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光保 |
释义 | 1 民国时期南岭山义军首领陈光保,宁远东乡上宜村人,绿林出身,后投身革命,解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1929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广东乳源大桥镇。另有企业家陈光保,广东人,任职期间搞流沙养珍珠点,现流沙成为全国珍珠第一村。 ◎ 人物简介陈光保(1892-1929)宁远东乡上宜村人,世代家贫,幼年丧父,随母下堂至蓝山洪观乡均田村,在穷困屈辱中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性格倔强。1915年,为了生存,陈光保在南岭山立馆起事,逐步成为南岭山绿林首领。1925年4月,他就抚任宁远县保安部连长,7月率部复上南岭山,重振义旗,声势大振。1927年6月中旬,陈光保和周文在阳明山聚会,决议攻打宁远县城。8月16日,起义军包围宁远县城,经过五天激战,攻占宁远。他们处死县长杨定远,挨户团副主任姜宁;打开牢房放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 ◎ 投身革命在此期间,共产党员毛升珍、黄佐朝分别率赤卫队先后加入他的队伍。到1928年,队伍发展到2000人,枪1000余支。1928年6月,湖南省政府成立的清乡督办署,全力清剿红军和陈光保部。8月20日,陈光保部在九疑山被许克祥师(道、宁、永、江四县剿匪总队及新、桂、蓝、嘉四县团队)围堵得水泄不通。九疑山叠峰悬崖、山高林密,起义军居险抵抗,奋勇杀敌,官兵无法前进,许克祥又使出招抚伎俩,通过义军叛徒桂馥与陈光保的关系,派员到陈光保处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身中两弹,仍坚持战斗。战斗异常激烈,起义军从山头源退至大本营道塘。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伤亡惨重,共产党员黄佐朝壮烈牺牲。陈光保不顾伤痛,率200人冲出重围,越过九疑山,退至广东连县。1929年,陈光保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广东乳源大桥镇。 2 湛江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 人物简介陈光保 男,1931年9月出生,广东雷州人。离休后,选任社团湛江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1947年11月参加革命地下游击小组;1948年9月脱产参加武工队;1949年4月入党,任乡总支书记,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支前工作;1950年后,任税务所代所长、县财委秘书、区委书记、公社书记;1964年12月后任海康县县长,县革委会副主任,省贫协委员,南渡河工程总指挥;1983年8月后,任海康县委书记兼武装部第一政委,中共湛江市委常委;1992年11月任湛江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五届、六届党代表,广东省五届、七届人大代表,全国六届人大代表。 ◎ 经济活动任职期间,1965年搞流沙养珍珠点,现流沙成为全国珍珠第一村;1979年至1980年,带领雷州农民在全省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积极开荒70万亩,高科技发展农业,使雷州市成为全国农业百强市。糖业33万吨,全国第二;养牛26万头,成为全国非牧区第二名;林业148万亩,其中桉树11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芒果7万亩,成为全国芒果之乡。1987年至1993年大面积开发海滩涂,兴建虾池8万亩,养虾业发展速猛并出口创汇。提倡“治穷先治愚,兴学育人才”,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被评为省教育“一无两有”的特级县,扫盲工作全国先进县;保护整理雷州市历史文化古迹,雷州城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倡“当官要穷,为民要富”,“送礼可耻,受礼有罪”,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党和人民要忠诚,大公无私,办事公正。对贪官腐败深恶痛绝,刚正无阿,铁面无私,坚决处理,对封建黑恶势力、流氓团伙重锤打击,保证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1984年,省委林若书记在全省整风大会上,表扬陈光保同志是全省优秀党员、优秀县委书记,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省纪委发出通知,学习海康县委书记陈光保,做端正党风带头人。1982年至1991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瞭望》、《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党风》、《湛江日报》等曾大篇幅报道陈光保清正廉明,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全心为民的模范事迹。 ◎ 历尽坎坷为助学办农场历尽坎坷 保伯一生的操守就是当官要做实事,虽然从一线岗位退了下来,虽然在别人眼里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只是虚职,保伯却要虚职实干。