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金水 |
释义 | 1、气象干部——陈金水人物简介陈金水,1996年浙江临安籍气象干部,高原赤子——陈金水同志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1997年他又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推向一个高潮。 陈金水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55年被保送北京气象学校读书,次年毕业前夕,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写下血书,要求到祖国最艰苦的西藏去,从此,陈金水选择了一条艰苦创业的人生之路,他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先后三次进藏,为西藏气象事业的发展奋斗33个春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血有肉的先进典型。 1996年4月2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作出“向陈金水同志学习”的决定,一个宣传陈金水事迹、学习陈金水精神的热潮迅速在全国推开。同年4月25日,中共临安县委作出“关于开展向陈金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5月2日,在临安剧院隆重召开陈金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剧院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听众。当时全县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学习陈金水的先进模范事迹。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推动临安的文艺创作,写出一大批学习宣传陈金水的文艺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报告文学、长篇通讯、诗歌、歌曲、连环画、小故事、小剧本等各类文艺作品百余篇,盛况空前。 在陈金水精神的感召下,全市人民团结一致,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实际工作中去,经过半年艰苦努力,实现了“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 事迹建立“天下第一气象站” 1956年,才21岁的陈金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当时,正逢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央决定选调一批气象人员进藏。听说了这个消息,血气方刚的他立马在志愿书上写下了“到艰苦的西藏去,保证服从分配的”誓言。正是为了实践这个誓言,他与西藏有了33年的不解之缘。 1956年至1981年,他从藏南转战藏北,整整25年。开始,正值西藏平叛时期,时局非常不稳定,时有叛匪袭击。内地进藏的人员本来就不多,专门的武装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当时气象站是叛匪主要攻击目标,因而,所有人员既是战士,又是业务人员。陈金水因个子大、胆子大、体力好而成为机枪手。一人背着三支枪八个手榴弹的他,不仅会打枪还打得很好。在那时,他和战友们多次与叛匪正面交锋,最长的一次坚持了74天。可以说,陈金水与当时许多进藏干部一样,为西藏平叛作出了贡献。 时局稳定后,陈金水开始了他在气象方面的研究。当时我国对于雪域高原的气候研究是一片空白。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为西藏建立完善的气象资料,陈金水和同事们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收集资料的过程。1965年10月,由他领头建立在海拔4802米的安多气象站拔地而起。这个全球海拔最高的气象站,填补了世界气象史上的空白,被誉为“天下第一气象站”。 然而这个“第一”背后,深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困苦! 1965年9月,陈金水来到了安多,此时的安多已是一派北风呼啸、白雪皑皑的隆冬景象。这是一个全年都被白雪覆盖,即使在盛夏最高温度依然为零下4.5摄氏度的地方。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坡地,陈金水和他的同事搭起两顶帐篷,安营扎寨。同事在帮助他扎完营后都撤离了,只留下了陈金水一个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天气很冷,对陈金水来说,可以烤烤火也成为一种奢望。有一次他拿出温度计来测量,居然是零下27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下,不可能睡得好,总是处在半睡半醒状态。为了抵御极冷,他挖了地窖,但是地窖太潮湿,被子都烂了。在后来的七八年里,他自己挖石头,找木头,终于造起了屋子。高寒地区蔬菜奇缺,陈金水就尝试着种一些,更多的时候只能靠霉豆腐、咸菜之类的主菜。正是长期吃这种半生不熟的食物和腌制食品,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与肉体遭受的折磨相比,更难熬的是心理上的折磨。独自坚守在高原荒漠的陈金水不光寂寞,他说:“一到冬天,就会觉得胸闷、气急,常常面临死亡的威胁。”就是在条件如此恶劣的安多,他连续值188个班,每班昼夜观测4次,记录数据数万个,无一差错,成为西藏首个获得“百班无错情”称号的观测员。 1996年,陈金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也开始广为人知。 这是一位气象工作者的风雨人生: 1956年至1981年,初进西藏,从藏南转战藏北,整整25年; 1988年至1992年,再赴雪域,苦战藏东昌都,一干5年; 1993年至1995年,三上高原,再战昌都,又是3年; 从22岁到61岁,从雅鲁藏布江畔的泽当,到雄伟的唐古拉山,再到横断山脉的三江流域,陈金水在西藏待了33年。 “不顾群众的生死,还叫什么共产党员” 1996年,陈金水退休回到家乡临安,和老伴住在县城一个很普通的楼房里。