就组成了生活

的全部,这些小事,无时无刻地被我们重复着。每天的重复并没有使我们

生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小事是我们必须重复的,里面有很多大

的哲理在起作用,只是我们没有仔细思考而已。

是什么哲理呢?

我认为第一是文化形成的生活格局所决定的。很多事情看上去并没有

什么意义,但这“没意义”决定着你的生存状态。一日三餐有什么意义?

有物理上的生理需要。三餐搞好了,幸福也就在细微中最大量地体现出来

了。重复,是去熟悉、体味幸福;细微,是体现生命过程。所以没人认为

一日三餐是不必要的重复,日复一日,热情认真,变尽花样的重复,但实

质仍是生存的需要。试想,每日都是经历着第一次的新鲜感,还真不知道

日子该怎么过了。安排生活,就是生活在我们可知的状态,如不可知,又

怎么能安排呢?

第二是由于我们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培养孩子,表

面看起来是家庭行为,但实质是社会行为,因为孩子最终是这个社会的主

角。世界是他们的,明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完全在他们手里。现在我们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责任、义务认识到位,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对孩子负

责,何尝不是对社会负责,对孩子的义务,何尝不是对国家的义务。这样

说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母亲手中可真的把

握着未来啊,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就是我把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常识讲

出来的动力所在。看似为私,实则为公,我们今天的辛勤和劳苦,难道不

是明日的繁荣吗?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努力的一切,意义又何在呢?

我个人的能力太微不足道了,只能做些文字上的事。但由于我职业的

关系,我对社会的认识是站在一个心理学学习者的角度上去观察的,不可

能全面,独到,错误的论述在所难免,希望更多的陪读妈妈总结自己的生

活经验,提供给后来者,善莫大焉。陪读妈妈是个新生事例,在现代中国

尤显突出。我们关注她们何尝不是关注自己,帮助她们更是在自助。这是

我写作的目的,虽不成熟,文字也短浅,但相信心意是大家所能理解的。

近四年的陪读生活,留下了片片回忆,整理这些回忆,初衷很简单,

只是有感而发。可整理之后却发现其目的变得多起来了:它可能成为新加

坡留学导游图中的一部分,可能成为打算陪孩子留学的父母的参考,可能

对想要留学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可能对想要了解新加坡国情的人

能提供点点资料,可能对想要知道如何在新加坡生存的人也有一点帮助。

总而言之,读了这篇真实的回忆记录之后,我不知道会有什么目的达到了

,会有什么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有一点,就是我自己在这个回忆中对过去

的生活经历进行了重新提炼,让那段生活变得更有价值,更值得回味了。

不仅如此,还将带给我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带给我新的对未来的向往与

计划,就此而言,整理这些片段回忆,我的收获是很大的,我感谢自己这

段时间的工作,感谢朋友们的鼓励与支持,更感谢我亲爱的孩子的理解与

认可。

作为一个家长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的感到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决定。留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也影响到家长和整

个家庭。伴随留学出现的问题我已在书中有所揭示,但对读者最关心的一

些问题,不知道是否达到了回答的目的,书中具体内容的描写不知是否让

读者朋友得到了有益的收获。希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能不吝赐教,给予我

宝贵意见,多做交流。感谢读者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个人行

程表”,跟随这张表,透视我生活的各个侧面。如能感同身受,那将是我

们共同的收获,如能感悟点滴,那将是您的收获,请接受我的真诚祝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