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景星
释义

土家诗人陈景星

简述

陈景星(1841--1916年),又名陈其楠,号笑山,字云五。黔江县石钟乡朱家岩人。

陈景星聪慧嗜学,自幼随父在酉阳直隶州就读,是著名经学家冯世嬴(壶川先生)的得意门生。年轻时的陈景生,像他父亲一样,不轼畏权势,不阿谀奉承,刚直坦率,喜怒皆溢于言表。他常以梅兰自喻:“奇绝幽兰花,秋风不能败......我本幽兰人,兰言尤夙爱。....始知高洁流,藏身原有待。不争春芬荣,独留晚节在……秋风其奈何,中霄空澎湃。”时令官场腐败,陈景星屡试不第,便赋诗遗怀,在《龙池感怀》里,诗人写道:“自古文章憎命达,断无才士不愁多。琴弹流水思钟子,摸抱空山泣卞和……”

事迹

景星“危言危行”,影响了他的前程,也使家人遭受厄运。后来在诗中说“身世偏多憾”,“乾坤总忌才”。一气之下,景星举家迁出黔江,到贵州省石故地阡县落籍。

从此,陈景星浪迹江湖,寄情山水,随兴赋诗,以抒情他的游踪遍及川黔湘鄂、东粤古滇。洒脱时,有如闲云野鹤,融心于自然。“偶向峰头长啸,白云无数飞来”’“也逐行人桥外立,倚栏低看打鱼归。”而更多的时候,诗人则是怀才不遇之心难系,深感压抑。面对“险阻”的“世途”,诗人感叹道:“行路原非易,乱石何太多”,“历尽崎岖万念空”,“早已功名轻将相”,心中充满了遗憾。但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他仍忧国忧民,理想之火并未熄灭。他也曾投笔从戎,辗转于军旅间,希望能在金戈铁马中为国建功立业。但是,腐朽的清政府却拿抗法官兵的胜利作为乞和的资本,诗人愤慨万端:“九十韶光老,三千客路长。吟回新病减,春比大军忙。战事成和局,归思切故乡。征途何濡滞,愁对乱山苍。”(《柳州送春》)。于是,再回头走登科入仕之路。1882年(光绪八年),景星终于三试中举,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进士。时已过不惑之年。他在《七十晋五生日述怀二十首》,中感叹道:“老夫晚年始发科,苦志虽酬奈老何”。

景星入仕之前,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不雨已三月”、“禾黍困炎曦”的家乡深感“心中尤戚戚”,而“愿学李卫公,一寝龙宫觅。代作行雨师,瓶水马鬣滴。俯洒故乡地、山川舒流不息涤涤”(《悯旱三首》),体现了他与民共苦的思想。他在《黄平行》、《大水行》等诗中,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描述了川鄂湘黔少数民族在清王朝血腥统治和残酷剥削之下的血泪斑斑的生活。《黄平行》开篇:“上黄平,黄平地旷无人耕。二十年兵火人民死,千村万落荆棘生。前年迅扫苗患熄,薮兔巢狐灭人迹。县官出榜募耕夫,襁负衣牵来络绎……但见磷飞冤魂啸,晚来妇子吞声哭……”《大水行》描绘了家乡人民在惨遭兵匪之患后,又蒙受特大洪水袭击,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浮髓遂至少留踪,几处招魂惟野哭。可怜吾乡兵燹余,锋镐生存才五六。频年饥谨已堪伤,沉灾又罹怀襄酷。”面对惨不忍睹的现状,诗人发出了悲天悯人的呼喊,表白了他忧国忧民的心迹。他写道:“我生惯抱屈子愁,忍见哀鸿纷满目?勉为长语慰邦人,热泪且休落盈拥。”景星的诗展现了当时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一带人民饱受战乱灾荒之苦的真实生活,蘸血带泪,饱含深情。

