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天寿墓 |
释义 | 景点简介潘天寿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部,在九曜山南麓。旧墓址在新建潘天寿听天阁诗亭往西50米处,碑上写着“画家潘天寿墓”,两旁是夫人和长子的墓。潘天寿后人每年扫墓都经过这里,注意到这里有一块石壁,上面石材表现出的刚毅品性,和潘老的节气十分相近。 2009年12月,潘天寿听天阁诗亭建成,九曜山莲花峰西北角区块环境得到整治。新建诗亭由潘公凯亲自设计。建成后的潘天寿墓在九曜山莲花峰西北角,沿着游步道拾级而上百米处,将成为名人文化公园——潘天寿听天阁诗亭。 听天阁诗亭,由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先生等人设计,敞开式,分上下两层。和传统八角亭不同,诗亭用混凝土建造,高9米,长40米,整体造型呈一个拉长的古体“寿”字,而“寿”字最后的一“点”,则是潘老与其夫人及长子的合葬墓新址。 墓地重修九曜山莲花峰西北角,清水湾大酒店后面有座潘天寿墓。这座墓,老底子杭州人都不大知道,而一项即将进行的潘天寿墓整治工程,将使西湖景区新增一个景点。经过整修并增设潘天寿画碑亭后,潘天寿墓将和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相呼应。 潘先生1971年逝世后,他的墓安葬在九曜山。墓区较大,整个基地用水泥浇平;墓有三座,潘天寿墓在中间,左侧是夫人之墓,右侧是其长子潘炘之墓;而且墓形式比较独特,用水泥砌成,墓碑之文全为烫金的字。 “一直以来,潘天寿的墓没有任何的遮蔽,这次整治,我们要把墓妥善保护起来。”凤凰山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要构筑一个画碑亭,“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碑亭,刻上潘先生的诗、词、画代表作,展示潘天寿一生事迹。目前所有的资料、照片我们已经收集齐全。” 墓葬周边的生态植被环境也将恢复。项目整治用地9200平方米,其中新征用地2980平方米,不新增建筑面积。按照预定的工程进度,杭州人在11月就可以看到修旧如旧、保存完好的潘天寿墓,作为一处文化遗存,和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相呼应。 潘天寿墓当年差点选址超山 “当年,潘先生差点就安葬在超山了。”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的关门弟子朱颖人先生今年80高龄,却依然思路清晰,对来龙去脉、往事细节都记忆得纤毫不差。 “先生的骨灰5年来一直存放在杭州殡仪馆,如今快到期了。”1976年年初,潘天寿夫人何愔和朱颖人商量。朱颖人知道潘师母的意思,潘先生的两个儿子上山下乡,去了温州文成:“潘先生的身后事,应该由我担当起来。” 朱颖人寻到超山附近一处山地。“有一整片花果山,那个春天桃花茂盛,很美。”潘师母去看了地方,摇摇头说:“我想找个开阔些的地方,让他好好透透气。” 直到朱颖人找到第3块地,潘师母才满意了,就是莲花峰。 8本40岁的笔记本 留着潘天寿的教学墨迹 对朱颖人来说,潘先生不但是手把手教画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在先生身边,学到很多严谨治学、敦厚豁达的为人道理。” 朱先生从陈旧的书柜里拿出8本破旧的硬皮抄笔记本,翻开一看,我们一声惊叹——整页整页都是密密麻麻的铅笔蝇头小楷。还有些页面上贴着宣纸或旧信封,留着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的亲笔教学墨迹。 朱颖人原本学西洋画,画过《刘志丹在陕北》,那样的人物画是当时社会的主流。1960年美院国画系要找接班人,找了刘江、叶尚青和他,做潘先生、吴茀之、诸乐三的弟子。 潘天寿当时是美院院长,不但公务忙,上门拜访的客人也多。因为影响创作,潘天寿跟夫人商量:“有客人上门,如果我在作画,你就说我不在。”不过因为“实在”,他经常自食其言。有一次有人上门,潘师母说潘先生不在家。潘天寿在画室听到了“很难过”——明明在家,怎么能撒谎说不在?于是紧赶几步出来道歉。 又有一天,潘先生和朱颖人在乡下漫步,忽然有灵感,向朱颖人借来铅笔速写。“那只是个一寸长短的铅笔头儿,我就给了先生。没想到两三天后,先生还记得牢牢的,亲自跑来还我。说,这是你的,怎么好不还?”朱颖人娓娓道来,很是感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