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扭转学说 |
释义 | 软体动物中只有腹足纲体制是不对称的。从古生物学得知,寒武纪(约5亿年前)的腹足类化石是左右对称的,也就是它们的祖先的体制是对称的,而经过数亿年的进化,腹足类从已对称的体制演变成了现在的不对称体制。对此现象用扭转学说(theory of torsion)来解释。腹足类的祖先是左右对称的,背部有一简单的贝壳,以腹面匍匐爬行。随着发展体躯增大,为逃避敌害,头和足部常缩入壳内,贝壳也随之增大,这样带着一个直立的壳爬行十分不便,于是在进化中身体逐渐后倾倒下。这虽解决了前进受阻的问题,但又产生后端外套膜出水口受压,水流不能畅通的问题,于是迫使其又发生相应的演变,身体扭转(torsion)逆时针逐渐转了180*,这样外套膜出水口转到了前方。扭转使内脏器官左右变换了位置,也使一侧器官腮,心耳和肾等发育受阻,进而退化消失。原平行的侧神经索也扭成“8”字型。扭转的同时,贝壳也发生卷曲(coil),逐渐由圆锥形变成了螺旋形,虽体积相等但高度降低,从而使运动更加方便。 许多腹足类的幼虫是面盘幼虫,其发育也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初孵幼虫消化道仍是由前到后的直管,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扭转过程,肛门移到了前背面。面盘幼虫具有了壳,足和内脏等结构。 扭转学说得到古生物学和早期幼虫发育的有力支持,因而得到广泛认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