干实事也需要经济后盾作支撑,保伯不顾年事已高,决定到雷州市北和镇仙过岭承包4700亩荒地办农场,开荒种果树,开始二次创业。保伯希望一方面自己办农场成功后,可以带动当地的群众勤劳致富,另一方面农场的收益可以用作办教育、搞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 然而保伯的新事业进展得并不顺利。陈光保先是种芒果,没想到一场寒潮袭来,2800亩的芒果树全部冻死;后来又试种香蕉,不料又遭遇台风,已经挂果的香蕉树全部被吹倒;损失更惨重的是2000多亩剑麻,有一年行情不好,价格跌到每吨200元以下都没人要。 几番挫折使陈光保欠下数以百万元的债务,农场一度连电费都付不起。祸不单行,在农场经营最困难的时候,陈光保又因腰部手术失败,1.8米高、身材魁梧的保伯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 ◎ 资助学生卖了房子资助学生上大学 但陈光保并不服输,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在农场里造林、种甘蔗、开垦菜园,终于,他的农场逐渐开始有了盈利。 经济稍微宽松,陈光保便立即开始实践自己办农场的初衷———将收入投入到捐资助学中去。从2005年起,陈光保每年从农场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来奖学奖教,凡是村里考上一本高校的学生和村小学的优秀教师都给予奖励。2007年,陈光保又从自己的离休金等收入中,拿出近20万元捐赠给北和镇、乌石镇的几个村庄。2009年,陈光保拿出平时节省下来的离休金和子女给的赡养费及农场收入,又将自己在湛江市区的住房卖了26万元,共凑齐100万元,奖励雷州全市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并资助了部分学校。 今年,雷州有409人考上一本院校,陈光保得知消息十分高兴,又把今年农场的收益、自己的退休金加上子女的支持金,合共拿出105万元奖励这些优秀学子和学校、老师。 在雷州,陈光保坚持捐资助学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也逐渐显现。“去年,我就带动了6个人奖励学生,今年,雷州几乎每个镇都有人捐资助学。”陈光保高兴地告诉记者。 保伯对于教育的重视,既源于“治穷先治愚”的思想,又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保伯出身于几代长工的贫困家庭,小时候喜欢念书,但穷得交不起学费,只能背着猪粪筐在私塾馆的窗外偷听老师讲课。多亏私塾老师喜欢陈光保的好学劲儿,小光保才免费进了私塾接受教育,直到16岁参加革命,后来更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保伯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与幸运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分不开的。 保伯认准了只有读书学习,才有开阔的视野,奋斗的基础,才能建设国家,发展地方。雷州要有大变化大发展,必须是每一个家庭重视教育,个人改变命运,家庭改变轨迹,社会发展才会有跨越。保伯把自己对雷州学子的奖励,也当作对当年私塾老师的一种回报。 保伯自己的5个子女全部上了大学,如今事业有成,不需要依靠父母。子女们对父亲捐资助学也都非常支持,对父亲为此卖房也毫无怨言。 ◎ 不留遗产“我是共产党员,为什么要留下财产呢?” 保伯倾其所有捐资教育的行动也感动了周围的人。 保伯的农场有一次遭遇窃贼盗窃电线,临近的调和村200多村民获知消息,不约而同纷纷赶来围捕窃贼。还有一年,糖厂就要停榨,而保伯的农场还有不少甘蔗尚未砍完,潭葛300多村民闻讯而动,放下自家的活计来帮忙,两天内就完成了收割。提起这些事情,保伯感动不已:“老百姓是最质朴的,也是最明辨是非的,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群众就爱护你、支持你。” 保伯打算明年将农场更名为“重教助学基金会农场”,将每年所有收入都用于奖励学子、教师,并请全社会监督,身后不留一分钱给子孙,实行彻底的“裸捐”。 保伯说有多种原因促成自己作出这个决定:读书出人才,人才多则国家强盛,不受外侮,读书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知礼仪,懂得尽孝;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自己游击队的战友牺牲的就有十几位,都是20多岁,自己现在80岁了,有子有女,有吃有穿,应该满足了,要是还留下财产给子孙,那就太对不起烈士们了;雷州古代有6位先贤,多做过高官,都没有留财产给后代。清代陈宾,官至福建巡抚、闽浙总督,一生爱民如子,清廉自律,经常告诫自己“贪不在多,取一钱与千百万无异。”保伯感慨道:“我是共产党员,为什么要留下财产呢?” 3 原湛江市政协主席陈光保 男,1931年9月出生,广东雷州人。1949年4月入党,1964年始任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县长;1983年出任海康县委书记、湛江市委常委;1992年11月任湛江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五届、七届人大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离休后当选为湛江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湛江老干部水果场场长。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