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跑鲜人
释义

介绍

自古以来,洪泽湖渔产丰盛,日出斗金。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洪泽湖周边的百姓,依赖着洪泽湖的物产丰富,养育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洪泽湖边穷苦百姓,有许多人以打渔为生,世世代代,驾着小渔船,出没在烟波浩淼的风浪里、烟雨中。有许多人以跑鱼为生,奔波在跑鲜路上。在湖上驾着小船捕鱼称为“打渔人”、“捕鱼人”。奔波在跑鲜路上的称为“跑鲜人”。都依赖着洪泽湖丰富的渔产生活。时至今日洪泽湖依然养育着周边百姓。

由来

湖鲜、湖鲜,洪泽湖打上来的湖鲜,运往城市销售,首先要讲究湖鲜的新鲜程度。在旧时由于交通不便,为了洪泽湖刚打出来的鱼虾鲜活,就要趁着鲜气在一定时间内运往城市销售。为了保鲜的时效性,就产生了一些以跑鲜为职业的跑鲜人。

别称

跑鲜人,在民间统称“挑鱼脚仔”,“鱼脚仔”,“挑鱼人”,“赶鲜人”,“跑鲜脚仔”,“跑鲜人”,“脚仔”。提起“脚仔”,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这样的概念,“脚仔”就是挑鱼人,脚仔出在淮阴码头。提起码头脚仔,就会联想到脚仔能挑、能跑、能走,善于跑路。谈起挑担、跑路,一般人是比不过码头的脚仔的。后来就这样比喻:肩挑,挑不过跑鲜的码头脚仔,长途负重走不过码头的跑鲜人脚仔。

民谚

洪泽湖盛产湖鲜,码头人跑鲜,代代相传,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在洪泽湖边的跑鲜人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跑鲜、跑鲜,两头不见天”的民谚,跑鲜人的辛苦,每天奔波在跑鲜的路上,每天见不到太阳。反映出跑鲜人生活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悲惨情形。

跑鲜人衣着特征

跑鲜人,挑着几百斤重的鱼鲜担子,奔跑在跑鲜路上,人称码头鱼脚仔有三硬,肩膀硬、腿硬、脚板硬,都有特征:肩膀能挑重担,能负重,凡是长期挑担的人,长途跑下来很少歇肩,扁担在肩上从右换到左,从左换到右,磨来磨去,日积月累,在两肩中间、脑后生有一块“扁担瘤”,根据日月长短,又称“铁肩膀”。这是经常挑担子的特征。挑担时换肩也是有技巧的,从这边换到另一边根本不需要用手扶。跑鲜人的腿硬特征:由于每天挑着重担,还要奔跑赶鲜,全靠两条腿的动力,天长日久,超负荷的劳累,落得两腿青筋暴起。两腿冒青筋这也是跑鲜脚仔的特征。后来人称“飞毛腿”,指的就是码头鱼脚仔。要说“脚板硬”,这些跑鲜人,一年到头只穿一双草鞋,满脚掌都是老茧,都是每天一百几十里路跑出来的,挑着重担,行走如飞。

夜半三五成群,挑着鱼鲜,一起上路,三五一组,成帮成串,前领后跟。一串串的鱼鲜担子,串成夜幕中行进的队伍,脚下发出“仆仆”的声音,肩上的担子吱吱作响,翘子扁担像弹簧一样,一上一下地,有节奏地穿行在夜幕中的跑鲜路上,整齐划一的脚步,甩开的膀子,像清风消失在夜幕中。他们奔跑在黑夜中,从不一脚浅、一脚深,一脚高、一脚低,而是步步踏实,好像训练有素地在跑鲜路上大步流星地前进着。担子颤起来的节奏和步幅,频率整齐划一地催着你走,扁担颤起的节奏,带动脚底下的节奏,整齐而又有力。扁担颤的频率快,步子节奏也加快,步子行的快,跑起来也有劲,这是挑担的技巧,不会挑担的人也没有挑担的技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