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释义

基本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牧区人口和牲畜头数的增加,加上对天然草地的利用不合理,我国草原出现大面积退化、沙化。到80年代后期,退化面积达到25%,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于1993年1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单位成立了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经2002年第四轮评估后,依托单位变更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4人,客座研究人员24人,包括实验室主任(徐柱研究员)一名、副主任两名、常务秘书一名。实验室下设四个分实验室:生态生理实验室、分子标记实验室、遗传资源实验室、GIS信息处理实验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分四个学组:牧草资源多样性组、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组、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组、分子生物学技术组。

实验室向全社会开放,欢迎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实验室每年资助一定数额的研究课题,欢迎广大科技人员申报;实验室每年还设立一定数量的基础性研究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欢迎有识之士前来竞标。

研究目标

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瞄准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及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综合研究,促进我国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草原环境的改善;同时也瞄准国际草地资源研究的前沿,结合我国需要,攀登草地科技高峰,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草地资源生态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草地资源评估与信息管理:包括草地资源调查、评估、制图与草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草地动态监测、草畜平衡预报、及旱灾、雪灾、火灾、沙化和草地盐渍化等灾害评估与预警研究。

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及优化管理:包括草地资源与环境的区域评估与规划、草地退化、沙化与盐渍化改良技术、放牧生态及草畜平衡技术、不同草地类型优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牧草种质资源与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包括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研究以及草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及保护利用研究。

学组划分

牧草资源多样性组。研究牧草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评价和利用技术,开发我国牧草资源的多样性。目标是逐渐形成国际网络,共享数据,储备种质,提供相关的信息源。

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组。研究关于草地资源与环境的区域分析、草地退化、沙化改良技术、放牧生态及不同草地类型合理利用模式。

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组。应用3S技术和手段实时监测我国草地的生产力动态、退化和沙化状况、自然灾害,估算不同地区的草畜平衡状况。

分子生物学技术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主要饲草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和变异,深入研究牧草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评价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