虽然离开了他默默奉献了33载的雪域高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他,依然时刻提醒自己肩负“优秀共产党员”这一永不退休的“职务”。 去年年初,陈金水甲状腺开刀住院,一些四川民工来病房找到他,请他帮忙讨个说法。原来一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民工在临安一建筑工地打工,从五楼坠落,造成脑损伤、全身多处骨折,承包工程的老板在付了一些医药费后就失踪了,受伤民工随时面临失去救治的可能。老陈了解详情后非常气愤,不顾自己手术后虚弱的身体,一定要为民工讨回公道。他一面安抚民工不要义气用事,一面多方奔走联系,让政府主管部门介入解决。在他的努力下,当地信访、劳动、工商等八个部门联合办公,协商解决此事。老陈通过查访老板所在的村,终于在安徽找到此人,并由此人家乡太湖源镇政府出面调解。在调解会上,这个承包商指着陈金水骂他多管闲事。老陈义正词严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如果群众的生死都不顾了,还叫什么共产党员。”通过调解,劳资双方达成协议,由承包商一次性赔偿8万元给受伤民工。 在临安,陈金水是个名人,他的亲切随和、他的仗义执言,让群众信任。群众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事,都愿意找陈金水,而他也会竭尽所能,尽心尽力地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2001年的一天,陈金水一拉开家门,外面站满了人,连楼梯上都没有插脚的地方。原来横溪乡10个村的支书带着几十个村民上门,反映“乘车难”。全乡不通公交车,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乡里3所学校的1500名中小学生每天来回要走几十里路。陈金水为此前前后后跑了半年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在有关部门开会时,陈金水直接闯了进去,即席发言,给一些干部上了一堂“理论课”。“假如你们自己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路,你们心里怎么想?”很快,公交车通到了横溪乡的10个村。 这些年来,陈金水管过很多“闲事”,从修路铺桥,到家庭矛盾。为了使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民情民意,陈金水还经常自掏腰包去实地调研,核实情况,因此当地领导对老陈送来的材料都很信任并引起重视。常常有人问:“老陈,你都退休了,干嘛要这样做?”陈金水回答:“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要做人民和政府的桥梁;化解老百姓的矛盾,帮助政府做好群众工作,这都是一个党员的职责。” 关心下一代,也是陈金水退休后喜欢做的事。这十多年来,陈金水奔忙在讲台、学校,为各单位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讲述自己所挚爱的气象事业。2003年,他又加入讲师团,并任团长。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以来,讲师团共宣讲500多场,其中陈金水自己演讲近百场。他们的演讲,吸引了20多万的观众,其中主要是中小学生。 常怀感恩之心,过普通人的生活最幸福 陈金水是我国气象工作者的骄傲,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但是他的生活却很俭朴。他和他的家人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一有来访者就显得特别拥挤。平时,他每天都会骑车或步行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菜,因为那里的菜又新鲜又便宜。买菜之余,还能和大伙儿拉拉家常,聊聊家长里短。 对于这样的生活,陈金水很知足。年年春节,临安市的领导都会上门慰问看望,他心存感激。他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因为自己是先进而需要特殊照顾。现在的生活比在西藏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还有许多战友曾经一起工作,默默奉献,什么都没有得到,有的甚至长眠在了青藏高原。让他特别欣慰的是,家庭生活很幸福,他的妻子也是进藏的气象工作者,两人在一起工作中由相知到相爱,共同在西藏生活了18年,如今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两个孩子都有了很好的工作和各自的家庭,三代同堂,儿孙绕膝,晚年生活很幸福。 离开西藏十多年,陈金水片刻没有忘记那个承载他青春和事业的地方。青藏铁路动工的时候,他兴奋得睡不着觉。200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他被邀请回西藏。一踏上那里的土地,就让他回想起在西藏的岁月,看着今天的西藏,他感慨万千。 正因有着这样良好的心态,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已经76岁的陈金水,现在腰板硬朗,精神爽朗。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充实。闲来伺候自家楼下那块小小的菜地,他曾说:“我种花不行,种菜特别好,这还是在西藏练出来的。”菜成熟了,他除了自己吃,还会送给邻居,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事迹”材料作者:唐佳璐、张伟星) 2、《海峡》副主编-陈金水陈金水(1938-)笔名金河水。福建长乐人。1958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历任闽北林区职工,福建人民出版社干部,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编审,《海峡》副主编。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绿色的梦》,中篇小说《抛弃》等。《抛弃》获福建省文学奖。 