陈景星入仕后的诗,则体现了他“官清政本平时见,民爱情从挚处浓”的思想。他先被派到山东奉委防河放赈,“泽鸿百万拯黄河”,历时十余年,后又在文登、南山、日照等地任县令。’在这期间,他进一步认识了官场的腐败,民生的疾苦,诗更加沉重凝练,痛楚凄切。对清政府,则含沙射影,深感失望:“宦海无清澜”,“闻之辄头痛,思之心转酸”(《戊申上己后九日黄止兰大令招游千佛山分韵》)。1899、1900年,陈景星在文登任县令时,英人强占威海界,引起群众公愤,万人聚集,阻挠关道,而上司“李希杰依违其间”。景星据理力解,触怒李希杰,遂被免职。事后,诗人“过此小住,居人争求识面”,颇得民心。1904年调日照,因景星惠政于民,“邻邑莒盗数百抢劫,经平相,戒不入照境”。后改调兹阳,适逢景星大病,他“禀请代庖”,“冬日即禀请开缺回籍”。虽已“荷蓑甫遂归田志”,但他“解俎仍存报国心”(《都门感事四首》),每当听说朝廷命官贪财牟利等丑闻,乃“太息豺狼当道卧,寸心时为下民哀”。民国初任济南知府,但由于仕途上的一系列变故,加上诗人已逾古稀之年,寓居上海,快快不乐,出诗不是“絮谈莫问沧桑事,禾黍殷墟半夕阳”(《高芝碗道中遇苏受语旧》),就是“彼苍有感怜遗老,元白相看各暮年”。在《早秋》里,诗人感到“秋”之早至,自己已到垂暮之年,感触而发:“十里绿莎吹渐老,醉秋霜叶比花多。”其间儿孙及媳先后去世十一人。在兵戈满地的上海,诗人思念故乡,感叹“身世之遭坦”,忆及死去的儿孙,“蓑翁哭暮年”。暮年的诗人更加孤独、伤感,于1916年在上海郁郁而终,享年七十五岁。

诗人一生命运多舛,伴随他的足迹而产生的诗作,感人肺腑。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清清隽永,语言明白晓畅。

陈景星的诗作颇丰,是土家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诗收入《叠岫楼诗草》一书,主要有《壮游集》、《磨铁集》、《田居集》、《尘劳集》、《耄游集》、《宾沪集》、《山房诗草》、《悬崖积卷》等。1876年(光绪二年)其师冯壶川先生将他的《壮游集》、《悬崖积卷》、《山房诗草》等收入《二酉英华集》。后经增删,又载入《蜀诗所见集》。1910年(宣统二年),此诗在天津重刊印出。可见,陈诗不仅名扬川黔,且已远播国中,难怪冯壶川先生称其诗“盈篇皆珠玉”。

烈士

基本信息

姓 名:陈景星

字 :绍虞

化 名:刘列、陈大伟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辽宁海城

出生年月:1908年

人物生平

1908年出生于海城新台子乡西开河村陈家台。童年酷爱学习,天资聪明,于1926看考入奉天省立第三高中。在奉天读书期间,正值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北伐宣言》和北伐战争激发了他强烈的革命救国思想。因而积极宣传革命道里。揭露帝国主久罪行并经常参加抵制洋货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

1927年“四 一二”把革命政变,许多革命烈士遭杀害。景星情着忧国忧民的心情,组织了海城同乡会,号如同学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抵御外患而南身。

1928年,景星回家过春节,曾写了“世界大同”的条幅,内贴在自家门前。并劝说家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势力潜入东北。目睹赃官们的贪污腐败,景星大失所望,便同石璞以及同班同学郑辅同等到南京去求学。

1929年6月,景星、石璞考入南闵金陵大学。他们深感国民革命失败了,需要新的革命。于是景星经常写诗、编顺口溜。石璞就出去唱,有一次他写过这样一支歌。“工农痛苦实在深,资本主义剥削,豪绅又欺凌;国民党改组派,压榨实在凶,打倒国民常、驱逐日、美、英……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他组织严密,斗争坚强,经常散发传单,进行反帝斗争游行。是南京较强地下斗争“堡垒”。

1930年代理南京市委宣传部长。这年春节前后,景星等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张贴标语,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同时参加了以鲁迅为首的自由运动大同盟。4月5日,中共南京市委组织900多名学生支持“和记洋行”工人罢工的斗争。景星积极参加,带头高呼:“反对项国资本家压迫工人”、“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一切企业”等口号。

为了便于工作,景星一直住在“和记洋行”工人宿舍里,串边工人兄弟扩大工农武装国量。由于南京市委一交通员失密,1930年8月未的一天夜里,特甸从金陵大学内捕走了石璞和“和记洋行”的陈景星。狱中,陈、石两面人面对敌人的法西斯酷理,临危不惧、义正词严。9月4日凌晨,国民党警察特务荷枪实弹。一批中华优秀儿女,高呼着革命口号,在雨花台从容就义。景星年仅32岁。

清朝将领

陈景星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福建。陈景星於1807年(嘉庆12年)奉旨接替王得禄,於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

前任:

王得禄 澎湖水师协副将

1807年上任 继任:

蔡安国

前任:

张梦麟 台湾府儒学训导

1821年上任 继任:

林早春

参考资料

1.名人档案 :陈景星 

开放分类:
人物烈士诗人
“陈景星”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7次
最近更新:2012-05-14
创建者:衬衣架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黄春禾 

hrgglt 

邱子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