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
释义 | (一九九二年七月八日农业部发布) 发布日期1992-07-08 实施日期1992-07-08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制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索质,根据国务陇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和国发(1992)11号《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衣科数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的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作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农民技术资梢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宣传司。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需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农业韶门,具体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第四条 各地应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开发项目,把试点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因行业制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试点工作,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 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五条 农业部负责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工作规划和指导性岗位规范;组织编写制作通用性文字、声像培训教材;组织制订指导性培训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研讨、检查评估和表彰等活动;统一部署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缩市及计划单列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和农业部制定的政策制定本地区指导性的总体现划;制订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负责审批试点单位;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检查验收和责彰;组织并领导本省、市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制计地方性岗位规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试、考核办法,编写地方性培训教材,负责全省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七条 地(市)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审核县(市、旗)(以下简称县)上报的试点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协助省组织并领导各县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 第八条 县是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基层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的县,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成立由政府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技术炎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并领导本行政区域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二)有试点工作规划,明确试点行业,并按农业业务系统成立行业考评小组; (三)有培训基地和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四)有培训经费; (五)有配套政策,把农民的培训、考核、发证、使用与管理结合起来,更换地发挥持证人员在科教兴农中的积极作用。 第九条 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县,要履行审批手续。由县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填写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县申报表,经县政府和地(市)试点工作须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批准单位应将批准试点县的情况同时报全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查。 第三章 实施范围、对象与技术资格标准第十条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管理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等行业。农机管理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行业已在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以及农村会计、审计、合同仲裁等岗位实行的培训考核、发证的有关规定应继续执行,并使之逐步完善;凡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农民,达到农业部规定要求,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可视同于专业类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并具有同等效力。乡镇企业或其他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有岗位规范或技术等级标准的岗位,仍按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获取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乡(镇)(以下简称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人员,村干部,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从业农民。 第十二条 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必须达到岗位规范规定的标准。农民技术资格岗位规范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岗位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技术资格岗位规范的重点内容。要求农民技术资格征书获得者比较系统地了解本岗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每个岗位专业知识应学习 3-5门课程,300学时左右;种植业、 养殖业等生产周期较长或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至少要有两年以上从古木岗位工作的实践锻炼,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第十三条 农民技术资格岗位规范分为通用类、专业类、特产类。通用类由农业部制订指导性岗位规范,各地可据此制订地方性岗位规范,专业类岗位规范由农业部有关业务部门制订;特产类岗位规范由各省农业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 在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地区,凡不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毕业学历的农民,应首先取得已设专业岗位的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方能申请评定和晋升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第四章 培训、考核与发证第十五条 县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部署县、乡两级农民技术资格培训工作。对少数技术性较强、从业人员分散的岗位,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农业行政部门可委托有关单位开展培训。 第十六条 具备培训条件的乡级以上(含乡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其它各类农业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可承担培训任务。 第十七条 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应按照省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县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统一培训规划、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的要求开展培训。 第十八条 县政府应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并规定聘请教师的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的索质,妥善解决教师的待遇,充分发挥教师一专多能的作用。 第十九条 申请取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须参加省级农业部门根据岗位规范要求,统一规定的考试和考核。考试、考核合格的,经过本岗位规定期限的实践锻炼,其单位产量、产值、经济效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在生产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达到本岗位岗位规范的妥求,经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政府审查,县行业者坪小组评审,县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县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发给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第二十条 省级农业部门应制定农民技术资格考试、考核和证书发放登记制度。要建立试题库,逐步做到考试试题标准化。必须严格考试纪律,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每年3月31 日前将全省颁发证书情况汇总责报送全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业部对口业务部门。 第五章 持证人员的使用与管理第二十一条 取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在发证机关所辖区域范围内具有从事本岗位工作的技术资格,跨区域时技术资格认定,须经所到区域的发证机关审核认可。 第二十二条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应规定一定的有效期,到期应接受规定的培训或考核,并由县行业者评委员会对证书复核验印后,才能延续使用。各个岗位证书的有效期,由农业部或各省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 对取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应优先安排项目承包和贷款,以及给予其他必要的支持。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的录用,要逐步做到从取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中选拔,逐步做到凭证上岗。试点县应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不同行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明确持证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章 质量检查、监督与奖惩第二十四条 各级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下级开展的试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质量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已批准的试点县违反本管理办法,省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应责令限期整顿,暂停发给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应撤销试点县资格。撤销试点县应报全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业部有关业务部门备查。 第二十六条 未列人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县,不得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 农业部每两年表彰一次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四年表彰一次在农民技术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或授予荣誉称号。省、地、县可制定相应的表彰奖励办法。 附 则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可根据此管理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0)农(教宣)字第12号《关于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时废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