3、主任医师-陈金水陈金水(195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1978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1985年结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1993-1995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王耀华教授学习结业。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办公室主任、中医科主任,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对中医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4、副主任科员-陈金水陈金水(1947.11-)福建南平人,中专文化,福'建省南平劳动教养管理所教育科副主任科员。他入伍后,阅历丰富,曾先后当过老师,搞过"社教".还参加过国防公路建设等工作。他勤奋好学,于一行、爱一行.在工作实践中经受磨练、自学成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均颇有建树,多次受到表彰c1983年选调到劳教所工作以后.他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管教干部c他先后在中队负责内勤、管教工作和在教育科负责劳教人员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特别是在该所办校工作中献计献策并身体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劳教工作立法、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情况的论文、调查报告和劳教案例,在劳教工作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1989年以来,先后多次被该所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和优秀人民警察。1992~1998年,连续4次被评为福建省劳教系统先进教师。1997年,被中共南平市政法委评为"严打"先进个人;被司法部劳教局评为全国劳教系统优秀教师。 5、全国劳动模范-陈金水陈金水(1952.3-)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经济师。1994年任总经理以来,坚持抓改革、抓管理、抓发展。坚定不移地进行转机建制。在广东省外经贸系统率先实施股份制改造;率先实施规模经营、兼并扩张;率先在企业内部构筑财务和审计监督机制、纪检监察监督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率先试行总会计师制度;率先实施品牌战略;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省纺1995年以来,年均为国家创汇2亿美元,年均创利税逾亿元,连续5年居中国最大500家进出口企业前50名,出口创汇和创利税居广东省外经贸行业首位;1996年被广东省政府首批确定为70家大企业集团之一;1997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全国外经贸企业首家获得ISO9001认证企业;1999年被国家外经贸部确定为100家重点联系企业之一。他个人被外经贸部授予1998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6、上虞华维文澜小学教师-陈金水陈金水(1970-)浙江上虞人。大学本科学历,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市名师。现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语文首席教师,教学服务部主任。师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2001年承担了浙江省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部分教参的编著任务,2002年参与上虞市新课程地方教材的撰编工作,2003年起应邀参与《同步作文》、《每课一练》(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质优教程》(南方出版社)等教学书籍的主要编写工作。课堂教学荣获市精品课,多次在市内上教研课、观摩课,并作新课程讲座,已有诸如《在探究中学会阅读》、《现场生成,让语文课堂鲜活灵动》、《感悟人文教育》等4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中发表。正式出版专著《栖居语文家园》(人民日报出版社)。 7、福建省劳动模范-陈金水陈金水 1964年省劳动模范。先后任碧里、鉴江公社党委秘书、组织委员、副书记,曾二次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计生工作积极分子,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罗源县纪委常委、正局级纪检监察员,1991年被省委评为优秀纪检干部,退休后从事老年体育工作。 8、龙岩肖坑村烈士-陈金水陈金水(1906-1930),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肖坑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龙岩县工农赤卫团司号长。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0年在龙岩县榴坑战斗中牺牲。 9、龙岩后田村烈士-陈金水陈金水(1902-1932),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随工农赤卫队编入工农红军,时任红十二军某部战士。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2年在解放宁化县城的战斗中牺牲。 10、连江烈士-陈金水陈金水(?-1935),福建省连江县安凯乡飞红村人。1933年初参加革命斗争,时任官坞乡飞红村贫农团团长,参加了连罗(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5年在筱埕官坞反“围剿”作战中牺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