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果仁被害案
释义

陈果仁Vincent Jen Chin(1955年-1982年6月23日),工业绘图师,美籍华人。1982年6月23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飞地高地公园郡(Highland Park)被克莱斯勒公司一名车间主管罗纳德·艾班斯(Ronald Ebens)及其继子迈克尔·尼兹(Michael Nitz)利用棒球棍殴打致死。两凶手虽然被捕起诉,但被定轻罪,并且很快被释放。这件被视为种族歧视的惨案,引起亚裔社区极大的不满和抗议。因为两名凶手利用棒球棍殴打陈果仁的行为非常符合仇恨罪的定义。事件引起了美国全面的泛亚裔运动,来自不同国家的亚裔移民,首次联合起来推动亚裔权益。

陈果仁介绍

陈果仁Vincent Jen Chin,是第二代华裔,父母均来自中国广东,在底特律郊区经营中餐馆,若干年前父亲病逝。陈果仁在美国读书长大,毕业后在底特律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作设计工程师。1982年,陈果仁27岁,预定于当年6月28 日结婚,几百名亲朋好友被邀出席盛大的婚宴。

案件背景

1979年,由于日本汽车公司的冲击,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工业陷入低谷,不少工人被解雇,其中就包括犯罪嫌疑人凶手迈克尔·尼兹。因而造成了底特律汽车工人对日本人和其他亚裔人士的仇恨,陈果仁在生前便收到了有关种族歧视的警告。

案发经过

1982年6月19日,即将结婚的陈果仁携两位好友到底特律一家酒吧喝酒庆祝即将脱离单身,坐在他对面的白人汽车工人艾班斯父子,以为陈是日本人,便嘲弄陈,使用了大量侮辱性的种族字眼,并指责日本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双方发生口角,进而发生打斗,之后陈和朋友离开酒吧,埃斯本父子则开车追上陈,并取出棒球棍,由尼兹抱住陈,艾班斯手持棒球棍击打陈头部,在警察上前制止时,犹豫了一下才住手。四天之后,陈果仁不治身亡。6月28日原定的婚礼改成了他的葬礼 --- 很多朋友还未获悉噩耗,依然盛装前来。

案件审理

案件送到法院,法庭认为适用控辩交易原则,即嫌疑人承认较轻罪行,检察机关即放弃对其较重罪行的指控。在Wayne County地方检察官“无暇”出庭且并未请证人出庭的情况下,底特律所在的Wayne County 州法院法官CharlesKaufman轻判白人父子过失杀人,缓期三年,罚款3,780元,当庭释放。在被问到为什么使用控辩交易时,法官很生气的说,我一天要判五十件案子,一个月一百五十件,一年一千五百件,根本没有时间去调查。这一比驾车不慎撞死人的罪行还轻的判决激怒了亚裔社区,在百人抗议后,Kaufman坚持原判。随后,底特律华人律师黄星华(RolandHwang)和陈绰薇(Lisa Chan)及华裔作家谢汉兰(HelenZia)组织起“美国公民正义会( American Citizensfor Justice)”在全美国掀起了抗议和自救的运动。

此后在日裔议员诺曼峰田(Norman Mineta, 后曾任美国交通部长)的大力协助下,联邦政府介入。美联邦司法部成立21人的大陪审团对此案进行听证审理。经过调查,大陪审团向底特律联邦法院提出公诉。

1984年6月28日,大陪审团裁决伊班斯罪名成立,判处25年徒刑,其继子尼兹无罪释放,并指示尼兹要接受戒酒治疗,艾班斯签保两万美元后获释。艾班斯和他的继子尼兹没有在监狱渡过一天。不久,因法律上的技术问题,判罪被推翻,判令重审。1987年5月1日大陪审团推翻1984年6月28日的判决,认定凶手没有任何种族动机,改判无罪释放。1987年7月30日,辛辛那提邦法院经10名白人和两名黑人组成的陪审团裁定白人父子无罪,指出袭击无种族动机。年底,在对艾班斯的民事诉讼中,法庭批准了一项协议,艾班斯同意赔偿陈果仁家属150万元。但这个47岁的被解雇工人艾班斯无固定职业,要他支付巨额罚款,似乎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事件影响

陈果仁事件大大改观了人们对于『仇恨犯罪』的看法,引起了美国全面的泛亚裔运动,来自不同国家的亚裔移民,首次联合起来推动亚裔权益,第一次促使各个不同亚裔社区形成一致的声音,在争取美国亚裔独特的身份认同和公正待遇的过程中有着不凡的意义。

陈果仁的案子使得亚裔越发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或者永远都融入不到主流社会,成为真正的美国人。陈果仁的母亲,陈余琼芳这样说:“这是什么样的法律?这是什么样的公正?这件事发生只因为我儿子是华人。如果两个华人杀了一个白人的话,他们肯定会遭到监禁,甚至终身监禁。这个国家出了问题。”1987年9月,陈余琼芳不愿意生活在丧子的阴影下,搬回了她的老家广州。她于2001年回到美国接受一些治疗,死于2002年6月9号。她死前以陈果仁的名义建立了一笔奖学金,由 American Citizens for Justice管理。

舆论关注

1983年,陈果仁母亲余琼芳(Lily Chin)参加美国脱口秀节目《菲尔·唐纳修谈话秀》(The Phil Donahue Show),第一次将这起备受争议的谋杀案审判过程告诉给美国公众。

1985年11月22日播出的美国剧集《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黄先生的失物招领商场”(Wong's Lost and Found Emporium)中,剧集制作方在故事中给出了陈果仁被谋杀的最终原因是凶手失去了同情心。

由Renee Tajima-Pena和崔明慧(Christine Choy)拍摄的纪录片《谁谋杀了陈果仁?》(Who Killed Vincent Chin?)获得198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

由Consuelo Echeverria制作的雕塑作品Because They Thought He Was is完成,这是利用汽车原件制作的跟陈果仁等身大小的雕塑作品。

2011年由曾为奥巴马总统助选的媒体工作者陈国材(Curtis Chin)制作完成纪录片《陈果仁是谁?》(Vincent Who?)影片通过对包括当年陈果仁事件中主要活动人士Helen Zia,美国亚太裔法律中心创办人Stewart Kwoh,加州平等委员会主席赵美心(JudyChu)、知名华裔新闻记者凌志慧(LisaLing)等众多各界亚裔人士的访问,试图探究陈果仁事件如何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美国亚裔』族群形成的催化剂。对于美国社会曾经并且现在仍然存在的对亚裔的歧视与不公正待遇,每个社区成员或多或少都有感受。

*(图片截自影片 Who Killed Vincent Chi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